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材料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4567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0603042.8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材料回收装置,涉及沥青路面材料回收领域,包括主壳体、盖体、第一加料管和第二加料管,所述盖体设置在主壳体的上方,且盖体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加料管,并且第一加料管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加料管,通过第一加料管和第二加料管进行沥青和碎石的添加,所述主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筒,且搅拌筒位于第一加料管的下方,并且搅拌筒和主壳体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搅拌筒的下方固定有下料管,且下料管的下端贯穿主壳体。该沥青路面材料回收装置通过搅拌筒的旋转和活动轴的旋转可对材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且搅拌筒和活动轴的选方向相反,搅拌更高效,并且只设置一组动力源,减少装置的生产成本,后续使用也更加节能。

    一种旧沥青混合料的冷再生方法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64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12995.9

    申请日:2024-03-1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旧沥青混合料的冷再生方法,属于路面材料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乳液A组分与旧沥青混合料混合搅拌直至旧沥青混合料表面被A组分包裹均匀;(2)将水乳液B组分与新粘结料混合搅拌均匀直至不分层、不沉淀、颜色均一;(3)将步骤(1)和步骤(2)的产物混合,搅拌直至步骤(1)的产物表面被步骤(2)的产物包裹均匀。将现有沥青路面面层铲削后进行油石分离得到旧沥青混合料,使用两种水溶性单体分别对旧沥青混合料和新粘结料进行改性,得到新的沥青混合料;不仅改善了混合料的粘结性,提高了路面性能,增加了耐久性,减少了维护要求,延长了路面寿命;实现了旧沥青混合料的冷再生,减少了固废产生。

    一种旧沥青混凝土块破碎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9665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62263.0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旧沥青混凝土块破碎设备,属于旧沥青回收料加工回收技术领域,包括上下连通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上设有进料口,第一箱体内对称设有破碎辊,两个破碎辊之间具备与进料口对应的第一碎料通道,第二箱体内设有上下配合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转向相反,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设有第二碎料通道,第一转盘的中部设有对应第一碎料通道的集料孔,第二转盘上设有对应集料孔的接料孔,第二碎料通道与接料孔连通,第二碎料通道横截面的宽度自接料孔一侧向另一侧递增,第二碎料通道横截面的高度自接料孔一侧向另一侧递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旧沥青混凝土块破碎设备,破碎均匀且能保持旧沥青回收料的原有级配。

    沥青路面回收石料剥离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960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70552.5

    申请日:2024-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回收石料剥离设备,属于沥青破碎回收技术领域,包括破碎桶、搅拌破碎组件和分离桶;破碎桶包括本体桶和分料盒;分料盒套设在本体桶的下部;搅拌破碎组件包括输料轴、螺旋切割叶片和多组剪刀叶片;多组剪刀叶片间隔设于本体桶的内侧壁的上部;每组剪刀叶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剪刀片体,两个剪刀片体之间容纳螺旋切割叶片通过;分离桶包括外壳、内筒和旋转轴;内筒的侧板上开设有过滤间隙。本发明提供的沥青路面回收石料剥离设备,将“黑石料”在经过破碎桶内搅拌破碎组件进行破碎后,首先分出一部分小粒径的碎沥青颗粒;然后将破碎后的大粒径的黑石料投入分离桶内,完成沥青和石子的分离,提高了沥青的分离效果。

    一种高渗高粘雾封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028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90877.1

    申请日:2023-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渗高粘雾封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乳化沥青、砂料、增粘剂、增渗剂和添加剂。增粘剂由以下原料制成: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羧甲基纤维素钠,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增渗剂由以下原料制成: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添加剂由以下原料制成:正丁基二甲基氯硅烷,2‑氨基‑5‑溴‑4‑异丙基苯甲酸甲酯。其中,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和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除了发挥材料本身的耐高温性能外,还会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其复合材料能够显著的改善雾封层材料的渗透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