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转台的动态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03034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10122021.9

    申请日:2018-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转台的动态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激光器、转台、微悬臂梁阵列、压电陶瓷驱动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所述激光器垂直于转台上表面安装,所述转台下方安装微悬臂梁阵列且微悬臂梁阵列固定在压电陶瓷驱动器表面,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与函数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函数信号发生器与计算机连接,所述微悬臂梁阵列的斜上方安装有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所述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与数据采集卡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连接;本发明利用转台按照一个方向循环转动对微悬臂梁阵列进行循环扫描,实现了光路自动切换且不会出现卡顿现象,而且光纤安装在转台内部节省了空间。

    一种基于按压弹簧片的微悬臂梁夹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1208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10122414.X

    申请日:2018-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按压弹簧片的微悬臂梁夹持装置,包括弹簧片和基座;所述弹簧片是整体呈鱼钩状的韧性较好的金属片,弹簧片包括固定凸起、弧形凸起以及锁定结构三个部分;所述基座由矩形金属块制成,基座由固定凹槽、按压凹槽以及锁定凹槽三部分组成;使用夹持装置时,首先将弹簧片锁定在基座上,然后通过按压弹簧片上弧形凸起,使固定凸起抬起,将微悬臂梁放置在基座的固定凹槽上,松开弧形凸起,固定凸起落下,将微悬臂梁固定在固定凹槽上;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持稳定。

    一种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64580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26150.3

    申请日:2017-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Q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其特征是:以固定设置的同一只激光器作为M个扫描单元的共用激光光源,激光器固定地呈水平发出激光光束;以M根微悬臂梁构成微悬臂梁阵列,针对M根微悬臂梁一一对应设置M只平面反射镜;M只平面反射镜共同固定设置在同一只转动台的不同位置上;驱动转动台的转动,使M只平面反射镜随着转动台的转动逐一地处在所述激光光束的光路中,并在M只平面反射镜上逐一地形成不同位置上的M束反射光,且一一对应地投照在微悬臂梁阵列中各微悬臂梁的自由端,构成微悬臂梁阵列扫描系统,驱动转动台循环转动,实现对微悬臂梁阵列的循环扫描。本发明系统搭建简单且易于控制,精度高。

    一种架豆播种机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20845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1651401.X

    申请日:2021-12-30

    Inventor: 张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豆播种机,包括车架、覆土箱、地膜开沟器、定位器、播种箱、调距箱、动力箱、地膜支架、地膜覆土器和传动装置,覆土箱设置在车架后部,播种箱在车架的中后部且在覆土箱前,调距箱在播种箱前,动力箱在调距箱前,地膜开沟器在车架最前部且在车架下方,定位器在播种箱正下方,地膜支架在车架下方,地膜覆土器对称设置于车架两侧且在定位器后方,在播种过程中可以调整定位器调整架豆行距30‑40cm,也可以通过调距箱调整架豆株距20‑30cm,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架豆的田间标准化种植和田间标准化管理等问题,可以同时完成播种、覆土、覆膜等,提高了播种效率,为架豆的田间标准化种植和田间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一种动态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33388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10122905.4

    申请日:2018-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激光器、激光器光纤、转台、微悬臂梁阵列、压电陶瓷驱动器、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所述激光器呈垂直状态安装且与激光器光纤相连,所述激光器光纤垂直正对转台侧面,所述转台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且转台下方安装微悬臂梁阵列,所述微悬臂梁阵列的基底固定在压电陶瓷驱动器上,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与函数信号发生器相连,所述函数信号发生器与计算机相连,所述微悬臂梁阵列的斜上方安装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所述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与数据采集卡相连,所述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连接;本发明灵活性高,激光点大小相同、可控,且能实现循环扫描。

    一种基于微悬臂阵列传感技术的微纳光控致动器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07868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32487.0

    申请日:2019-06-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悬臂阵列传感技术的微纳光控致动器的制备及检测方法。包含以下三个步骤:利用毛细管将光响应材料涂覆到微悬臂梁阵列上,其中第一根悬臂梁为对照组,第二根至第八根微悬臂梁修饰有不同浓度的光响应材料;通过紫外光和可见光光源对光响应材料的交替照射,使其发生光致异构化,导致微悬臂梁发生弯曲,实现光控致动器的制备;通过激光照射在微悬臂梁阵列自由端上,反射的光线在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上形成光斑,微悬臂梁的弯曲会导致光斑发生位移,通过对光斑的位移检测实现对微梁表面应力的检测。充分利用微悬臂梁的微米级尺寸、实时、可以痕量检测应力等优点,结合光响应材料光致异构特点,实现微纳光控致动器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一种基于转台的动态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0303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122021.9

    申请日:2018-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转台的动态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激光器、转台、微悬臂梁阵列、压电陶瓷驱动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所述激光器垂直于转台上表面安装,所述转台下方安装微悬臂梁阵列且微悬臂梁阵列固定在压电陶瓷驱动器表面,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与函数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函数信号发生器与计算机连接,所述微悬臂梁阵列的斜上方安装有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所述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与数据采集卡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连接;本发明利用转台按照一个方向循环转动对微悬臂梁阵列进行循环扫描,实现了光路自动切换且不会出现卡顿现象,而且光纤安装在转台内部节省了空间。

    一种手持式彩色三维激光扫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259776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22928836.5

    申请日:2023-10-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扫描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彩色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室;激光雷达,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室内,并露出于所述壳体;照相机,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室内,并与所述激光雷达在壳体的同一侧露出;以及控制器,用于数据的处理、存储以及传输;其中,还包括:支架,用于将激光雷达固定于所述安装腔室内;以及安装座,用于对照相机进行固定。使用多个连接点分布在激光雷达和照相机的不同位置,能够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和稳定性,增加精确性并均衡负荷。这样的设置有助于确保装置安全可靠地工作,并获得精确的扫描和图像采集结果。

    一种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348357U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20041125.8

    申请日:2017-01-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其特征是:以固定设置的同一只激光器作为M个扫描单元的共用激光光源,激光器固定地呈水平发出激光光束;以M根微悬臂梁构成微悬臂梁阵列,针对M根微悬臂梁一一对应设置M只平面反射镜;M只平面反射镜共同固定设置在同一只转动台的不同位置上;驱动转动台的转动,使M只平面反射镜随着转动台的转动逐一地处在所述激光光束的光路中,并在M只平面反射镜上逐一地形成不同位置上的M束反射光,且一一对应地投照在微悬臂梁阵列中各微悬臂梁的自由端,构成微悬臂梁阵列扫描系统,驱动转动台循环转动,实现对微悬臂梁阵列的循环扫描。本实用新型系统搭建简单且易于控制,精度高。

    新型无反馈流道水力振荡器

    公开(公告)号:CN215108744U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21102713.0

    申请日:2021-05-21

    Inventor: 张飞 宋修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石油、页岩气等开采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无反馈流道水力振荡器,包括外筒及置于外筒内的流道体,所述流道体内设有连通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流体转换腔,流体转换腔内设有劈尖,该劈尖把流体转换腔分隔成分流室和涡流室,及连通分流室和涡流室的切换流道,该切换流道有两条,且相对于流道体中轴线对称。并且在流体入口与分流室之间还有两个关于流道体中轴线对称的卷吸引射腔。相比较于传统的自激式水力振荡器减少了由于反馈流道带来的阻力。提供一种新型无反馈流道水力振荡器,工具尺寸短、结构紧凑,没有任何可以活动的部件和密封件,提高了可靠性和延长了振荡器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