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环糊精改性生物炭在污水微生物反硝化脱氮中的应用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7775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309765.2

    申请日:2023-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β‑环糊精改性生物炭在污水微生物反硝化脱氮中的应用及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β‑环糊精改性生物炭材料调控微生物体内主要的碳代谢途径,促进用于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NADH和能量载体ATP合成,从而提升微生物底物代谢对反硝化的供给效率,最终实现在低C/N条件下高效的异养反硝化脱氮效果。外源β‑环糊精改性生物炭从调控反硝化微生物体内碳代谢及电子利用效率的角度强化微生物异养反硝化效果,避免了常规外加碳源法投加不准、出水波动的问题;相较直接外源β‑环糊精强化生物反硝化过程,β‑环糊精改性生物炭材料具有不溶于水的特点,能够有效避免β‑环糊精因其水溶性带来的容易从反应器中流失的问题。

    一种基于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增强细菌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848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725357.7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增强细菌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方法,将所述细菌接种至无机盐培养基中,之后加入浓度为1‑6μmol/L的所述信号分子溶液混匀,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在30‑35℃,200‑400转/分钟的条件下培养,培养结束后,得到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利用该方法生成的PHA产量高,有利于降低合成成本;且生成的PHA产物纯度高,最终PHA的干重可到60%以上,产物纯度高,大大降低了后续提纯PHA的难度和成本。

    一种从活性污泥中高效富集产PHA菌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12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20650.2

    申请日:2022-0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活性污泥中高效富集产PHA菌群的方法,其包括:将活性污泥投入序批式反应器内,设置每个反应周期为12h,进水,运行反应器,投入碳源及生物代谢营养物质,并加入硫脲以抑制反应器内的硝化过程,使反应器处于持续的好氧曝气状态;监控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当溶解氧浓度突变为上一次监测结果的2倍以上后,投加氮源,使得反应器内溶液中C/N比为100:3~100:6;待周期反应时间结束时排出部分泥水混合物,然后补加碳源及生物代谢营养物质,进入下一反应周期。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强化合成代谢‑生长代谢”交替运行的方法,相比于传统工艺在相同时间及碳源等条件下,PHA的合成能力提高了2倍,富集更稳定。

    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附载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599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936964.7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附载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氧化石墨烯;将氧化石墨烯和氯化钴混合分散后,再与氮源和硫源研磨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50‑900℃下进行煅烧,使氧化石墨烯被还原并使二者发生固相反应,得到石墨烯附载钴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氯化钴的质量比为1:0.5‑3;将得到的产物进行提纯,得到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附载钴催化剂。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的催化剂可以更好的活化过硫酸盐,具有高降解率、处理时间短、相对造价成本更低、可循环使用等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循环稳定性好。

    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附载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5991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936964.7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附载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氧化石墨烯;将氧化石墨烯和氯化钴混合分散后,再与氮源和硫源研磨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50‑900℃下进行煅烧,使氧化石墨烯被还原并使二者发生固相反应,得到石墨烯附载钴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氯化钴的质量比为1:0.5‑3;将得到的产物进行提纯,得到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附载钴催化剂。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的催化剂可以更好的活化过硫酸盐,具有高降解率、处理时间短、相对造价成本更低、可循环使用等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循环稳定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