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06306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042615.6
申请日:2013-02-01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塔配水系统建模方法,包括:读取初步布置方案图;对该布置方案图进行转化,包括将冷却塔竖井简化为点;将配水槽、配水分槽、配水管划分为管段;简化喷头及与其连接的短管、三通为节点;各个管段均简化为直线段;以冷却塔竖井为起始点,遍历各管段,对每一管段进行编号,并对应编号保存该管段的起始节点和终端节点坐标、以及各个管段与配水设计相关的属性信息;保存每个管段与下游管段的连接关系信息;将上述遍历过程中记录的各个管段的数据保存在一个数据集中。本发明提供的冷却塔配水系统建模方法,能够读取先期初步设计完成的冷却管路布置方案图,并形成数据集作为冷却配水计算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可方便的进行配水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03234380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39361.X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F28F25/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和方法,以解决常规冷却塔需要消耗大量输送冷却水的电力,以及降低雨区噪声污染的问题。所述集水装置位于冷却塔的填料层下方;所述集水装置包括分集水槽,所述分集水槽为U型水槽,悬吊或支撑在冷却塔的淋水架构上;冷却水通过集水装置收集到分集水槽中,汇流到主集水槽,流出冷却塔;其中,所述主集水槽与所述分集水槽垂直,且通过U型口与所述分集水槽终端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使循环水泵的静扬程大大减少,节省后期运营成本,同时在高处收集冷却水,降低噪声污染,也提高冷却塔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68547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345755.6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集水区阻力高位集水冷却塔阻力计算装置和建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常规冷却塔中不存在集水装置,无法计算集水装置的阻力,从而无法得到高位集水冷却塔阻力,而且不能建造高位集水冷却塔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建立高位集水冷却塔的物理模型;测量物理模型中集水装置断面风速和淋水密度;根据集水装置断面风速和淋水密度确定试验常数;根据集水装置阻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集水装置阻力;结合冷却塔其他阻力,计算得到高位集水冷却塔阻力;对高位集水冷却塔的结构尺寸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结构尺寸建造高位集水冷却塔。提出了适用于高位集水冷却塔的集水装置阻力计算公式、阻力计算装置和建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13746946U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21742146.0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贲岳 , 侯付彬 , 王可松 , 吴冰 , 董芮廷 , 王帅 , 徐梓忻 , 韩刚 , 向杨 , 王晓宇 , 张彦清 , 赵现彬 , 刘召平 , 白莉 , 郑现超 , 高学贞 , 何文婷 , 郑冠军 , 葛小玲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热装置,属于供热技术领域。该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收集温度在90℃‑130℃之间的低温尾气中的热能,并将热能通过第一换热管传递至第二换热管,由于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出水单元和回水单元,因此,从回水单元流回的水在第二换热管中被加热后流至出水单元,并进一步流至用户供暖设备;当低温尾气热能不足时,储能单元用于输出热能,以对从回水单元中流回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出水单元流至用户供暖设备。通过上述装置,将低温尾气用来供热,提高了低温尾气的利用率,在低温尾气热能不足时,将储能单元中储存的压力势能转化为热能为用户供热,从而既能充分利用低温尾气中的热能,又能保证供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6845741U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20986482.8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高位机力通风冷却塔,包括塔体;塔体底部设置有进水沟道,塔体底部还设置有进风口;塔体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下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上设置有多个风机,第二支撑梁上端放置有除水器,第二支撑梁下端从上到下依次吊装有配水管、填料和收水装置;塔体中间设置有集水池,集水池内部设置有竖井,竖井与进水沟道连通;收水装置下端设置有收水槽。通过在塔体顶部设置多个风机,可降低塔高,较低的塔高可提高塔体自身安全性、美观性;通过在塔体中间设置集水池,降低供水高度,减小冷却塔淋水面积,减小占地,运行噪音小,雾羽飘滴影响小。
-
公开(公告)号:CN203586858U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20202512.7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F28C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以解决常规冷却塔的淋水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雨区的阻力增大将会使塔的直径与进风口高度的增加受到限制,并有可能产生塔内无效的淋水面积的问题。所述冷却塔包括:进水沟道、中央竖井、配水装置、喷溅装置、填料层、淋水架构、集水装置和主集水槽:集水装置包括分集水槽,分集水槽悬吊或支撑在淋水架构上;主集水槽与分集水槽垂直,且与分集水槽终端连接;冷却水经进水沟道流入中央竖井,流经配水装置,通过喷溅装置喷洒到填料层,在填料层进行冷热交换后,通过集水装置收集到分集水槽中,汇流到主集水槽,流出冷却塔。提高通风量,加强冷却效果,节省用电量,克服雨区阻力增加的问题,消除淋水对空气的阻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