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库用侧装分段循环气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479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62597.6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库用侧装分段循环气幕装置,包括出风管段、出风口、回风口、回风管段和回风循环管段,出风口为设置在冷库门框一侧竖向安装的多段出风口,回风口设置在冷库门框对向侧;出风管段经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穿过冷库门后通入回风口,经回风管段汇合后通过回风循环管段通回至出风管段,形成气幕内部的空气循环;其中,依据冷库门处热压分布特征分别设定每段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和出风角度,独立控制各段出风口;分段出风口满足:每个分段出风口的宽度保持不变,改变每个分段出风口的出风速度;或每个分段出风口的出风速度保持不变,改变每个分段出风口的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更加高效阻隔冷库门处的热质传递,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

    一种应对运动地铁列车火灾的喷雾灭火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3815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04491.7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对运动地铁列车火灾的喷雾灭火优化方法,步骤包括:获取地铁列车由动至静过程中的运动列车气流的变化规律;对变化规律进行处理;判断机械通风气流与变化规律的关系;获得列车时速反算的运动列车气流流速经验公式和变频风机通风量经验公式;定义运动列车气流和所述机械通风气流的横流雷诺数、细水雾场雷诺数和细水雾场与横向气流的动量比;基于机械通风气流的横流雷诺数、所述细水雾场雷诺数和所述细水雾场与横向气流的动量比,构建喷雾系统参数优化工程化模型,用于优化地铁列车火灾的喷雾灭火。本申请中优化后的喷雾系统具有更高的抗干扰特性、更好的灭火性能,能适应运动列车突发火灾的高效灭火需求。

    工人在车间移动停留时间概率峰谷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1991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1598115.7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工人在车间移动停留时间概率峰谷图的绘制方法,运用行人航迹推算算法PDR,对典型工业环境中工人移动的平面线轨迹进行现场动态识别,进而根据时间和平面轨迹同步识别数据,计算轨迹线上工人停留时间的概率分布,最终基于轨迹线的平面重叠性及概率叠加性,绘制工人移动平面域内的概率峰谷图。本发明可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移动行为的稳定性、周期性等特点反馈到概率峰谷图中,通过工人移动轨迹的参数化并图像化,使统计工人移动停留时间的峰谷值概率及其移动边界在实施上简洁易行,解决了工位送风所对应的人员移动区域模糊、不确定的问题,可为实际工程中工位送风气流主要覆盖范围的确定提供支撑。

    一种面向工业环境移动个体的工位送风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00661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1594369.1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工业环境移动个体的工位送风设计方法,通过遗传算法耦合伴随方法优化工位送风气流参数控制向工业环境移动个体的工位送风,为高污染场所个体呼吸污染暴露减量。以控制移动个体的呼吸暴露量为主要设计目标,同时对工位送风出风风速、角度、动量进行优化,优化过程以移动个体呼吸暴露量、送风速度及出风面积为优化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的自适应遗传操作自动反向输出设计目标优化值。本发明实践上较正向设计的反复试算节省了大量的模拟计算时间,操作简洁易行。

    烘干室出口烟气溢出抑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19147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898671.X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烘干室出口烟气溢出抑制系统,包括:烘干室出口的延长段、热风循环系统、喷淋系统和温控装置,延长段具有中空腔体,所述喷淋系统设置于中空腔体的顶部,热风循环系统用于回收延长段的高温烟气以防烟气溢出,所述温控装置的探头安装在所述排风罩口下方以实时检测排风罩下方的烟气温度,所述温控装置依据检测的烟气温度控制所述喷淋系统启闭。本发明通过设置循环回风系统,将溢出的高温烟气收回,使烘干室与延长段形成一个闭式气流循环,而不会溢出到车间;通过安装温控装置和喷淋系统,以应对烘干室骤然升温引起的烟气溢出,而此时热风循环系统回风量不足的情况。

    一种集中烟道变频节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19868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895612.1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集中烟道变频节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烟道的同时使用系数进行监测与统计;根据监测统计数据,获取同时使用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获取同时使用系数变化量与时间节点的对应关系表;获取风机变频与时间节点的对应关系;系统运行时,根据当前所处的时间节点,按照所述风机变频与时间节点的对应关系给变频风机发出指令以指导风机变频。本发明仅通过系统使用前一段时间简易的监测统计,即可形成变频的参数依据;变频过程中,不需进行反复的监测‑反馈过程,仅根据时间节点单向发出变频指令即可;当监测统计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大数据之后,即不再需要对每一个排烟端口进行监测,且可指导风机的精准选型。本发明可用于高层住宅厨房集中烟道排油烟系统。

    一种基于飞行传感器巡逻轨迹优化的突发污染溯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0237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131930.3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飞行传感器巡逻轨迹优化的突发污染溯源方法,包括:步骤S1:构建目标函数以优化飞行传感器在建筑中的先验巡逻轨迹得到最优巡逻轨迹;步骤S2:模拟公共建筑突发污染浓度场,飞行传感器在该浓度场中按最优巡逻轨迹探测污染浓度,并在探测发现污染浓度超过设定阈值时执行步骤S3;步骤S3:飞行传感器发现浓度后按模拟退火算法计算的路径溯源;步骤S4: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满足,则输出污染源坐标,反之,则返回步骤S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满足公共建筑突发污染快速预警及溯源的需求等优点。

    一种VOCs脱附冷凝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3850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898657.X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VOCs脱附冷凝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吸附单元、冷凝器、脱附风机、加热器和充气阀N1,所述吸附单元、冷凝器、脱附风机和加热器依次通过管道首尾连接形成闭环,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脱附风机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惰性气体补充节点,所述惰性气体补充节点通过所述充气阀N1连接于惰性气体发生源,所述吸附单元与所述加热器连接的干管上设置惰性气体排泄节点,所述脱附风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压力监测点,并安装压力传感控制器;对在脱附过程中启用压力监测控制,可避免由于加热和冷凝气体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的压力突变,使系统保持在常压下运行,从而系统可选择常压容器和常压管道,大幅度降低初投资费用,并提高运行安全性。

    一种基于飞行传感器巡逻轨迹优化的突发污染溯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0237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131930.3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飞行传感器巡逻轨迹优化的突发污染溯源方法,包括:步骤S1:构建目标函数以优化飞行传感器在建筑中的先验巡逻轨迹得到最优巡逻轨迹;步骤S2:模拟公共建筑突发污染浓度场,飞行传感器在该浓度场中按最优巡逻轨迹探测污染浓度,并在探测发现污染浓度超过设定阈值时执行步骤S3;步骤S3:飞行传感器发现浓度后按模拟退火算法计算的路径溯源;步骤S4: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满足,则输出污染源坐标,反之,则返回步骤S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满足公共建筑突发污染快速预警及溯源的需求等优点。

    一种液膜包络污染物捕集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9126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00379.9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膜包络污染物捕集方法,包括:在污染源散发污染物时,将附着有表面活性剂的液膜生成装置放置于污染源附近的指定位置;通过辅助射流装置为液膜生成装置提供射流,以使液膜生成装置生成包络污染物的液膜,而且液膜在射流作用下运动至排风捕集装置;采用排风捕集装置捕集液膜,进而捕集其中的污染物。以此方式,可以从根本上阻止污染物体积的膨胀,且液膜在气流中具有较好的跟随性,能够降低排风需风量并提高捕集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