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鼠下肢神经及肌肉功能的测定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99921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110026882.5

    申请日:2011-01-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鼠下肢神经及肌肉功能的测定系统,由固定装置、传感装置及数据处理装置构成,固定装置经电刺激线及输出线与所述的传感装置连接,该传感装置经导线与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数据处理装置通过传感装置对固定装置施加神经刺激信号,固定装置将接收到的机械肌力信号传入传感装置中,经传感装置转化处理为电信号传入数据处理装置,得到肌力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靠的实验平台,可以实现对大鼠模型单组肌肉肌力的数字化定量动态监测,做到对研究对象的多时间点精确测量肌力变化。

    一种用于大鼠下肢神经及肌肉功能的测定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99921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026882.5

    申请日:2011-01-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鼠下肢神经及肌肉功能的测定系统,由固定装置、传感装置及数据处理装置构成,固定装置经电刺激线及输出线与所述的传感装置连接,该传感装置经导线与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数据处理装置通过传感装置对固定装置施加神经刺激信号,固定装置将接收到的机械肌力信号传入传感装置中,经传感装置转化处理为电信号传入数据处理装置,得到肌力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靠的实验平台,可以实现对大鼠模型单组肌肉肌力的数字化定量动态监测,做到对研究对象的多时间点精确测量肌力变化。

    一种基于整数组合的时序InSAR城市高程模型精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751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740718.5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梁鸿俞 张磊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整数组合的时序InSAR城市高程模型精化方法,包括:S1、将N+1幅SAR影像配准到同一影像参考坐标系,生成M幅差分干涉图;S2、生成虚拟干涉图与原始干涉图合并,并将合并后的干涉图分成多个子集;S3、针对每个干涉图子集,采用MCF方法对相位进行解缠,采用ICA方法估计地形误差;S4、将所估计地形误差转换为下一个子集的地形误差相位,对下一个子集重复进行相位解缠和ICA地形误差估计操作;S5、将所有子集估计地形误差之和与原始DEM相加即为精化后的高程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基于整数组合与ICA地形误差估计,能提高干涉图解缠精度,并能抑制大气延迟与非模型化误差对地形误差估计的影响,能够高效、可靠地精化地表高程模型。

    一种可控制双液比例的注浆系统及注浆方法与清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5893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528693.6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制双液比例的注浆系统及注浆方法与清洁方法,包括A液储液罐、B液储液罐和混合单元,所述A液储液罐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混合单元连接,所述B液储液罐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混合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A液输液管(29)、螺纹管(12)、出液花管(13)和花管套(14),所述出液花管(13)上布满出液孔,转动所述螺纹管(12)控制所述出液花管(13)进出所述花管套(14)的长度,从而控制A液的进液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双液比例控制,且结构简单,浆液混合与清洗一体化,操作方便。

    一种转速耦合型混合动力车用电动化分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0578236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20502.4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44 F16H57/023 F16H6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速耦合型混合动力车用电动化分动器,包括经变速器与内燃机驱动连接的第一输入轴(A),与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输入轴(M),与前桥连接的第一输出轴(F),与后桥连接的第二输出轴(R),第一差速装置(D1),其具有独立旋转且转矩比例关系固定的驱动构件(Act1)、第一从动构件(Pass11)及第二从动构件(Pass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增加了车辆工作模式的数量,有效扩展了其对极端工况的适应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