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柱面天线反射面角度与位移独立加载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3540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49899.4

    申请日:2014-12-31

    Abstract: 一种星载柱面天线反射面角度与位移独立加载实验装置,属于星载柱面天线技术领域,解决了柱面天线两端施加的角度与位移存在耦合现象的问题,它包含架体和加载基座,所述架体包含架板,在位于上方架板的下侧和位于下方架板的上侧均设置有加载基座;所述加载基座包含调平基座、三爪基座连接器、基座平台转接件、角度位移平台和安装连接件,角度位移平台通过三爪基座连接器和基座平台转接件连接在调平基座上,在角度位移平台上设置有安装连接件,安装连接件的一个侧面A在角度位移平台上表面的投影与角度位移平台上表面的直径A重合,侧面B在角度位移平台上表面的投影与角度位移平台上表面的直径B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用于加载柱面天线反射面。

    星载柱面天线反射面角度与位移解耦加载试验用基座

    公开(公告)号:CN104502187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848727.5

    申请日:2014-12-31

    Abstract: 一种星载柱面天线反射面角度与位移解耦加载试验用基座,属于星载柱面天线技术领域,解决了柱面天线两端施加的角度与位移载荷间存在耦合现象的问题,它包含调平基座、三爪基座连接器、基座平台转接件、角度位移平台和安装连接件,角度位移平台通过三爪基座连接器和基座平台转接件连接在调平基座上;在角度位移平台上设置有安装连接件,安装连接件采用长方体结构,在安装连接件的下端设置有法兰盘,法兰盘通过螺丝与角度位移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可用于柱面天线反射面角度与位移载荷的解耦。

    一种基于渐变厚度弹性板的星载抛物面反射天线的抛物面及其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60334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10583342.6

    申请日:2013-11-20

    Abstract: 一种基于渐变厚度弹性板的星载抛物面反射天线的抛物面及其成形方法,属于星载天线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抛物面反射天线成形方法复杂,且精度低的问题,一种基于渐变厚度弹性板的星载抛物面反射天线,它包含两个心轴、反射面和收拉装置,所述反射面由左至右渐薄,反射面设置在两个心轴之间;所述收拉装置包含两根弦线和两个电机,所述两个电机设置在一个心轴的内部两端,两个电机分别与两根弦线的一端连接,两根弦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心轴的两端连接;一种基于渐变厚度弹性板的星载抛物面反射天线的成形方法,利用电机缩短弦线,使两个心轴靠近并压缩反射面,使反射发生变形拱起。本发明用作星载天线的反射面。

    一种充气展开抛物柱面天线的反射面展开定形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4064878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27185.7

    申请日:2014-07-10

    Abstract: 一种充气展开抛物柱面天线的反射面展开定形机构,属于星载天线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充气展开式抛物柱面天线的反射面采用的定形装置导致天线整体重量大的问题,它包含柔性反射面、碳纤维侧板、充气展开支撑臂、芳纶拉带、碳纤维连接板、气管和端盖;在柔性反射面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块碳纤维侧板,在每块碳纤维侧板上交错设置两排充气展开支撑臂,在每块碳纤维侧板上还设置有多条芳纶拉带,两块碳纤维侧板上对应的两条芳纶拉带的上端和根部各通过两块碳纤维连接板连接,两块碳纤维侧板的前后两端各通过一块碳纤维连接板连接,每根充气展开支撑臂的两端均通过端盖与对应的碳纤维连接板固定连接。本发明用于定形柔性反射面。

    充气支撑管轴向载荷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26043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27350.2

    申请日:2016-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3/00

    Abstract: 一种充气支撑管轴向载荷实验装置,属于充气结构载荷实验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无法对充气支撑管的轴向载荷进行精确测试的问题,它包含两个支架,两个支架分别为支架A和支架B,在两个支架的相同高度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端盖连接件;支架A上设置的端盖连接件与支架A固定连接;在支架B上设置有一个滑车,滑车与支架B沿端盖连接件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支架B上设置的端盖连接件与滑车固定连接;在支架B上还设置有一根丝杠,在丝杠上设置有两个螺母,两个螺母均与支架B固定连接,在丝杠的与端盖连接件相近的一端设置有压力计,压力计的一端与丝杠沿丝杠的周向转动连接,压力计的另一端与滑车固定连接;本发明用于充气支撑管轴向载荷实验。

    充气展开径向肋天线的肋板拉力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458431B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410647339.0

    申请日:2014-11-14

    Abstract: 一种充气展开径向肋天线的肋板拉力实验装置,属于充气展开径向肋天线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没有对肋板进行拉力实验的装置的问题,它包含夹片和滑轮;所述夹片包含位于上方的夹片和位于下方的夹片,位于上方的夹片与位于下方的夹片平行相对设置并滑动连接在后支架上,在每个夹片的相同位置上设置有一个圆孔;所述滑轮滑动连接在前支架上,滑轮的数量后支架上滑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滑轮的位置与后支架上的一根滑道对应设置;滑块的高度小于滑道的深度,使螺栓将耳片固定在滑块上的同时,滑块的位置也被固定;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多根连杆固定连接,本发明用于充气展开径向肋天线的肋板拉力实验。

    弹性反射面结构压弯加载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54255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214241.6

    申请日:2014-05-21

    Abstract: 一种弹性反射面结构压弯加载试验装置,属于星载弹性反射面天线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没有对弹性反射面结构进行加载的实验装置的问题,它包含水平支座、加载机构和反射面夹具;所述加载机构设置在水平支座上,所述反射面夹具设置在加载机构上。本发明用于弹性反射面结构加载试验,便于弹性反射面结构优化设计。

    基于双稳态复合材料可展开柱壳的负泊松比蜂窝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333296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90024.3

    申请日:2015-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S5/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双稳态复合材料可展开柱壳的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由若干个蜂窝胞元结构交错排列组成,所述蜂窝胞元结构为由双稳态柱壳杆和连接圆管构成的双稳态复合材料柱壳蜂窝胞元结构,4根双稳态复合材料柱壳杆的一端连接到与双稳态复合材料柱壳杆卷曲稳定曲率半径一致的连接圆管上,另一端与另一组胞元的连接圆管连接,形成一种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蜂窝结构。与采用平板支撑的蜂窝胞元结构不同,本发明采用具有双稳态特性的复合材料柱壳杆可提高所成型蜂窝结构的展开支撑刚度,且压缩时,自动卷曲收缩,避免了采用平板结构时出现的较大范围屈曲现象,可大幅提高该类结构的负泊松比效应和结构刚度,并提升结构的可靠性。

    用于连接角度位移平台和三爪基座连接器的基座平台转接件

    公开(公告)号:CN104653964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10845534.4

    申请日:2014-12-31

    Abstract: 一种用于连接角度位移平台和三爪基座连接器的基座平台转接件,属于星载柱面天线反射面加载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没有适合连接角度位移平台和三爪基座连接器的转接件的问题,它包含基座连接器连接端、C型柱壳和平台连接法兰,基座连接器连接端由一块圆板和位于圆板下侧边缘的立沿构成,立沿的内径与三爪基座连接器的直径吻合,在圆板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圆孔,在基座连接器连接端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缺口;基座连接器连接端通过一个C型柱壳与平台连接法兰固定连接,C型柱壳的缺口处方便将扳手伸入对螺母进行操作,平台连接法兰与角度位移平台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平台连接法兰的四角处设置有螺孔,本发明用于角度位移平台与三爪基座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一种空间飞行器可控充气展开支撑臂内胆端面粘接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4196847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382538.3

    申请日:2014-08-06

    Abstract: 一种空间飞行器可控充气展开支撑臂内胆端面粘接模具,属于空间充气展开支撑臂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没有适合的粘接薄膜内胆端面的模具的问题,它包含套管、滑块、压板和螺杆,所述套管有两个,在每个套管内设置有两个滑块,位于两个套管内同一侧的两个滑块各通过一块压板连接,在两个套管相对面的两端设置有压板进入的缺口,套管上两个缺口的距离小于套管内两个滑块的总长度,两个压板的中心处通过螺杆连接,在螺杆的两端设置有螺母。本发明用于将两节薄膜内胆的端面对齐粘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