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2635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010463681.0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图片识别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围岩施工断面的图像,并存入BIM平台;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处理,得到地质素描图;并从所述地质素描图中分别提取围岩信息,以每个断面的围岩信息作为输入,评价等级作为输出,形成学习样本;对多个学习样本采取有放回的抽样方式进行抽取,建立并行评价模型组。所述分级信息及分级结果采用IFC拓展的形式存储为BIM属性信息。本发明基于BIM采用图片识别的方式对当前开挖的施工断面的围岩信息进行提取,进行工程地质环境的动态评价,并通过BIM进行评价结果展示与施工方案推荐,有利于施工方案的针对性调整,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节省施工成本、缩短建设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000827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1910301353.8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的桩基内力可视化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格式转换模块及集成单元;将按照地质断面确定好位置的传感器进行编号并固定于桩基,传感器采集桩基的内力数据,数据采集模块接收传感器采集的内力数据;数据存储模块接收并存储来自数据采集模块的内力数据;数据格式转换模块接收来自数据存储模块的内力数据并将内力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建模平台接收格式转换后的内力数据,所述集成单元将所述内力数据与预先建立的BIM模型结合形成集成桩基内力数据的BIM模型。本发明降低了人力成本,一次安装即可实现持久的实时自动化监测,实现了数据与BIM模型进行结合,基于BIM模型的监测信息可视化,使BIM模型的信息集中程度得到了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19989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26147.7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N3/00 , G06N20/0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贯通节理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计算方法,采用智能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非贯通节理参数与边坡安全系数之间的响应面关系,实现了由非贯通节理参数向边坡安全系数的快速计算评价;建立了基于概率图法的非贯通节理参数分布特征评价方法,实现了实际工程中非贯通节理参数统计结果的有限分析,准确获得各参数的实际分布特征函数。从整体上实现非贯通节理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即边坡可靠度分析过程。通过智能机器学习算法,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了以往人工主观评价或数值模拟计算出现的误差,为边坡灾害防治提供一种准确的评价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487916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0205393.8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稳定性防护预测系统,包括隧道仰拱支护、喷射混凝土、智能锚杆、数据采集箱、数据发射箱、应力位移预测单元。智能锚杆包括锚杆、用于监测岩体变形的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及数据线。隧道仰拱支护支撑在隧道底端,智能锚杆以钻孔方式安装在隧道壁岩体中,通过外侧与尾端注浆固定,并以喷射混凝土固定于隧道初次衬砌中,智能锚杆经数据线与数据采集箱连接,数据采集箱与数据发射箱电连接,数据发射箱与应力位移预测单元无线连接。隧道岩体变形预测方法计算隧道壁岩体的变形趋势。维护隧道岩体稳定,并预测岩体变形情况,为结构稳定性的维护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00827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01353.8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的桩基内力可视化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格式转换模块及集成单元;将按照地质断面确定好位置的传感器进行编号并固定于桩基,传感器采集桩基的内力数据,数据采集模块接收传感器采集的内力数据;数据存储模块接收并存储来自数据采集模块的内力数据;数据格式转换模块接收来自数据存储模块的内力数据并将内力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建模平台接收格式转换后的内力数据,所述集成单元将所述内力数据与预先建立的BIM模型结合形成集成桩基内力数据的BIM模型。本发明降低了人力成本,一次安装即可实现持久的实时自动化监测,实现了数据与BIM模型进行结合,基于BIM模型的监测信息可视化,使BIM模型的信息集中程度得到了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209227317U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821974885.5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深厚软土的复合路基结构,包括稳定持力层与位于稳定持力层上方的软土层,还包括钢管预应力长桩、水泥土搅拌短桩、钢筋系梁、卵石置换层及路基;卵石置换层位于软土层上方,路基位于卵石置换层上方;钢管预应力长桩穿过软土层,其上端嵌入卵石置换层,其下端嵌入稳定持力层;水泥土搅拌短桩的上端嵌入卵石置换层,其下端嵌入软土层;钢管预应力长桩与水泥土搅拌短桩交错分布,两者的上端经钢筋系梁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应力钢管桩,有效抵抗侧向围压,减小侧胀变形,提高承载能力;长短桩交错布置,并通过钢筋系梁结构使其连接成片,防止桩体因沿海地下水产生浮动;卵石层阻碍毛细水上升,有效防止冻融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209102248U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22100402.5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L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光栅光纤的自动监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钢笼和桩基,包括:钢筋、光栅光纤应变传感器及光纤导线;钢筋通体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放置若干用于传输数据的所述光纤导线连接的用于检测钢筋内力变化的所述光栅光纤应变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实现对钢筋、钢笼及桩基加载和运营过程中对内力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7989060U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20139606.7
申请日:2018-01-28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防护及测量隧道稳定性的智能锚杆,包括:锚杆、保护套管、支撑圆盘、保护盖板、螺旋线圈、光栅光纤应力传感器、铁芯及数据线。智能锚杆以钻孔方式安装在隧道壁岩体中,通过外侧与尾端注浆固定,并以喷射混凝土固定于隧道初次衬砌中,不仅有效提高拱形隧道的稳定性,还通过采集岩体的应力和位移信息来监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状态。保护盖板通过螺栓固定于隧道壁外侧的混凝土里,保护盖既保护螺旋线圈又限定螺旋线圈的位置,底座保护套管能有效地保护螺旋线圈,同时为锚杆提供中空结构,能使锚杆在保护套管内移动,最终确保锚杆第二端所处位置岩体位移测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09975597U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20404932.0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基坑工程定位系统,包括放置于施工人员安全帽中的定位识别卡、布置在基坑内的多个定位模块装置、无线模块、布置在基坑内的信息节点装置、信号转换模块以及BIM主控计算机模块;所述定位识别卡向外发送识别信息,所述定位模块装置可接收所述定位识别卡发送的识别信息,所述定位模块装置通过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信息节点装置连接并将接收的识别信息传输至信息节点装置,所述信息节点装置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将识别信息转换成GPRS信号并发送至BIM主控计算机模块,该系统可以方便工程管理人员实时的远程查看和调度施工人员。
-
公开(公告)号:CN208347806U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20691231.5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元信息智能型超前锚杆装置,包括锚杆、垫板、锁紧螺母、光栅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锚杆前端置于锚管孔中,锚杆的后端置有垫板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锚杆上,所述光栅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置于垫板与锚杆之间并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采集系统连接,所述锚杆后端还置有声发射传感器,所述声发射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采集系统连接。该锚杆装置能够实时的测量锚杆的轴向应力、径向应力以及温度等信息,同时还能够测量锚杆的受腐蚀程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