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快滤池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5659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27370.8

    申请日:2015-07-20

    Abstract: 一种悬浮式快滤池,包括环形滤池,所述环形滤池的中心设置有配水管,所述配水管的周围由多个配水槽所包围,所述配水管与所述配水槽顶部开放,所述配水管内的待过滤水通过顶部溢流的方式进入各配水槽,且经设置流入各配水槽的溢流路径能够被独立地关闭,所述环形滤池通过挡板分隔为多个弧形的滤格,各滤格一一对应地围设在各配水槽的外围,各滤格与相应的配水槽在底端连通,各滤格中设置有悬浮的滤料,各滤格在所述滤料的下方设置有可控的排水阀,至少一个滤格的顶端设置有清水收集管,所述挡板的高度低于所述配水槽的高度和所述环形滤池的清水收集管的高度。该快滤池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耗低,成本低。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悬浮膜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800728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0286859.2

    申请日:2016-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悬浮膜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悬浮模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铁氮共掺杂的TiO2粉末;其中,按摩尔比,TiO2:Fe:N=1:(0.00108~0.00132):(0.252~0.308);S2,配制三羟甲基乙烷的水溶液,按照三羟甲基乙烷与所述铁氮共掺杂的TiO2粉末的质量比为0.005~0.008:1混合,用超声波机振荡混合均匀,得到二氧化钛浆料;S3,配置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将可悬浮的板材浸入所述硅烷偶联剂水溶液中60~120min后,取出沥干;S4,将可悬浮的板材浸入所述二氧化钛浆料,浸润10~20min后取出干燥;S5,重复步骤S4,直至板材表面的膜的厚度达到设定厚度。本发明制得的悬浮膜板可有效降解污染物,且使用便捷。

    一种合流制排水管道的沉积物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78415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74149.5

    申请日:2015-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排水管道的沉积物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冲洗管、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截流池、截流水泵、水力旋流器、第一污水管、第二污水管、溢流管和贮泥池,冲洗管设于合流制排水管道内,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连接;截流池设于合流制排水管道的下游,第一污水管的一端置于截流池内,另一端与截流水泵连接,第二污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截流水泵和水力旋流器的进水口连接,水力旋流器的溢流口与溢流管连接,底流口与贮泥池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降低冲洗成本,且冲洗污水经过水力旋流器的处理,将大部分的沉积物与水分离,可降低对下游管网和污水厂运行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污水处理。

    一种负压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565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11527.5

    申请日:2015-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系统包括真空阀井、真空罐、第一阀门、抽水管、真空管道和进气管,抽水管的第一端伸入真空阀井的底部,抽水管的第二端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罐连接,第一阀门设置在真空阀井与真空罐之间,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抽水管连通,进气管的第二端与大气压连通,进气管与抽水管之间的接口在抽水管的第二端的上方,在真空阀井内的水流入所述真空罐而下降至设定液位下限后再经过设定时长,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本发明不仅为负压排水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且可以模拟已有系统,提高其运行稳定性,且便于日常维护管理。

    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75644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374873.3

    申请日:2015-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包括设置在道路下方的雨水管和设置在所述雨水管下方的初期雨水存储专管,所述道路上设置有雨水口,所述雨水口从上往下依次连通所述雨水管和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所述雨水管与市政雨水管网相连,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设置成能够可控地限制进入到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的水量和将所述初期雨水存储专管所存储的水排出。该系统简单实用,集分质截流与储存功能为一体,有利于道路初期雨水径流的收集与排放。

    分散式污水及污泥生化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49999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710191492.7

    申请日:2007-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式污水及污泥生化处理系统,其包括:用于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的生化滤床和与污水水源相连的沉淀调节池;生化滤床表面设有布水管,布水管通过布水主管与沉淀调节池内的水泵相连;沉淀调节池的相邻处设有污泥滤床,沉淀调节池内设有污泥泵,污泥泵通过管道与污泥滤床相连。其中,生化滤床的基质填料级配合理,滤床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微生物生存环境,处理污水的效率高,并可防止堵塞和滤床板结,利于长期使用;污泥滤床对沉淀调节池内的污泥进行干化稳定处理,防止其对其他水源造成污染;在污泥滤床中的污泥积累到一定量时,进行一次性清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便于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处理成本。

    一种截流系统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7506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1810708593.5

    申请日:2018-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截流系统,包括:至少两座截流井,一座泵站集水井和一座蓄水池;至少两座截流井包括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第一截流井的水通过支流进水管流入,再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中的小管径出水管或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同时流出,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作为入水管使水流入后续截流井,后续截流井之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或入水管连接;最后一个后续截流井的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流入泵站集水井,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的出水管的管径不小于入水管的管径;泵站集水井包括潜污泵和液位计;所述蓄水池包括闸门和液位计。通过改进截流系统的设置实现对截流倍数的控制,避免出现上游截水少下游截水多的问题。

    一种基于水量水质在线监测的城镇排水系统外水预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639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492694.4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量水质在线监测的城镇排水系统外水预诊断方法,包括:收集整理所研究污水系统泵站进水量、泵站服务范围、降雨量数据、泵站进水量来源、土地利用数据、污水管网拓扑关系数据;针对泵站进水量、降雨量数据,采用三角形图解法进行定量分析外水入网水流及其占比;污水系统分片区,布设水量水质在线监测点位:水量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排水系统缺陷CCTV物探排查:污水系统问题诊断与验证。本发明可以减少人工水质采样检测结果滞后性带来的影响,提高污水系统运行状态诊断效率,并结合CCTV物理探测为后续数值化诊断或外水专项调查工作提供参考,对城镇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种截流系统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7506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708593.5

    申请日:2018-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截流系统,包括:至少两座截流井,一座泵站集水井和一座蓄水池;至少两座截流井包括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第一截流井的水通过支流进水管流入,再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中的小管径出水管或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同时流出,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作为入水管使水流入后续截流井,后续截流井之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或入水管连接;最后一个后续截流井的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流入泵站集水井,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的出水管的管径不小于入水管的管径;泵站集水井包括潜污泵和液位计;所述蓄水池包括闸门和液位计。通过改进截流系统的设置实现对截流倍数的控制,避免出现上游截水少下游截水多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