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刚性罐道间距测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8391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98704.0

    申请日:2021-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井刚性罐道间距测量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自身与罐道一侧之间的第一实际距离;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自身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的第二实际距离;第二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自身与罐道另一侧之间的第三实际距离;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自身与第二滑块之间的第四实际距离;控制器根据第一实际距离、第二实际距离、第三实际距离、第四实际距离、第五实际距离、第六实际距离及第七实际距离确定罐道间距;如此,可基于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电涡流效应,高精度实现第一实际距离及第三实际距离的非接触测量,确保测量精度;测量系统可跟随提升容器同步运行,准确对罐道间隙及接头错位量进行测量。

    模型训练方法、矿井提升机用减速器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62726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800783.1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井提升机用减速器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型训练方法、矿井提升机用减速器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对故障振动信号进行ITD分解,获取故障振动信号的固有旋转分量;对固有旋转分量中与故障振动信号相关度最大的目标固有旋转分量进行相空间重构,获得每一类故障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信息,构建故障振动信号的训练集;构建初始的故障检测网络模型;根据训练集,迭代训练初始的故障检测网络模型,获取用于矿井提升机用减速器故障检测的目标故障检测网络模型。本发明提高了故障振动信号的训练集与真实故障之间的相关度,使根据该训练集获得的目标故障检测网络模型能够更准确、精细地检测各类故障,实现了准确高效的减速器故障检测。

    高分子材料燃烧特性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543012U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20465374.0

    申请日:2022-0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分子材料燃烧特性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气体检测控制端、烟密度燃烧箱及特性测控系统,其中,所述烟密度燃烧箱设置于所述气体检测控制端和所述特性测控系统之间;所述特性测控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燃烧热源对待监测的高分子材料样品进行加热燃烧,并控制所述烟密度燃烧箱对燃烧后的所述高分子材料样品所产生的各个第一物质特性信息进行同步监测,所述气体检测控制端用于对燃烧后的所述高分子材料样品所产生的各个第二物质特性信息进行同步监测。采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监测多种物质特性的技术问题。

    反应型材料井下施工过程中反应温度及生成气体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846228U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20974839.5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反应型材料井下施工过程中反应温度及生成气体监测系统,包括试验箱、注浆装置和气体分析仪,试验箱中布置有多个热电偶,热电偶连接温度采集仪,注浆装置连接所述试验箱和料桶,以通过注浆装置将料桶中的已知密度的原料A组分和B组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注入试验箱中形成固结体,气体分析仪通过气体管连接试验箱,气体管上设置有干燥装置、隔膜单向阀和抽气泵,以使试验箱中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气体分析仪中进行检测。可精确测定煤层在注入反应型高分子材料后,其内部的发热情况,同时可测定过程及固化后的释放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及含量情况,为反应型高分子材料井下使用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问题,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一种矿井刚性罐道间距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6745916U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22482330.7

    申请日:2021-1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井刚性罐道间距测量系统,包括:可调节底板安装在提升容器的顶部;第一箱体安装在可调节底板的一端,第一箱体内安装有所述第一随动机构;第二箱体安装在可调节底板的另一端,第二箱体内安装有第二随动机构;第三箱体安装在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之间,第三箱体内安装有控制器;其中,第一随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及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第二随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及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如此,因第一随动机构、第二随动机构及控制器分别位于相应的箱体中,因此在利用第一随动机构、第二随动机构及控制器进行罐道间距的测量时,可避免各传感器受到粉尘及淋水的影响,减少测量故障,提高测量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