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4449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419212.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63 , G01N21/359
Abstract: 一种基于近红外激发和发射的血清标记物发光检测的侧流试纸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本发明属于免疫学检测领域。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用于生物检测的纳米材料对生物体有光损伤和检测背景信号干扰高的技术问题。该侧流试纸条由聚氯乙烯支撑背板、检测垫、结合垫、样品垫和吸收垫组成;其中结合垫是负载有结合抗体的下转换α-NaLnF4:Nd,Yb@CaF2/NaLnF4纳米晶探针和结合鼠IgG的下转换α-NaLnF4:Nd,Yb@CaF2/NaLnF4纳米晶探针。本发明的测流试纸条,其检测线性范围也较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对待测样品的体积要求少,检测所需时间短,能够实现床边检测,因此灵活性较强;不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可用于医疗检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553081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469743.9
申请日:2013-10-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单分散Er和Ho共掺核壳结构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它涉及核壳结构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它要解决无法将Er3+和Ho3+共同应用于同一基质中以及在太阳能电池中上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制备是先通过YCl3和ErCl3制反应液,使用NaOH和NH4F配原料液,原料液加入反应液中得核结构晶体;核结构晶体放入YCl3和HoCl3制备的反应液中得混合反应液,采用NaOH和NH4F配得的原料液加入混合反应液中得到第一层核壳晶体,然后将第一层核壳晶体加入由YCl3制备的反应液中,最后将NaOH和NH4F制得的原料液加入其中得到共掺核壳结构晶体。本发明将Er3+和Ho3+离子共同掺杂到一个体系中,提高了上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8970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72370.6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异质核壳结构CaF2:20Yb,2Ho@NaXF4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生物标识纳米晶体发光强度较弱、穿透性差、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为:采用了水热法和高温裂解法合成了核结构纳米晶体以及核壳结构纳米晶体,同时采用980nm激光对其进行激发,通过我们包覆之后的纳米晶体发光增强了数倍。本发明的纳米晶大幅度增强上转换发射强度来提高设备灵敏度,具有强的上转换发射后,使发射光的颜色变化更加明显,进而使多色调节更具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195747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710144828.4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9K11/85
Abstract: 红色上转换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上转换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红色上转换荧光材料工艺复杂、合成温度高、成本高、产物颗粒尺寸大、粒度分布不均匀和单色抑制比小的问题。红色上转换荧光粉的体系结构式为:NaY1-x-y-z(YbxHoyCez)F4;其方法是将所需原料按比例混合,经搅拌、保温、冷却后取出反应物,反应物经离心、清洗、烘干后得红色上转换荧光粉。本发明采用水热法,制备工艺简单、合成温度仅为180~220℃、成本低、所得产物为纳米级、粒径为70~100nm、粒度分布均匀,实现了具有较大单色抑制比的红颜色谱峰的发射。
-
公开(公告)号:CN101195747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144828.4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9K11/85
Abstract: 红色上转换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上转换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红色上转换荧光材料工艺复杂、合成温度高、成本高、产物颗粒尺寸大、粒度分布不均匀和单色抑制比小的问题。红色上转换荧光粉的体系结构式为:NaY1-x-y-z(YbxHoyCez)F4;其方法是将所需原料按比例混合,经搅拌、保温、冷却后取出反应物,反应物经离心、清洗、烘干后得红色上转换荧光粉。本发明采用水热法,制备工艺简单、合成温度仅为180~220℃、成本低、所得产物为纳米级、粒径为70~100nm、粒度分布均匀,实现了具有较大单色抑制比的红颜色谱峰的发射。
-
公开(公告)号:CN108277004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287429.1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近红外核壳结构纳米晶荧光寿命的调节方法,它涉及近红外纳米晶荧光寿命的调节方法。它要解决现有的稀土掺杂的纳米晶荧光寿命不能调节的技术问题。该方法:近红外核壳结构稀土掺杂纳米晶为立方相NaYF4:Yb,Nd,E@CaF2、六方相NaYF4:Yb,Nd,E@NaYF4、六方相NaYF4:Yb,Nd,E@NaLuF4或者六方相NaYF4:Yb,Nd,E@NaGdF4,其中固定掺杂离子为Yb和Nd,可变掺杂离子为E且E为Yb、Er、Ho、Tm或Nd;通过改变E离子的浓度来调节纳米晶的荧光寿命。通过调节合成的在近红外区具有不同荧光寿命的纳米晶可利用时间门成像技术应用在复合成像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44912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95633.2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G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H01G9/2063 , H01G9/2031
Abstract: 一种红外染料级联敏化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光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上转换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窄带弱吸收红外波段太阳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由FTO导电玻璃基板、负载N719染料的二氧化钛层和IR783红外染料敏化的NaYF4:Yb/Er@NaYF4:Nd层组成。制法:先在FTO导电玻璃基板上制备二氧化钛层,然后浸渍N719染料,然后再浸渍在敏化NaYF4:Yb/Er@NaYF4:Nd溶液中处理,取出后洗净晾干,得到光阳极。用该光阳极制备的电池可吸收可见及红外光,光电转换效率比常规太阳能电池提高了13.4%。
-
公开(公告)号:CN103525397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69742.4
申请日:2013-10-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核壳壳结构的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的制备方法合成出的晶体无法同时解决硅基太阳能电池的两种主要损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一、制备核结构的NaYF4:Er3+纳米晶体;二、制备第一层核壳结构的NaYF4:Er3+@NaYF4:Yb3+,Tb3+纳米晶体;三、制备核壳壳结构的NaYF4:Er3+@NaYF4:Yb3+,Tb3+@NaYF4纳米晶体。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87216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29698.1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3 , G01N33/6854 , G01N2333/47
Abstract: 一种基于近红外激发和发射的血清标记物发光检测的侧流试纸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它涉及侧流试纸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检测材料对生物分子有热损伤和背景信号高的技术问题。该侧流试纸条由聚氯乙烯支撑背板、检测垫、结合垫、样品垫和吸收垫组成;其中结合垫负载有结合抗体的上转换β‑NaYF4:Yb,Tm@NaXF4纳米晶探针和结合鼠IgG的上转换β‑NaYF4:Yb,Tm@NaXF4纳米晶探针。制法:一、制备核:二、包覆壳;三、组装发光探针:四、组装侧流试纸条。使用时用激光对检测线照射检测发射光谱,检测范围是0.05‑50ng/mL,检测限为0.02ng/mL,可用于医疗检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05769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24878.4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9K11/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684
Abstract: 一种近红外高余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余辉性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近红外长余辉材料的余辉强度弱和余辉时间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近红外高余辉材料的分子式为(Zn1‑xCax)3(Ga0.995Cr0.005)2Ge2O10,其中0.01≤x≤0.03。制法:将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镓、氧化铬和氧化锗按化学剂量比混合均匀后加入水中,沸腾后加入硝酸使氧化物溶解,得到溶液,再将该溶液与水、乙醇及油酸的混合溶剂混合,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固相物,固相物再经预烧和高温烧结,得到近红外高余辉材料。本发明的近红外高余辉材料可用于生物光学成像技术领域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