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22462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110460127.8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智能变电站设计模型复制及同步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变电站的功能配置,选择典型间隔模板,确定典型间隔模板中智能装置的数量;2)设计典型间隔模板中各个智能装置之间的虚回路与物理回路;3)基于典型间隔模板,复制若干间隔组,复制出的间隔组内智能装置之间的虚回路、物理回路与典型间隔模板中相应回路一样;4)确定跨间隔智能装置组包含的智能装置;跨间隔智能装置与多个典型间隔模板中的智能装置为通信连接;5)设计跨间隔智能装置组中各个跨间隔智能装置的虚回路和物理回路;6)完成回路设计;避免设计人员对多个配置相同的间隔进行逐项修改,减少系统配置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622463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001935.2
申请日:2012-01-05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模一致性的设计图自动检查校验的方法,它通过将智能装置、网口、虚回路、物理回路等所有在SCD及CID文件中描述到的资源对象均通过RDF进行数据库建模,并通过绘制AutoCAD图形的方式,将RDF数据模型中的智能装置间及智能装置之间的物理和逻辑的连接等关系建立起来,然后将图形信息与模型信息进行比对,确保图纸输出与SCD及CID模型输出结果完全一致,保证了设计输出结果中的图形与SCD模型的一致性,并且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纸检查保证了重要输出结果SCD及CID文件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24607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460128.2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5 , Y02B90/2638 , Y04S20/228 , Y04S4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物理端口建模的智能变电站通信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的步骤为:以与IEC61970CIM相同的形式用RDF描述以太网交换机的IEC61850模型;在AutoCAD中设计以太网交换机图元类型模块,以太网交换机及端口图形中都通过一个扩展属性记录RDF模型中对应资源对象的唯一标识;CAD中以太网交换机及其端口设备均与模型RDF Schema中对应的资源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在AutoCAD中通过绘制连接线折线,将智能装置的端口与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建立连接关系。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将以太网交换机与智能装置间的物理和逻辑的连接关系建立起来,并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从而保证设计过程中对网络通信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2262703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10227408.9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设计的图形及RDF模型构建方法,采用与IEC61970CIM相同的形式用RDF描述IEC61850模型,给出IEC61850模型的RDFSchema,以确定IEC61850模型对象的结构,所述IEC61850模型对象的结构包括模型类、模型类属性及模型类之间的关联关系。在AutoCAD中定义图元类型,在图元类型中描述与模型类的一一对应关系。采用本方法设计智能装置及虚端子的模型类及图元开发二次系统设计工具,可以使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工程设计深入到逻辑层面,从而以图形化方式描绘出逻辑功能的互操作关系,保证智能变电站设计任务的顺利进行。一次系统的模型采用了IEC61970-CIM模型描述,能够与调度机构所采用的一次系统模型数据实现兼容和互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622463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01935.2
申请日:2012-01-05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模一致性的设计图自动检查校验的方法,它通过将智能装置、网口、虚回路、物理回路等所有在SCD及CID文件中描述到的资源对象均通过RDF进行数据库建模,并通过绘制AutoCAD图形的方式,将RDF数据模型中的智能装置间及智能装置之间的物理和逻辑的连接等关系建立起来,然后将图形信息与模型信息进行比对,确保图纸输出与SCD及CID模型输出结果完全一致,保证了设计输出结果中的图形与SCD模型的一致性,并且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纸检查保证了重要输出结果SCD及CID文件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22462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10460127.8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智能变电站设计模型复制及同步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变电站的功能配置,选择典型间隔模板,确定典型间隔模板中智能装置的数量;2)设计典型间隔模板中各个智能装置之间的虚回路与物理回路;3)基于典型间隔模板,复制若干间隔组,复制出的间隔组内智能装置之间的虚回路、物理回路与典型间隔模板中相应回路一样;4)确定跨间隔智能装置组包含的智能装置;跨间隔智能装置与多个典型间隔模板中的智能装置为通信连接;5)设计跨间隔智能装置组中各个跨间隔智能装置的虚回路和物理回路;6)完成回路设计;避免设计人员对多个配置相同的间隔进行逐项修改,减少系统配置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8678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32509.6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2 , G06F30/20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智能辅控系统的自动化布置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布置方法,包括:根据待布置变电站的参数信息生成变电站模型;建立安全防卫子系统涉及的设备族模型,挂接好设备的对应型号和规格;根据设定的智能辅控设备参数数据,结合设备族模型将需要的设备自动布置到变电站模型中,生成布置结果;本发明通过在三维环境中已搭建的变电站模型,对智能辅助设施进行智能化自动布置,实现了辅助控制系统的自动设计校验,有效的提高移交模型的准确性,极大的提高设计及施工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1425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384495.8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N20/00 ,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目前光伏板的异常大多依靠人工且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网新能源异常数据监测方法及系统。其中,电网新能源异常数据监测方法包括基于光伏阵列位置构建XY坐标系,确定每个光伏板的位置坐标;周期性获取每个光伏板的监测数据,并光伏板位置坐标关联存储至数据库中;根据每个光伏板的光照度与发电量的比例系数是否变化,来判断相应光伏板是否可能存在异常数据;当判断可能存在异常数据时,将当前光伏板的各项监测数据与其相邻的光伏板各项监测数据进行比对,锁定当前光伏板的异常数据。本发明能够对异常数据的溯源,大大提高了光伏发电过程中异常数据的排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4268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840379.6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故障穿越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力系统光储联合并网直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其通过采用定量分析非故障极功率裕量,根据直流断路器动作信号进行故障分类,针对不同功率消纳方案,由储能系统、换流站、直流断路器和光伏电站控制协调配合进行故障穿越,改变换流站控制方式与光伏电站出力;改进光伏能源发电接入电网时的故障穿越及动态调节能力,提高光伏经MMC‑HVDC并网直流故障穿越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559370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310587258.1
申请日:2013-11-19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N-2仿真分析过程自动化实现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具有自动化实现仿真功能,能够自动地对多种不同的运行方法、N-1分析和N-2分析自动化仿真,而无需人工的介入,此外,系统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运行结果纳入知识库系统,自动将目标区域电网以及指定的线路一一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实现对电网全方位无遗漏的快速仿真;本发明实现对整个电力网络多种不同运行方式的所有故障无遗漏的仿真,其中除初始设置外,不需要人工的介入,节省用户大量的时间;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调用知识库中的内容,快速地对可能发生不稳定的案例进行仿真,在节省时间的前提下,基本能够命中绝大部分的不稳定案例,提高仿真的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