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262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20329.5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5K3/12 , B41M5/00 , C09D11/03 , C09D11/102 , C09D11/103 , C09D11/104 , C09D11/107 , C09D11/52 , B33Y70/10 , B33Y70/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打印共形电路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现有共形电路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包括:(1)将基底表面涂满绝缘材料,形成第一绝缘层;(2)将导电层打印墨水加入内层喷嘴;将粘结层打印墨水加入外层喷嘴;设定3D打印程序和打印参数,在绝缘材料外打印形成导电层、粘结层,粘结层包裹导电层的外表面;内层喷嘴、外层喷嘴由打印机喷嘴内圆弧隔板分隔而成,内层喷嘴的横截面积小于外层喷嘴的横截面积;(3)将绝缘层打印墨水加入打印机喷嘴,在粘结层外进行第二绝缘层打印,获得3D打印的共形电路。本申请广泛应用于电路制作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1224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158584.1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1M4/88 , H01M8/10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表面微结构的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现有金属双极板成形困难,且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包括:(1)将金属板进行表面电镀处理,获得表面形成钛或钛合金电镀层的金属板;(2)将步骤(1)进行碱热处理,在钛或钛合金表面接枝羟基;进行表面氨基化处理,使钛或钛合金表面带有氨基;(3)浸入氧化石墨烯溶液中,使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石墨烯层;(4)将金属板放到3D打印平台,进行3D打印;(5)进行水热处理,接枝到表面的氧化石墨烯还原并聚合成膜;(6)将浸入低分子量的环氧树脂溶液中,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干燥后获得燃料电池双极板。本申请广泛应用于电池电极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10312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160572.2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导热微型器件的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现有微型器件导热性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包括:(1)根据器件尺寸和微结构定制化设计3D打印模型,并将3D打印模型导入3D打印机中,设置打印参数;(2)将3D打印浆料加入3D打印机中进行打印,获得导热器件模型;(3)将导热器件模型置于紫外灯下进行光固化反应,固化时间为10‑60分钟;(4)将步骤(3)得到的导热器件模型在室温条件下干燥24h;(5)将步骤(4)得到的导热器件模型放到水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6)将步骤(5)得到的导热器件模型浸入高分子溶液中进行浸渍处理,取出后吸干表面的高分子,干燥后获得导热器件。本申请广泛应用于微型电子器件制作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87628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20677.9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C04B38/06 , C04B35/447 , C04B35/622 , B33Y10/00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微球表面微纳米结构的生物陶瓷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如何实现载药微球与骨修复支架协同作用得到支架‑微球药物控释体系的技术问题,将3D打印生物陶瓷支架与六偏磷酸盐溶液放入水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完成后,得到具有中空微球表面微纳米结构的生物陶瓷支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中空微球表面微纳米结构的生物陶瓷支架的应用,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009561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0914099.4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造血管及其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现有人造血管降解速度与接种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不匹配的技术问题,其由血管支架和接种细胞构成,所述血管支架依次由紧密连接的内层支架、中间层支架和外层支架构成,所述内层支架是由聚丁二酸乙二醇酯和抗凝剂构成的一层多孔纤维圆管状结构;所述中间层支架是由水凝胶类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长因子构成的一层多孔纤维圆管状结构,所述中间层支架的孔隙内粘附填充所述接种细胞;所述外层支架是由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构成的一层多孔纤维圆管状结构;同时该公开了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植入性医疗器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83913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92489.5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石墨复合双极板成形装置,其解决了现有双极板成形装置冲压成形易导致石墨、柔性石墨纸等塑性较低材料局部破裂的技术问题;成形装置设有多个凸模组件;凸模组件设有分块冲头,分块冲头设有微型凸起和第一盲孔,第一盲孔设有孔沿,第一盲孔安装第一弹簧;上模板从左到右间隔开设多个纵向通孔,每个纵向通孔安装一个凸模组件;纵向通孔内滑动连接分块冲头;垫板盖在纵向通孔上,压杆顶端设第一挡部,压杆杆身穿过第二弹簧、垫板进入纵向通孔,压杆底端设第二挡部,第二挡部与第一弹簧连接,第二挡部卡在孔沿内;露出垫板的多个压杆的杆身长度从左向右呈阶梯式下降分布;可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精密制造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883326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995258.3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疲劳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底座、运动驱动机构、真空腔体、加热套组件、试验件固定组件及变载荷机构,其中运动驱动机构和真空腔体均设置于底座上,运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真空腔体相对底座往复直线运动;真空腔体包括试验腔和变载荷腔,变载荷机构设置于变载荷腔内,加热套组件和试验件固定组件设置于试验腔内,试验件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超高温试验件,且试验件固定组件与变载荷机构连接,加热套组件用于对超高温试验件进行加热及温控;变载荷机构随着真空腔体的往复直线运动,对超高温试验件被动加载交变载荷。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密封性好,提高了疲劳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878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74576.8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山东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哈工大苏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H4099曲母线构件增材制造表面质量控制装置及方法,涉及高温合金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激光焊接装置、锻压碟轮和成对设置的密封夹持工装,密封夹持工装夹持有外壁与GH4099曲母线构件的待加工段内壁结构一致的内定形工装,水冷温控装置依次与密封夹持工装、内定形工装和中空的待焊接件密封连接构成水冷循环通路;锻压碟轮能够轴向和横向移动,密封夹持工装能够进行旋转和沿轴线伸缩,激光焊接装置能够进行径向和轴向运动;装配后待焊接件与密封夹持工装和内定形工装的装配关系为过盈装配。本申请通过锻压碟轮和内定形工装的锻造挤压,为加工形成的GH4099曲母线构件提供了足够的支撑结构约束,防止出现产品变形、凹陷的问题,保证焊缝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43279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152210.6
申请日:2024-02-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B22F10/10 , B22F10/64 , B22F1/107 , B33Y10/00 , B33Y40/10 , B33Y40/20 , B33Y70/10 , B33Y80/00 , C22C27/02 , C22C32/00 , B22F10/85 , B33Y50/02 , B22F3/11 , A61L27/04 , A61L27/42 , A61L27/54 , A61L27/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多孔钽骨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多孔钽骨植入物由打印浆料通过3D打印设备挤出成型;打印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50‑70重量份纯钽金属、1‑2重量份氧化镁、1‑4重量份氧化锌和5‑15重量份F127水溶液。该多孔钽骨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构建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拟优化结构;混合浆料、打印制备;干燥;真空烧结。本发明解决了多孔钽骨植入物力学性能与人体骨组织不适配和成骨诱导能力差等问题,简化了多孔钽骨植入物的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制备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本申请广泛应用于医用骨植入材料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403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1576409.9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法向加载薄板微拉伸试验装置的压头加载装置,其解决了现有压头不能进行微调,致使模具加工和安装误差导致压头表面与试样表面无法保证平行的技术问题,压头加载装置从左到右设有压头安装座、压头微调装置、压头支撑旋转装置、压头装置;压头装置设有压头容置座、压头,压头安装在压头容置座的右侧;压头装置分别通过压头微调装置、压头支撑旋转装置与压头安装座的压头容置座相连接,可广泛应用于薄板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