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低成本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92333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310000374.9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多孔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低成本制备方法。即以廉价的水溶胶为前驱体,去离子水为溶剂,添加酸性催化剂,并在其中添加表面活性剂,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出不需要进行任何表面修饰和溶剂替换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该气凝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其热导率可降至较低水平,弹性模量可达6MPa以上,同传统的纤维复合气凝胶机械强度相当。这种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适合于工厂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一种非线性光学晶体表面增透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7706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07327.1

    申请日:2014-01-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线性光学晶体表面增透保护膜的制备方法,针对水溶性环境生长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易潮解的特点,从溶胶特性和膜层结构入手,提供了一种防潮+增透的双层增透保护膜制备方法,同时这种保护膜还具备较高的激光损伤阈值和耐环境的稳定性。所述的防潮膜层材料由含有疏水基团的硅醇盐获得,使其具备结构致密、表面能低的特性,将空气中的水分子与晶体隔绝,从而提高其抗潮解能力。所述的防潮膜层材料由含有疏水基团的硅醇盐获得,使其具备结构致密、表面能低的特性,将空气中的水分子与晶体隔绝,从而提高其抗潮解能力。该方法将实现非线性光学晶体保护膜的新型复合功能,保证晶体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长期稳定工作。

    一种适用于不同基底的减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7618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07367.6

    申请日:2014-01-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基底的减反射膜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与基底折射率相匹配的减反射膜材料。所述的膜层折射率的调节主要通过对的不同微结构的溶胶或者不同材料的溶胶进行复合的方式来获得。所述的溶胶选自氧化钛、氧化铪、氧化锆、氧化铝、氧化硅等溶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复合。该方法具备能在大面积、非规则形状基片上镀膜,易于规模化生产,成本低廉等优势。

    一种水性条件下低成本制备气凝胶或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4666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39919.4

    申请日:2013-04-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条件下低成本制备气凝胶或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的方法。制备方法为:(1)二氧化硅溶胶添加表面活性剂的配制;(2)无机耐火纤维毡或纤维预制件与水体系下添加表面活性剂硅溶胶复合体的制备;(3)常压老化干燥处理。这种制备气凝胶材料的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无需有机溶剂替换和表面修饰剂的修饰,且无需超临界设备干燥,制备成本低廉。本方法制备的气凝胶及其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弹性模量可达8MPa,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其中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可以使具有一定收缩的纯气凝胶恢复原样,形成完整的块体,更有利于大规模的应用。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气凝胶及其纤维复合材料性能优良,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

    化学法制备色分离光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81181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557217.4

    申请日:2010-11-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法制备色分离光栅的方法,采用锆酸丁酯为源,制得感光性的溶胶,通过在溶胶中加入高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以减小在薄膜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薄膜厚度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而不开裂。采用提拉法镀膜,制备均匀的单面薄膜。经过两次成膜,曝光,显影工艺,获得与设计一致的光栅结构,每周期内为特定高度的三台阶结构,呈对称分布。采用紫外线对色分离光栅进行处理,在保持疏松的骨架结构同时尽量去除有机成分。该方法设计工艺灵活,可重复性和可控性好,光栅的激光损伤阈值高,避免了光刻胶及显影液等高污染试剂的使用,可用于多种不同衍射光学元件制作领域。

    一种提高WO3薄膜气致循环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13187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055301.3

    申请日:2009-07-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节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WO3薄膜气致变色循环性能的方法,采用可提高WO3气致变色薄膜孔隙率的无机物对WO3溶胶进行掺杂,所述无机物包括SiO2、Al2O3、P2O5、Fe2O3、CuO2。采用Sol-gel法制备稳定的WO3复合溶胶;采用提拉法或旋涂法在普通玻璃上镀制透明均匀的掺催化剂的复合WO3多孔薄膜。通过本发明掺杂复合过的溶胶制备的气致变色薄膜与未经过处理的薄膜相比,大幅提高了气致变色的循环性;与磁控溅射等方法制备的气致变色薄膜致色相比性能相同,成本大幅将低;与电致变色薄膜相比亦有同样优点。本发明很好的弥补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气致变色灵巧窗的缺点,使此类灵巧窗技术更趋于成熟。

    化学法制备色分离光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81181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557217.4

    申请日:2010-11-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法制备色分离光栅的方法,采用锆酸丁酯为源,制得感光性的溶胶,通过在溶胶中加入高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以减小在薄膜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薄膜厚度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而不开裂。采用提拉法镀膜,制备均匀的单面薄膜。经过两次成膜,曝光,显影工艺,获得与设计一致的光栅结构,每周期内为特定高度的三台阶结构,呈对称分布。采用紫外线对色分离光栅进行处理,在保持疏松的骨架结构同时尽量去除有机成分。该方法设计工艺灵活,可重复性和可控性好,光栅的激光损伤阈值高,避免了光刻胶及显影液等高污染试剂的使用,可用于多种不同衍射光学元件制作领域。

    新型纳米材料V10O24·12H2O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65205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51954.4

    申请日:2009-05-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V10O24·12H2O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工业五氧化二钒粉末、过氧化物为主要原料,使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溶剂替换工艺,在常压条件下制备出一种纳米多孔材料。包括以下步骤:采用V2O5粉末和过氧化物以溶胶-凝胶法制备溶胶;将溶胶密封存放直至凝胶;将凝胶老化后,进行溶剂替换常压干燥。本发明具有原料便宜易得、反应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本发明很好的弥补了有机钒盐水解法和熔融法制备V10O24·12H2O的缺点,使此种材料的制备更趋于成熟。

    纳米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块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57778A

    公开(公告)日:2004-12-29

    申请号:CN200410016049.2

    申请日:2004-02-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生产二氧化硅气凝胶块体的方法。以多聚硅氧烷E-40为硅源,乙醇、水、氢氟酸为原料,经溶胶-凝胶工艺结合表面修饰工艺,在常压条件下制备出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颗粒,随后将颗粒与硅酸钙浆料、金红石型钛白粉、陶瓷纤维、玻璃纤维、多孔水泥,经强力搅拌混合,压制后得到的块体,气凝胶的体积含量可大于90%。根据需要,可在块体中央预埋入高强度骨架,可直接作为绝热、隔声、吸附的块体结构材料使用。

    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53219A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申请号:CN200310109533.5

    申请日:2003-12-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薄膜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在玻璃或单晶硅基底上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光学薄膜。以正硅酸乙酯为前躯体,乙醇为溶剂,分别选用氨水和盐酸为催化剂,进行水解、缩聚反应生成具有白色乳光的碱性和酸性溶胶。去氨后的碱性二氧化硅溶胶,在搅拌下加入一定比例的酸性溶胶,溶液在回流下进一步水解缩聚,即可获得二氧化硅溶胶。当酸性溶胶添加到碱性溶胶中时,酸性溶胶充当了偶联剂的作用,将碱性溶胶粒子连接起来,这样使颗粒在成膜时能紧密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纳米多孔网络结构,而不是简单的颗粒堆积。且随着酸性二氧化硅溶胶量的增加,实现了折射率在1.18~1.43的连续可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