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7374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655235.4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渣脱硫副产物固化淤泥基免烧陶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免烧陶粒由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淤泥35~70份,钢渣脱硫副产物5~30份,水泥10~20份,矿物掺合料5~25份,激发剂1~2份,分散剂0.1~1份。本发明主要以钢渣脱硫副产物作为固化剂,同时协同水泥和矿物掺合料,并辅以激发剂、分散剂等增大对建筑淤泥的固化效果。而且能够实现钢渣脱硫副产物和淤泥大规模生产和工程应用,解决大量钢渣脱硫副产物和淤泥堆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15642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0312008.4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废弃土免烧功能梯度复合陶粒及其制备方法,特点是该陶粒固体组分由工程废弃土、绿色磷酸钾镁水泥及木粉组成且工程废弃土和绿色磷酸钾镁水泥用量由内核至外壳呈梯度变化,工程废弃土用量按工程废弃土与绿色磷酸钾镁水泥总质量5~10%依次减少,绿色磷酸钾镁水泥用量按工程废弃土与绿色磷酸钾镁水泥总质量5~10%依次增加;同时保持两者总质量不变,该陶粒内核固体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工程废弃土80‑86份、磷酸钾镁水泥11‑16份和木粉3‑5份,且外壳固体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工程废弃土15‑20份、磷酸钾镁水泥76‑82份和木粉3‑5份,优点是具备净水和氮磷吸附性能,同时又具有较高强度和耐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48475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196411.1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棘轮效应的运动软体机器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特点是包括多个横向依次连接的具有水平伸缩弹性的柔性框架,相邻的柔性框架之间、前端柔性框架的前端端部和尾端柔性框架的尾端端部均设置有双电磁片,双电磁片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电磁片,两个电磁片同轴设置且沿柔性框架的中心轴对称分布,前后相邻的电磁片之间极性相反,同一侧电磁片通过柔性导线串联连接,尾部两侧的电磁片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相应侧电磁片通电与断电时间间隔的控制电路板,柔性框架的外周固定设置且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具有尖端结构的楔形角,楔形角的顶角为20-40度且朝后方倾斜,优点是有通过性好,地形适应性高且能实现前进和转弯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0887211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53200.X
申请日:2018-07-30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粉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的UV导数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建立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2)对吸收光谱曲线进行二阶导数处理,提取PCs的羧酸紫外特征峰;(3)以石粉与去离子水体系为参比,对光谱曲线进行空白调零处理后采集特征峰处溶液吸光度A,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拟合出吸光度A与PCs浓度C的关系式,作为工作曲线,并提取工作曲线斜率特征参数;(4)根据朗格比尔定律A=KC,利用加石粉前后滤液吸光度值的变化,确定PCs浓度的变化,由此得到石粉对不同侧链长度PCs吸附量,优点是操作简单,分析过程快速、准确、便宜且无需显色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239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511007659.0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47
Abstract: 一种泡沫混凝土功能梯度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泡沫混凝土功能梯度复合板为一板体,板体包括上下两层保护层以及设置在两保护层之间的保温层,且板体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和定位的凹槽和凸榫;保温层内铺设有骨架层,且骨架层纵向贯穿保温层并延伸至上下两保护层内,将上下两保护层与中间的保温层连结为一体;保温层与保护层采用连续浇筑而成;两层保护层的外表面均设有装饰层;骨架层由FRP筋材编织而成。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功能梯度复合板,可构造集防火、保温、隔热、装饰及耐久性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与屋面体系等,具有非常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239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1007659.0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47 , E04C2/2885 , C04B28/04 , E04C2/30 , C04B14/02 , C04B14/068 , C04B16/0641 , C04B24/42 , C04B24/383 , C04B2103/302 , C04B24/06 , C04B22/08 , C04B2103/0068
Abstract: 一种泡沫混凝土功能梯度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泡沫混凝土功能梯度复合板为一板体,板体包括上下两层保护层以及设置在两保护层之间的保温层,且板体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和定位的凹槽和凸榫;保温层内铺设有骨架层,且骨架层纵向贯穿保温层并延伸至上下两保护层内,将上下两保护层与中间的保温层连结为一体;保温层与保护层采用连续浇筑而成;两层保护层的外表面均设有装饰层;骨架层由FRP筋材编织而成。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功能梯度复合板,可构造集防火、保温、隔热、装饰及耐久性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与屋面体系等,具有非常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4986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16151.3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IPC: E04C2/30 , C04B28/00 , C04B24/26 , C04B22/08 , C23F13/08 , E04C2/288 , E04C5/06 , E04B1/64 , C04B111/34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增强与耐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构件本体以及与构件本体固定连接的锌合金板材,锌合金板材至少部分外露于混凝土本体,以对所述构件本体形成牺牲阳极保护。构件本体包括钢筋笼,钢筋表面涂覆有环氧富锌底漆,可保护阴极。锌合金板材上可形成嵌入混凝土内的嵌入部,在混凝土浇筑固化后与构件本体固化成一体,可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整体强度。混凝土中采用纳米蒙脱石/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抗氯离子添加剂,具有交联网状结构,能够有效分散裂纹尖端应力,提高钢筋混凝土抗裂性,加强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显著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578468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211540822.X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波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吸波再生混凝土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铜渣粉100~150份、细集料700~900份、水泥290~420份、改性再生骨料110~840份、天然粗骨料360~990份和水180~200份;所述改性再生骨料通过采用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纳米复合水凝胶对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后制备得到。本发明的吸波再生混凝土满足服役条件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8468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40822.X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波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吸波再生混凝土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铜渣粉100~150份、细集料700~900份、水泥290~420份、改性再生骨料110~840份、天然粗骨料360~990份和水180~200份;所述改性再生骨料通过采用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纳米复合水凝胶对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后制备得到。本发明的吸波再生混凝土满足服役条件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3856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01804.3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碳再生骨料混凝土材料,由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负碳再生粗骨料:300~500份;天然粗骨料:500~700份;负碳再生细骨料:216~360份;天然细骨料:360~504份;矿物掺合料:200~250份;水泥:350~400份;减水剂:8~12份;水:150~210份;所述矿物掺合料为矿渣、粉煤灰、钢渣按照质量比1:1~2:1~1.2混合,然后再加入少量纳米二氧化硅制得。本发明使得再生骨料密实度增大提高,从而提高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可实现建筑废弃固料的资源再利用,混凝土配比中30%~50%的负碳再生骨料占比保障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节约了天然骨料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