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64171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993752.5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2B5/00 , G02B1/00 , G01N21/5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命科学中的分子识别与纳米探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不依赖激发光偏振方向的纳米棒异构结构及其应用。通过纳米棒与另外一个芯壳纳米粒子的LSPR共振耦合作用,补偿其短轴方向上缺失的红外性能,从而去除纳米棒对偏振态的依赖关系,实现无需匹配激发光的偏振态与长轴的平行关系,自动获得纳米棒的最优近红外波段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0609297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610458385.5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洪昕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双贵金属纳米探针的光热探测方法,属于生物纳米探针的光学探测与成像技术领域。利用存在于双贵金属纳米粒子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所产生的增强吸收提高对加热光源的吸收率,同时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所产生的波长红移实现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内的吸收波长调节,通过调整双粒子的结构参数进行选择测量窗口以实现与干扰物吸收波长的区分。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可见光到近红外宽波段内进行测量窗口的选择,剔除生物系统中干扰物的影响,实现生物分子的高特异性探测;并且可以大幅度降低加热光源的功率,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高功率激发光源的依赖,减小测量过程中对生物分子的损害。
-
-
公开(公告)号:CN107290314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67212.4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洪昕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标记微纳米粒子的荧光探测方法及装置,属于近场光学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利用全内反射结构激发贵金属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位于贵金属膜表面的微纳米粒子与贵金属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作用后发生受抑全内反射,通过其透射光激发粒子所在荧光溶液发光。装置包括激光器、偏振调整器、光波矢-金属膜表面等离子耦合器、一侧表面镀有贵金属膜的玻璃载玻片、缺底样品槽、荧光收集透镜、光学中性滤波片、光电探测器、处理电路、电脑、旋转台。本发明实现了对微纳米粒子的无需标记直接探测,粒子的浓度直接通过荧光的强度进行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07101942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346427.0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洪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金属纳米粒子用于偏振显微成像的探针,探针由两个分别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的金属纳米粒子线性连接构成,粒子间距的取值不大于最大粒子的直径。本发明利用双金属纳米粒子间的表面等离子共振耦合对入射光产生的去偏振作用和增强散射,用正交偏振技术去除强大的入射背景并提取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增强散射信号进行成像,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为单分子影像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双金属纳米粒子的新型探针。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59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91362.2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洪昕
IPC: C12Q1/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18 , C12Q2525/205 , C12Q2563/137 , C12Q2565/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及医药研究中的单分子影像与识别技术领域。其特征是目标靶标的核酸适配体被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片段,每个片段在其分割端标记上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形成两类贵金属粒子标记的核酸适配体分子探针;以两个分别来自上述两类中的探针在绑定到同一靶标分子而复原时所产生的稳定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信号作为靶标的特异性单分子识别信息。本发明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实现在众多单个贵金属标记物存在的噪声背景中识别出目标靶标,具有特异性目标识别能力,解决目前使用金属标记物特异性识别能力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020085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273813.8
申请日:2014-06-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激光测量技术领域中的一种不受背景影响的微纳粒子的光学探测和显微成像方法,微纳粒子的直径范围覆盖10纳米到400纳米。本发明利用高数值孔径的浸油显微物镜激发贵金属/介质界面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该焦平面处的光场分布经微纳粒子散射并由另一显微物镜收集后作为信号光与参考光进行偏振外差干涉,通过提取透射光的纵向偏振态的振幅和相位,实现微纳粒子的探测和成像。本发明利通过控制表面等离子体的激发条件,使直径大于400纳米的粒子在该激发下不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从而去除大粒子背景,实现在大粒子存在的背景中探测并成像微纳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4020085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73813.8
申请日:2014-06-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激光测量技术领域中的一种不受背景影响的微纳粒子的光学探测和显微成像方法,微纳粒子的直径范围覆盖10纳米到400纳米。本发明利用高数值孔径的浸油显微物镜激发贵金属/介质界面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该焦平面处的光场分布经微纳粒子散射并由另一显微物镜收集后作为信号光与参考光进行偏振外差干涉,通过提取透射光的纵向偏振态的振幅和相位,实现微纳粒子的探测和成像。本发明利通过控制表面等离子体的激发条件,使直径大于400纳米的粒子在该激发下不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从而去除大粒子背景,实现在大粒子存在的背景中探测并成像微纳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3860260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01360.0
申请日:2014-03-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A61B1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电凝切割止血装置,该装置包括高频电刀和照明手持柄,所述的高频电刀包括电刀刀头、电刀刀头保护套、功能电路板以及套有导电金属管的电刀笔杆,各部分由高频电路连接,并由电切割开关和电凝血开关控制功能电路板实现电切割或电凝血功能切换,高频电刀通过插头由外接高频电刀仪供电;照明手柄包括手持柄、照明组件和照明电路板,照明开关通过照明电路板控制照明组件,照明组件通过插头由外接直流稳压电源供电,实现无影照明。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可以照明功能,同时实现照明供电的持续和稳定,并实现刀头的自由伸缩和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204705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0038295.7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洪昕
IPC: B82B3/00 , G01N21/552 , B82Y15/00 , B82Y40/00
Abstract: 芯帽结构颗粒在垂直和平行于其对称轴方向具有不同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LSPR),该特点使得其与其他粒子发生LSPR耦合模式取决于二聚体结合的位置。对于芯帽这样的三维空间结构,将另一个粒子组装到其特定位置是个极大的挑战。本发明公开一种定向组装芯帽异构二聚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结构探针技术领域。利用芯壳纳米结构颗粒自动获取帽顶的中心顶点区域,并通过物理剥离将连接分子暴露外界以完成二聚体的连接。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将一个球形纳米颗粒组装到芯帽纳米结构颗粒的特定区域,即帽顶中心区域,获得结构稳定的单个二聚体结构。该方法可扩展到两个芯帽颗粒构成的同构二聚体结构的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