-
公开(公告)号:CN110879015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811032366.1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能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蓄能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器单元,多个换热器单元之间间隔分布,使相邻换热器单元之间形成插槽;蓄能件,其内部设有蓄能材料,蓄能件能插接于插槽中并能从插槽中拆分出,且蓄能件插接于插槽时能与插槽两侧的换热器单元接触并换热。本方案提供的蓄能换热装置,蓄能件与换热器之间可便捷地组装和拆分,可实现空调设备既可通过蓄冷再生-制冷周期循环进行间歇制冷,也可以及时替换蓄能件的方式实现持续制冷。
-
公开(公告)号:CN10948928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1811559786.5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器,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回路;蓄冷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和蓄冷材料,第一换热器配置为能与蓄冷材料换热;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第一换热器接入冷媒回路;储液装置,具有进液口,进液口与第二换热器相连。本方案提供的空调系统,制冷初期制冷效果好,且可避免空调系统切换为制冷模式时第二换热器及其附近的冷媒回路中的高温冷媒大量地直接回流到第一换热器内的问题,从而避免蓄冷材料冷量被回流的高温冷媒过度消耗的问题,使得蓄冷材料的冷量可以得到有效保持,避免了蓄冷材料的冷量被不必要地浪费的问题,实现提升空调系统制冷持续性,并提升了空调系统的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12449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1911416301.1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14 , F24F1/0059 , F24F1/0067 , F24F13/30 , F24F13/20 , F24F13/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后背板;壳体构成容置腔,上侧板设置有第一入风区,下侧板设置有第一出风区,后背板设置有第二入风区,下侧板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区;换热器和风机,均设置在容置腔内,换热器位于风机和后背板之间,第一入风区和第一出风区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均落在换热器上,第二入风区沿第二方向的投影落在换热器上;第二出风区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风机的排风口;其中,风机关闭状态下,第一入风区和第一出风区开启;风机开启状态下,第二入风区和第二出风区开启。本申请空调室内机可实现主动被动双模式制冷。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51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11244418.6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然对流型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该制冷控制方法包括:响应用户的制冷指令进入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下,以循环方式对换热器进行降温调节和升温调节,以使得空气在温差作用下通过自然对流形成制冷气流;其中,降温调节包括将换热器的温度逐渐降低至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升温调节包括将换热器的温度由第一预设温度区间逐渐升高至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第一预设温度区间低于霜点温度,第二预设温度区间高于所述霜点温度。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换热器进行降温调节和升温调节,使得换热器的温度在0℃以下和0℃以上循环变化,便于换热器和空气之间进行充分的换热,进而强化自然对流的换热效果,提升自然对流型空调的制冷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484180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1910860682.6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介质回路,第一介质回路中设有泵,泵适配为驱动第一介质回路中的第一介质流动;集液器,集液器具有入口和出口,集液器经由入口及出口与第一介质回路连通,集液器适配为对流经其的第一介质进行气液分离,其中,出口的位置高于泵的吸液口。本方案提供的空调器,集液器可对第一介质回路中的第一介质进行气液分离,将第一介质中的气泡分离出,降低第一介质中的气泡含量,提升水泵运行的稳定性及第一介质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6978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10404347.8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03 , F24F1/0011 , F24F1/0063 , F24F5/00 , F24F13/22 , F24F13/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空调室内机及制冷系统,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形成有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入风区和出风区,壳体构成容置腔;换热器,设置于容置腔内,且入风区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换热器上;导流板,设置于容置腔内,位于换热器与出风区之间,换热器在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导流板上。本申请依靠空气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形成自然环流的原理,在不需要风机的情况下即可满足制冷需求,实现无噪声低风感。除此之外,导流板对经过换热器冷却后的冷空气起到导向整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09134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911342704.6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以及烟机,该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芯片,包括制热端和制冷端;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第一换热器与制热端导热连接,第一风机用于产生流经第一换热器的散热气流;蓄冷组件,与制冷端导热连接,并用于储存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制冷端产生的冷量;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第二换热器与蓄冷组件导热连接,第二风机用于产生流经第二换热器的制冷气流;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风机相对于第一风机和半导体制冷芯片延迟启动。本申请所提供的制冷装置能够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44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244379.X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63 , F24F1/0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翅片组件,翅片组件包括冷媒管和设在冷媒管上的翅片,冷媒管的一端形成通道进口,冷媒管的另一端形成通道出口;第一集流管,多个翅片沿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第一集流管与多个通道进口均连通,第一集流管具有冷媒进口;第二集流管,多个翅片沿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第二集流管与多个通道出口均连通,第二集流管具有冷媒出口。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多个翅片仅仅通过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通,使得气流从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穿过时,进风阻力小,使得送风量增大,进而使得换热器换热量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4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244517.4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07 , F24F1/006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后背板,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壳体构成一容置腔,前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入风区,上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入风区,下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区;第一换热器,设置于容置腔内,且第一入风区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第一换热器上;第一换热器沿第一方向与后背板间隔设置,且间隔区域构成沉降增强区;第二换热器,设置于容置腔内,且第二入风区沿第二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第二换热器上;第二换热器沿第二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沉降增强区内。本申请空调室内机可实现低噪声制冷送风。
-
公开(公告)号:CN112665042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910979583.X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能部件、蓄能机及空调,蓄能部件包括:蓄能箱,蓄能箱内形成有适于容置蓄能材料的容纳空间;蓄能流路,包括第一自封闭接头、第二自封闭接头以及形成在第一自封闭接头与第二自封闭接头之间的第一介质通道,第一介质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蓄能箱内,第一介质通道的内部形成有适于供介质流通的空间。本方案提供的蓄能部件,能盛装蓄能材料,并供蓄能材料在产热端与散热端之间对能量进行携带和中转,满足供冷(或供热)目的的同时,实现蓄能材料在产热端与散热端之间可分离,避免散热端受到产热端散发的热量或冷量的干扰,同时,可取消产热端向外散热用的粗连接管路,避免粗连接管路给产品移动性带来的制约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