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98258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51411.7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力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等效热偶极子的热幻像装置。本发明热幻像装置包括两个不同的颗粒系统,在两个不同的颗粒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热学效应即温度分布,使红外热像仪探测中不能分辨出这两个不同的系统,从而实现热幻像。本发明中,每个颗粒看作一个等效热偶极子,通过求和得到全部颗粒的宏观等效热偶极矩;然后,设计两个不同的系统,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宏观等效热偶极矩,由此可以得到热幻像的效果。相比于以往的核壳装置,本装置只需要进行一次计算,有助于提高效率、扩大应用。经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和实验,都验证了本装置的可行性。本发明为实现多颗粒的热幻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比如可用于欺骗红外探测、操纵热流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0466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73999.2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6F18/10 , G06N3/0442 , G06N3/0985 , G01W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Bi‑LSTM)与数值天气预报模型(WRF)耦合的卫星降水产品校正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待校正的卫星降水产品、地面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地理环境数据和再分析气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并优化目标区域WRF模型,生成区域高分辨率气象要素模拟序列;将WRF气象要素模拟序列、卫星降水时间序列、地面高程数据进行标准化,作为Bi‑LSTM的输入数据,地面雨量站降水观测时间序列作为验证数据,经过多次循环迭代,确定最优化Bi‑LSTM模型,用于对卫星降水产品进行校正。本发明通过在深度学习模型中引入WRF高时空分辨率气象要素模拟序列可显著提高卫星降水产品的精度,促进卫星降水产品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
-
-
公开(公告)号:CN11082627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26555.2
申请日:2019-10-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红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同时适用于传导、对流和辐射的热旋转装置。本发明的热旋转装置是通过坐标变换对特定的区域进行旋转变换得到,如将圆环形区域通过坐标变换旋转一个角度得到,并确定热旋转装置的材料参数,实现局域热流的方向调控,使其内部的局域热流发生旋转,同时不影响背景的温度分布。本发明不仅适用于稳态情形,也适用于瞬态情形。本发明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该旋转器装置的可行性。由于传导、对流和辐射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本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可以改变热流方向实现废热的回收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70195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46020.0
申请日:2019-10-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F41H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隐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热偶极子的热隐身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构建热偶极子结构,精确计算热偶极子产生的热场;调节热偶极子的热偶极矩使其产生的热场与颗粒在均匀热场中产生的效果相消,从而实现热隐身。本发明方法适用于二维情形,也适用三维情形;而且在稳态和瞬态条件下都可以实现热隐身效果。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制对材料没有严苛要求。本发明也为其他领域实现隐身、伪装等性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600087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24966.2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学变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呈现热学变色龙现象的各向同性双壳层结构及其实现方法。本发明的各向同性双壳层结构包括核以及包覆在核外面的两个热学变色龙壳层;两个壳层的热导率互为相反数,并且内壳层在核-内壳层结构中所占面积分数与外壳层在核-双壳层结构中所占面积分数相等。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双壳层结构的热导率不会对核的热导率有影响。当整体结构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双壳层结构的存在不会影响核的温度分布,并且由于其是精确解,无论核材料如何变化都可以实现以上效果,即双壳层结构达到了热学变色龙的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亦不需要各向异性材料,对热伪装领域、热智能领域的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60007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24101.6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学变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呈现热学变色龙现象的各向异性单壳层结构及其实现方法。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单壳层结构,包括核及包覆在核外面的热学变色龙单壳层;该壳层的热导率为各向异性,且径向热导率和切向热导率为一正、一负;核壳结构的等效热导率与核的热导率一致,使各向异性单壳层呈现热学变色龙效果。本发明通过对壳层和核的热导率、面积分数进行精确计算和设计,实现核壳结构的等效热导率与变色龙壳层热导率无关,从而实现壳层在热导率不变的情况下与环境适应,不对背景中的温度分布产生影响。本发明可以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来满足对热导率的不同要求,并进一步用于发展智能热超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701956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10946020.0
申请日:2019-10-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F41H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隐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热偶极子的热隐身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构建热偶极子结构,精确计算热偶极子产生的热场;调节热偶极子的热偶极矩使其产生的热场与颗粒在均匀热场中产生的效果相消,从而实现热隐身。本发明方法适用于二维情形,也适用三维情形;而且在稳态和瞬态条件下都可以实现热隐身效果。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制对材料没有严苛要求。本发明也为其他领域实现隐身、伪装等性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80728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026550.X
申请日:2019-10-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红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同时适用于传导、对流和辐射的热聚集装置。本发明热聚集装置,是通过坐标变换由一个大的圆形区域压缩得到的一个小的圆形区域,并确定热聚集装置的材料参数,以实现热聚集功能,使特定区域的热流增强,又不影响其他区域原来的热流分布。这里的热流是传导热流、对流热流和辐射热流的总和。本还提出了利用多孔介质控制对流热流的方法,即:通过变换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以此等效地实现变换速度的效果。本发明的聚集器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为调控传导、对流和辐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