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5799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97437.X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氮单体的烯烃复分解聚合方法及其聚合物,以环辛烯单体和单重氮类单体作为反应原料,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复分解共聚,制备获得遥爪聚合物;以环辛烯单体和双重氮类单体作为反应原料,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复分解共聚,制备获得无规聚合物。本发明获得的遥爪聚合物由于两端带有相关的可反应的官能团,可以进一步用于缩聚的反应物、高分子相容剂以及高分子交联剂领域。本发明获得无规聚合物,由于其主链中具有无规分布的官能团,可以应用于高分子相容剂和高分子交联剂,此外由于主链中含有可降解的酯基,可以进一步用于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992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0206633.0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位含苯基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在催化3‑庚烯链行走聚合中的应用,是将其作为链行走催化剂催化单体3‑庚烯的聚合反应,并且由于苯基的共轭作用加快了内烯烃的链行走速度;在助催化剂干燥改性甲基铝氧烷(dMMAO)的活化下,通过链行走催化剂催化3‑庚烯的链行走聚合反应,其中对位含苯基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的结构通式及相关聚合过程如下:本发明催化体系通过链行走行为实现了3‑庚烯的聚合,产生稳定支化度的无定形聚合物(≈139支链/1000碳;Tg≈–68℃)。聚合物的NMR分析表明,所得的聚(3‑庚烯)具有乙基,丙基和丁基支链以及少量通过单体异构化长链的亚甲基序列。
-
公开(公告)号:CN119823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41785.5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7F15/04 , C08F110/02 , C08F210/02 , C08F4/70 , C08F220/14
Abstract: 本发明推出了一系列配备远端刚性三苯甲基的二亚胺镍催化剂,通过引入不同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的官能团,实现了对催化剂性能的精准调控。这些精心设计的催化剂不仅展现出卓越的活性和出色的热稳定性,还能高效催化乙烯聚合,生成分子量、支链密度、熔点等参数均可调的聚乙烯弹性体。此外,它们还具备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的独特能力。这一系列创新催化剂的问世,为聚烯烃弹性体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提供了宝贵的替代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5532316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57200.6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B01J31/22 , B01J37/16 , C02F1/70 , C02F101/1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纳米建筑学制备钯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在室温下,将PdAc溶解在TDI中获得PdAc溶液;将所得PdAc溶液逐步加入到H2O/丙酮混合溶液中,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还原剂,继续搅拌反应,将Pd离子还原为零价Pd‑NPs,过滤收集获得黑色的颗粒状Pd/PPU复合材料。本发明Pd/PPU杂化复合材料在处理连续流动的废水时作为催化剂使用,具有对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优异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显示Pd/PPU在填充床连续流动催化转化器中的渗透通量为21000Lm‑2h‑1(LMH),污染物降解率>99%,稳定性高,远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10倍)。
-
公开(公告)号:CN11498921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82667.6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供电子膦磺酸镍化合物及其应用,其中强供电子膦磺酸镍化合物的结构如下式(V)所示:其中,R1选自H、N,N‑二烷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中的一种;R2为膦骨架上独立的取代叔丁基;R3选自取代H、异丙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化合物中特定的R1基团的共电子效应对聚合活性产生影响,同时结合膦骨架上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基取代的叔丁基基团和R3取代基团的强供电子效应共同展现出了对聚合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发明所制备的为具有强供电子,高稳定性的聚烯烃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8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24076.7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0/00 , C08F4/70 , C08F110/02 , C08F210/02 , C08F220/68 , C08F216/04 , C08F230/08 , C08F2/02 , C07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氟效应的N,O‑型镍系催化剂及其在烯烃配位共聚合中的应用,其中含有氟效应的N,O‑型镍系催化剂的结构通式如下式(I)、式(II)所示:本发明催化剂应用于乙烯均相聚合,可高效地制备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产品。主要是因为配合物存在分子间氟效应的影响,在乙烯聚合中可以有效抑制链转移,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了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了所得聚合物的支化度。更为重要的是,该类催化剂还实现了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得到不同极性的功能化聚乙烯材料。因此,本发明的镍系催化剂在烯烃聚合领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8254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0135327.9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210/02 , C08F4/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涉及催化烯烃聚合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S1:室温下,在磁力搅拌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金属盐型极性单体、有机溶剂,使之溶解,加入助催化剂,随后加入一种α‑二亚胺镍催化剂或两种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的混合溶液;S2: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反应,即得。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了基于Brookhart型镍催化10‑十一烯酸极性单体金属盐(UA‑Al)沉淀聚合的自支撑策略,不仅实现了镍催化剂的自支撑异构化,而且还调节了不同催化组分在颗粒中的空间分布。将其用于乙烯的链步聚合,生成了由不同支化密度的聚乙烯组成的釜内合金,所得到的聚烯烃釜内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和流变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777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92596.9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PP材料、支化聚乙烯弹性体、竹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PP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75‑95份、改性填料5‑25份和抗氧剂0.1‑0.5份;所述改性填料为支化聚乙烯弹性体;所述支化聚乙烯弹性体通过以下工艺制得:将Et2AlCl、甲苯、二亚胺镍催化剂在N2环境下加入到聚合瓶中,使用聚合反应装置充入乙烯气体,反应得到支化聚乙烯弹性体。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聚烯烃改性PP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竹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提高了其机械、力学性能。基于上述改性PP材料的基础上,将竹粉作为填充材料将其共混制备出一种高性价比,绿色环保的改性PP的竹塑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487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90825.1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232/08 , C08F236/06 , C08F4/70 , C08F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新的类环烯烃共聚物(COC)的合成方法与二亚胺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类环烯烃共聚物(COC)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降冰片烯、共轭二烯烃类衍生物为原料,在主催化剂(镍(II)催化剂)、助催化剂(三五氟苯基硼烷)的催化下,进行共聚反应,得到共聚物再进行加氢反应即得。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NB与廉价二烯烃共聚后再加氢的方式,另辟新径得到高透明的类COC材料,所含单体插入率可调节,并且易加工。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08254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35327.9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210/02 , C08F4/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涉及催化烯烃聚合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S1:室温下,在磁力搅拌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金属盐型极性单体、有机溶剂,使之溶解,加入助催化剂,随后加入一种α‑二亚胺镍催化剂或两种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的混合溶液;S2: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反应,即得。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了基于Brookhart型镍催化10‑十一烯酸极性单体金属盐(UA‑Al)沉淀聚合的自支撑策略,不仅实现了镍催化剂的自支撑异构化,而且还调节了不同催化组分在颗粒中的空间分布。将其用于乙烯的链步聚合,生成了由不同支化密度的聚乙烯组成的釜内合金,所得到的聚烯烃釜内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和流变性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