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阵列微结构跨尺度模压成形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6035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587533.0

    申请日:2021-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面积阵列微结构跨尺度模压成形装置和方法,其中,所述模压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阵列微结构模压成形组件,所述阵列微结构模压成形组件包括垂直排气通道,所述上模座内设有水平强制排气通道,所述水平强制排气通道的中部位置底部均布有若干上模座排气孔,所述垂直排气通道与若干所述上模座排气孔相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带有垂直排气通道的阵列微结构模压成形组件和带有水平强制排气通道的上模座,可确保排出模压成形时卡在分块凸模内的气体,有效解决大面级多尺度阵列微结构在模压成形过程中难以填充坯料以及排气困难的技术问题,可实现大面积多尺度阵列微结构的低成本批量生产。

    一种微纳多尺度结构蒸汽腔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009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581516.4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纳多尺度结构蒸汽腔及其制造方法,微纳多尺度结构蒸汽腔包括蒸发端、冷凝端和位于所述蒸发端与所述冷凝端之间的多个支承柱,且所述支承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蒸发端和所述冷凝端连接,所述蒸发端和所述冷凝端组成蒸汽腔,所述蒸汽腔内填充有传热工质;其中,所述蒸发端与所述冷凝端靠近的一侧表面具有超亲水微纳多尺度结构,所述冷凝端与所述蒸发端靠近的一侧表面具有超亲水纳米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微纳多尺度结构蒸汽腔的冷凝端表面具有超亲水纳米结构,在微重力环境下能够依靠超亲水纳米结构强大的毛细芯吸作用实现冷凝后的传热工质高效回流,且多支承柱设计方案能够在高压环境下提供可靠的承载力。

    一种微型热管焊接辅助装置及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2713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210030427.0

    申请日:2022-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型热管焊接辅助装置及焊接方法。其中,一种微型热管焊接辅助装置,包括基座、锁紧组件、支撑导向组件、挡板组件以及导轨,锁紧组件、支撑导向组件以及挡板组件均设置在基座上,锁紧组件、支撑导向组件以及挡板组件沿前后方向分布;挡板组件用于设置微型热管,锁紧组件用于设置工艺圆管,工艺圆管适于与微型热管同轴分布,导轨设置在基座上,锁紧组件滑动连接于导轨。由此,驱动锁紧组件沿导轨向后运动时,可以对工艺圆管施加向后的作用力,确保工艺圆管的后端面与微型热管的前端面紧密贴合,从而防止焊接过程中工艺圆管和微型热管之间相互分离,进而提升焊接的精度。

    一种含有胆固醇的磷脂膜化凝聚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570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72917.8

    申请日:2024-12-30

    Inventor: 乔欣 王晓亮 黄鑫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胆固醇的磷脂膜化凝聚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制备的磷脂膜化凝聚体包括凝聚体和磷脂膜两部分,凝聚体由带负电的羧基化直链淀粉和带正电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溴代乙烷‑胆固醇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将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的乙醇溶液加入到凝聚体溶液中,由于胆固醇的锚定作用,磷脂会更高效准确地组装在凝聚体表面,形成的磷脂膜也会相对更致密。本发明制备的磷脂膜化凝聚体在低渗状态下会在内部可逆的形成空泡来平衡环境变化,在此过程中内部的包载物会经历捕获‑释放‑捕获的过程;而在高渗状态下,由于高渗剂聚乙二醇的存在,磷脂膜化凝聚体会倾向于发生弥散性形变随后又会逐渐完全恢复,从而响应渗透压的变化。

    一种含细胞间质人工组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461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72909.3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一种含细胞间质人工组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通过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共聚的方法,在蛋白质囊泡上引入了苯硼酸基团;以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和羧基化直链淀粉作为基元构筑凝聚体微滴;基于苯硼酸与多糖的生物正交反应,使得多糖凝聚体微滴作为细胞间质将苯硼酸化的蛋白质囊泡粘附在一起,形成具有与生物组织类似微观结构的凝聚体相。本发明解决了凝聚体微滴无法在水溶液中长时间稳定存在以及其应用局限于微观尺度的问题,可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稳定的凝聚体相,并富集激活低浓度下的生物酶反应,为一些价值较高的生物酶在使用过程中提供节约用量、富集回收、调控酶活等方面的优化思路。

    基于希瓦氏菌生物膜矿化硫化镉实现降解塑料制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042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42461.9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一种基于希瓦氏菌生物膜矿化硫化镉实现降解塑料制氢的方法,属于生物能源技术。具体方案如下:希瓦氏菌通过形成希瓦氏菌生物膜并在表面矿化硫化镉纳米粒子实现其在日光下降解多种塑料产氢的方法。本发明以希瓦氏菌作为基体微生物,通过成膜并随后矿化硫化镉纳米粒子将不同塑料当作牺牲剂,通过生物膜本身的自厌氧微环境并在无外加底物的条件下实现利用太阳光产氢,当以聚乳酸为催化底物时,氢气转化率最高,可达1800μmol/gPLA。

    一种利用小球藻马达提高产氢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701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64108.5

    申请日:2023-04-26

    Abstract: 一种利用小球藻马达提高产氢效率的方法,属于生物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由于小球藻团聚体形成之后难以再分散,导致内部小球藻对外部电子的获取率下降、光能利用率下降和自身存活率下降等问题。方法如下:以蛋白核小球藻为活体马达基体、以PDA修饰的Ti3C2二维材料为主要壳层材料、以二氧化钛(TiO2)纳米材料作为马达驱动材料,构筑一种阴阳结构的光驱动小球藻马达,利用其可控的“分散‑聚集”循环行为,实现小球藻“分散时为产氢积蓄电子‑聚集时消耗电子进行高效产氢”的效果,从而提高存活率、营养利用率并提高产氢效率。本体系构筑简单,过程温和,Ti3C2壳层对小球藻生物活性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TiO2壳层具有光催化功能和保护功能。

    一种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微纳多尺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728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582471.2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微纳多尺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微纳多尺度结构包括微结构和位于所述微结构表面的超亲水纳米结构,所述微结构包括多个凸起的微单元以及位于所述凸起的微单元之间的微通道,所述凸起的微单元的尺寸为几十微米至几毫米,所述超亲水纳米结构的尺寸为几至几百纳米;其中,微纳多尺度结构用于设置在沸腾传热材料表面。本发明提供的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微纳多尺度结构中微结构能够在高热流下工作时提供液体补充通道并阻碍蒸汽膜扩展,超亲水纳米结构能够提供大量汽化核心并依靠超强毛细芯吸作用补充冷却液,结合了微结构和超亲水纳米结构的优势,使沸腾传热材料的临界热流密度和传热系数协同增强。

    一种沸腾传热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02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80873.9

    申请日:2021-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沸腾传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沸腾传热测试系统及方法。其中,一种沸腾传热测试系统,包括机架、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调节装置,机架上开设有定位腔,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平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平动机构设置在定位腔内,且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升降机构上。使用升降机构驱动第一加热装置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直至断开与第二加热装置的连接关系,再使用平动机构驱动第一加热装置由定位腔的中部运动到定位腔的端部,从而便于实验人员接触到设置在第一加热装置,并对第一加热装置进行拆装,便于实验人员对第一加热装置中的试样进行更换,进而便于对多种微纳结构的试样进行更换和重复测试。

    一种可磁致变形高固含量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307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51647.7

    申请日:2024-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磁致变形高固含量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聚乙烯醇加到去离子水中,加热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水溶液;步骤二: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依次加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钾,搅拌得到均匀溶液;步骤三:向均匀混合溶液中滴加硼酸水溶液,得到动态交联水凝胶;步骤四:将四氧化三铁固体粉末加入到动态交联水凝胶中,搅拌均匀后置于真空环境中除泡,得到动态可逆网络水凝胶;步骤五:将动态可逆网络水凝胶转移至聚四氟乙烯模具中进行热引发聚合反应,得到可磁致变形高固含量水凝胶。该方法简单易行,制备得到的双网络水凝胶机械性能、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磁响应变形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