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07906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1369051.8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太阳帆板驱动轴承内壁的低摩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材料薄膜技术领域。低摩擦薄膜为多层结构,薄膜底层贴附于轴承内壁表面,从轴承内壁往外依次为Ti层、MoS2‑Ti/Pb层、石墨烯层以及分布在轴承内壁表面的凹槽,凹槽内填满润滑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复合薄膜仅3层结构,厚度仅为2.5μm,但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低摩擦和高力学强度的效果,薄膜的粗糙度低于6nm,硬度高于7Gpa,在真空7×10‑4Gpa环境下,摩擦系数低于0.03,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起到耐磨润滑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9106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54787.5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
IPC: A61B17/6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外科手术用颅骨锁,用于减少术后对病人头皮组织造成的伤害。本申请方法包括:上锁片、下锁片、拉手以及齿条;所述下锁片锁紧固定在所述齿条的一端,所述上锁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齿条锁紧装置,用于当所述齿条穿过所述通孔到达预设位置时,将所述上锁片锁紧固定在所述齿条上,所述拉手设置在所述齿条的另一端,用于推动所述上锁片到达所述预设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95831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366516.4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煤层气与随钻测量的系统装置及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钻杆材料;其次,在钻杆内部放置柔性压力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等,同时,开出气孔;第三,在钻杆中设置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第四,采用光纤连接,数据采集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光纤利用滚轮输送,滚轮利用轴承连接;第五,在滚轮内部设置二次采集设备接入光纤;第六,二次采集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汇总在工作台;第七,滚轮采用支撑结构,当加长钻杆时,利用链条将滚轮装置下放至合适位置,套入钻杆,继续钻探。本发明通过光纤数据传输模式,能够进行实时测量,不需要单独停下钻机后进行封闭测量,延长钻探时间,保证了随钻的实时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88315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114746.5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井液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钻井液特征污染物检测的自动采样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采样模块对钻井液进行深度定距和多点采样,检测特征污染物并构建含量变化趋势图。判断模块比对同水平位置不同点的特征污染物含量,判断分布是否均匀,并构建趋势图。调整模块根据竖直方向趋势判断是否需二次竖直采样,并确定范围和数量;同时根据水平方向趋势判断是否需二次水平采样,并确定相应参数。分析模块存储特征污染物数据,识别扩散路径。本发明实现了钻井液采样精准,采样检测结果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91871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15085.8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井清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钻井液特征污染物检测的自动清洗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钻井液进行检测,采集钻井液特征数据,该数据包括pH值、电导率值、浊度值和重金属种类及重金属含量值;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钻井液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钻井液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根据钻井液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设定清洗方案;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清洗方案对钻井进行清洗;清洗模块,设定有若干清洗模式,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选择清洗模式对钻井进行清洗;监测模块,用于对钻井的清洗效果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清洗模式。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清洗,能够有效地清除钻井中的污染物,减少清洗时间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85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0808917.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PDC增强叶片的地质螺旋钻杆,涉及地质螺旋钻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螺旋状钻杆叶片;以及PDC切削端头,其分布在所述钻杆叶片边缘;所述PDC切削端头设有工作段和连接段,所述叶片边缘设有安装孔,连接段与安装孔配合连接,将PDC切削端头固定在叶片边缘。为了进一步提高叶片表面抵抗砂石的磨损性能,还可以将PDC切削端头布设在钻杆叶片表面。本发明通过在螺旋状钻杆叶片的边缘和表面,以向外延伸和向上下凸起的方式,引入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作为切削端头材质,可以实现叶片性能的强化,在钻进过程中对叶片形成有效保护。强化思路无需更换叶片材料,也不会对叶片的加工和焊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9557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42206.3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CN)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CN)
IPC: C23C28/00 , B05D5/00 , B05D7/00 , B05D7/24 , B23K26/3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前压缩叶片表面疏水防冰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表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聚四氟乙烯和聚苯硫醚制备的多层涂层以及在涂层表面设有的织构,其中,所述多层涂层从基体表面开始依次为PPS涂层和复合涂层,所述织构分布于复合涂层表面,是由两层激光分别制备出凸起织构和凹坑织构从而得到的薄壁结构。本发明的制备简便易行,原料易得,生产过程易于控制。双层涂层保证了涂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有效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表面双层激光织构,降低液滴与涂层接触面积,增加粗糙度,进而使涂层具有优异的疏水防冰性能,对提高飞机发动机前压缩叶片表面的服役持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19161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57063.6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A61L27/44 , A61L27/46 , A61L27/58 , C23C16/44 , C23C16/30 , B22F9/04 , B22F1/16 , B22F1/08 , B29C45/00 , B29C64/10 , B33Y10/00 , B33Y70/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增强可吸收医用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增强可吸收医用植入材料的强度。本申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镁合金进行清洗以及干燥预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镁合金进行破碎,并将经过破碎处理后的镁合金进行高能球磨处理,制备非晶纳米镁合金粉末;将非晶纳米镁合金粉末置于MOCVD设备的载物台上,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磷酸钙包覆非晶纳米镁合金核壳复合材料;称取预设量的医用植入材料,向医用植入材料中加入溶剂,配置成预设比例的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预设量磷酸钙包覆非晶纳米镁合金核壳复合材料进行搅拌直至分散均匀,以得到分散均匀的成品反应液;将该成品反应液进行固定成型以及干燥处理,得到成品。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137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68103.X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航天器机构上的转动关节销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转动关节销子包括销子本体,所述销子本体表面附着有固体润滑薄膜,所述固体润滑薄膜由内到外包括过渡层和面层;所述固体润滑薄膜的部分区域还包括位于面层外侧的石墨烯层;所述过渡层为Ti金属层;所述面层为Ti、Pb和MoS2组成的复合物层;所述固体润滑薄膜被石墨烯层覆盖的面积大于90%。本发明转动关节销子,其能够通过转动关节销子本体表面的固体润滑薄膜,能够降低滑动摩擦力,提高运动精度;能够减缓MoS2的氧化,可适应温度交变的较宽温域;在石墨烯经摩擦磨损产生细小磨粒后,摩擦形式由滑动摩擦转变为转动摩擦,更加有益于润滑。
-
公开(公告)号:CN1194973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27311.2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刚石微通道散热器,它在金刚石内部设计出微通道散热结构,在金刚石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流体入口,每个流体入口对应有流体通道,金刚石的底部封闭,多个流体通道在下方相贯通。所述的流体通道在金刚石上沿横向纵向均匀排布,流体通道在下方按横向排列贯通,在金刚石内部下方形成多条混合通道。金刚石微通道散热器将微通道和射流冲击的技术结合起来,可以解决流动方向的散热不均、通道压降较大以及两相流动不稳定等问题,金刚石微通道散热器引入射流技术可以降低微通道内的空泡份额,又能够减小轴向温度梯度,使壁面温度分布更均匀,从而提升临界热流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