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69464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610010204.9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D3/26
Abstract: 分体式虎克铰,它涉及一种虎克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工艺性差、传动精度低以及结构尺寸较大、质量重、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体式虎克铰,它包括上叉形铰链座(1)和下叉形铰链座(2),它还包括顶尖块(3)和四个顶针,顶尖块(3)的两对相对的外表面上分别开设有锥形顶尖孔且每两个锥形顶尖孔的小径端相对且中心线重合;四个顶针分别与上、下叉形铰链座的叉形体的侧壁螺纹连接且其锥形头部分别置于顶尖块(3)的锥形顶尖孔内。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无间隙,外形小,成本低,负载能力强,传动精度高的优点。本发明由四个顶针与顶尖块(3)所形成两个传动副组成,使得上叉形铰链座(1)相对于下叉形铰链座(2)沿两个独立的轴进行旋转,实现二维相对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731082A
公开(公告)日:2006-02-08
申请号:CN200510010287.7
申请日:2005-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宏/微驱动的两自由度高加速度高精度的并联定位系统,它涉及一种运动定位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定位系统串联结构基层平台直线运动惯量大;并联结构解耦装置结构设计困难及多关节并联杆机构末端执行器竖直方向刚度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基座1上固定有轴线相互垂直的X轴直线驱动装置2和Y轴直线驱动装置3,X轴直线驱动装置2与X轴移动平台总成8固接,Y轴直线驱动装置3与Y轴移动平台总成9固接,X轴移动平台总成8与X轴末端平台10之间铰接有X轴平行连杆机构12,Y轴移动平台总成9与Y轴末端平台11之间铰接有Y轴平行连杆机构13,X轴末端平台10和Y轴末端平台11与末端输出平台15固接。本发明具有高精度高加速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508180B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10071598.2
申请日:2009-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花岗岩滑块的微冲压成型驱动设备,它涉及一种微冲压成型驱动设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基于双直线电机的微冲压驱动系统存在的摩擦大、热变形大以及定位和运行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滑块(6)由花岗岩材料制成,滑块(6)上开有至少四个安装孔(11),每个安装孔(11)内嵌有一个连接套(10),每个直线电机(2)的次级(8)通过连接套(10)与滑块(6)固接。本发明采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花岗岩材料制成的滑块,避免了传动环节导致的误差累计,摩擦小,热变形小,大大降低了运动发热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精度,更易于实现微冲压所需的高速度和高精度,另外本发明通过增加了连接套改善了滑块的受力情况,提高了运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480797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910071334.7
申请日:2009-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5J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轴向过载保护功能的机器人手腕,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由固定板、驱动齿轮、转轴、键、轴套、齿轮套、一号过载保护弹簧和二号过载保护弹簧组成。针对机器人进行某些操作的时,手部沿轴向存在一个较大的载荷力,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轴向过载保护功能的机器人手腕,在实现手腕正常回转及工作的前提下,当轴向载超过一定值后,相应零件动作,使冲击载荷不能传递到后续零部件上,从而实现对手腕的轴向过载保护。当过载消失后,手腕自动恢复初始状态,重新正常工作。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惯量小的特点,实用性强,适用于作业过程中存在轴向过载现象的机器人及其它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1406914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209567.4
申请日:2008-1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微冲孔模具,它涉及一种模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激光打孔的微孔断面质量精度低的问题,以及微细电火花加工微孔效率低的问题。所述上模块总成、中模块总成和下模块总成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模块总成包括上模座和冲头固定板,所述中模块总成由中间垫板和压料板组成,所述下模块总成包括固定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座的下端面固接在冲头固定板的上端面上,所述中间垫板的下端面固接在压料板的上端面上,所述固定板的下端面固接在下模板的上端面上,所述冲头固定板的几何中心处开有第一阶梯通孔,所述冲头的上部通过冲头保护套固装在第一阶梯通孔内。本发明提高了冲孔精度20%以上,与微细电火花加工微孔相比工作效率提高了近十倍。
-
公开(公告)号:CN1305645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410013627.7
申请日:2004-03-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5J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宏/微双重驱动精密定位的并联式位置调整机器人——一种六自由度宏/微双重驱动纳米级定位大行程柔性并联机器人。它包括上平台(1)、六组相同的支链(3)、六组相同的宏动驱动装置(4)、铰链(5)和基座(6),它还包括微动驱动装置(7),支链(3)均匀布置在上平台(1)和基座(6)之间,支链(3)的上端通过铰链(5)铰接在上平台(1)上,支链(3)的下端通过铰链(5)与宏动驱动装置(4)相连接,支链(3)的杆体部分设置为微动驱动装置(7),宏动驱动装置(4)设置在基座(6)上。由于本发明既能宏驱动又能微调整,所以既有大的运动范围,又有高的定位精度。因为微动驱动装置(7)本身被设置为支链(3)的杆体,所以整体结构非常紧凑。本发明设计合理、工作可靠,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278838C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03132554.8
申请日:2003-08-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零件的塑性成形设备——一种精密微塑性成形系统,它包括模具组件、至少二根电热棒(2)、施压机构(3)、进给机构(4)、温控组件和力传感器(6),上冲头、下冲头和凹模共同完成坯料的塑性成形。模具组件的上方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施压机构(3)、力传感器(6)和进给机构(4),温控组件与电热棒(2)相连接。电热棒(2)进行通电加热,温控组件通过控制电热棒(2)保证模座(1-2)保持在给定的恒温,由于加工成形的零件的外形尺寸都在微米级,加载速度稍快或位移量稍大所造成的微小失误都会给零件的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因此本发明的系统采用了压电陶瓷驱动器来施压,通过计算机控制加载速度和位移量,从而保证了加工质量。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严谨和工作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260046C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200310107692.1
申请日:2003-1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5J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夹持微小物体的夹持器——组合式微夹持器。它由导槽体(4)、电机(3)、螺母(5)、前支撑梁(6)、后支撑梁(8)、轴承(10)、弹簧(7)和两根压电悬梁(2)组成,前支撑梁(6)的下半部镶在导槽体(4)上表面上所开的导槽(4-1)中,电机设置在导槽体(4)的左端上,电机(3)的表面上开有精密螺纹的电机轴(3-1)穿入导槽体(4)中,电机轴(3-1)的自由端通过轴承(10)连接在导槽体(4)上,螺母(5)旋合在电机轴(3-1)上并且与前支撑梁(6)的下端固定连接,后支撑梁(8)固定在导槽体(4)的右端上,前支撑梁(6)与后支撑梁(8)之间设置有弹簧(7),两根压电悬梁(2)分别设置在前支撑梁(6)和后支撑梁(8)的上端上。与其他微夹持器相比,本发明具有更大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779936A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510010440.6
申请日:2005-10-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L21/677 , B25J9/02 , B65G49/07 , B65G47/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二维并联驱动的硅片搬运机器人。它包括机体、导轨(2)、丝杠(3)、滚珠花键组合体、框架螺母(5)、套筒(6)、同步电机和同步轮I(7)、同步电机和同步轮II(8)、同步带结构I(9)、摇臂I(10),轴I(12)、摇臂II(13)、同步带结构II(14)、轴II(15)、夹持机械手(16)和罩体(17)。本发明的机器人结构新颖紧凑,运动惯量小、重量轻,可实现R轴和Z轴的高速高精度运动性能。其中,R轴运动实现沿机器人旋转半径方向的直线运动,Z轴运动实现沿机器人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731083A
公开(公告)日:2006-02-08
申请号:CN200510010288.1
申请日:2005-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双光栅位移传感器计数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它具体涉及基于光栅位移传感器的大行程、高精度、高速度的位置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它是为了解决单个精密光栅尺无法同时达到大行程、高速度和高精度的位置检测要求的问题。本发明装置中微米级光栅位移传感器1和纳米级光栅位移传感器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计数及切换电路3的两个输入端。本发明采用双光栅位移传感器计数方式,即在高速运动阶段由微米级光栅位移传感器1检测高速位移;当进入低速运动时刻,由纳米级光栅位移传感器2检测系统运动位移。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位置检测单元测量高速度与高精度相矛盾的问题,达到了cm级的测量行程、m/s级的测量速度和nm级的测量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