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291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19100.4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3/08 , G01N15/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小尺寸球形核燃料颗粒压碎强度的测量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获取小尺寸球形核燃料样品;步骤2:量测所述样品颗粒的粒径大小;步骤3:对所述样品进行压碎,获得所述样品的压碎载荷;步骤4:根据所述样品颗粒粒径大小及所述压碎荷载计算所述样品的压碎强度。本发明的量测方法使单个球形核燃料颗粒在整个压碎强度测量过程中易于转运;本方法可直接针对单个球形核燃料颗粒的直径和压碎载荷进行精确测量;采用本方法测量单个球形核燃料颗粒的压碎强度所需的辅助设备少,操作方式简便易行,测量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08869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42378.3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04B35/78 , C04B35/52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生长的SiC增强石墨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轴瓦材料技术领域。其包括:真空条件下,熔融的单质硅粉在毛细作用下进入到石墨的孔隙内接触并发生硅化反应原位生成碳化硅,得到含游离单质硅的SiC增强石墨基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SiC增强石墨基复合材料,以单质硅和石墨为原料,将熔融的液态单质硅粉在毛细作用下进入石墨内部的孔隙内,与孔隙边界上的是石墨发生硅化反应,沿着石墨孔隙表面原位生成一定厚度的碳化硅层,这层碳化硅沿着单质硅的流道成高强度的三维网格分布,剩余没有发生反应的硅单质就填充在剩余的空隙中,石墨基体以及硅单质填充相的多组份三维网络密实增强复合材料,压缩强度性能表现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130783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200997.0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持于流道的放射物含量测量装置,步骤A:构建双探测器布置的X射线测量系统,利用均匀设计法布置试验点,采用X射线测量系统对试验点相应标准值的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量形成实验结果;步骤B:以试验点相应的标准值作为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输出向量、以实验结果作为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输入向量、从而构建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步骤C:对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步骤D:若训练完成后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验证误差小于验证误差阈值,则进而采用训练完成后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对未知含量的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3898361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578413.9
申请日:2012-12-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6/00 , C22F1/186 , G21C3/07 , G21C5/02 , G21C13/02 , G21C21/00 ,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特种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动力堆芯用锆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由下列成分组成:Sn:0.40-0.80,Nb:0.75-1.10,Fe+Cr:0.20-0.50,Fe/(Nb+Fe):0.20~0.35,Cu或Bi或Ge:0.01-0.1,Si或S:0.002-0.02,O:0.06-0.15,C:小于0.008,N:小于0.006;余量为锆。本发明在Zr-Sn-Nb系合金基础上,添加了其他用于改善合金性能的成分,既改善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又改善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及抗辐照性能,从而满足核动力反应堆高燃耗对堆芯结构材料的要求。由这种原型合金制备的合金材料提高了在堆外纯水特别是在氢氧化锂水溶液中的耐均匀腐蚀性能。通过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试验检测结果,可以认为这些合金在反应堆内使用具有更优良的耐均匀腐蚀性能、较高的抗蠕变和疲劳特性、抗辐照生长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08641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82471.9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性能预测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高温二氧化碳环境材料性能退化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原材料在高温CO2环境下进行t1时长的环境兼容性实验,获得材料参比样;S2分析材料参比样在基体不同位置的碳分布情况Ds1,并根据扩散模型分析CO2在材料基体中的扩散规律;S3根据扩散规律和扩散模型,确定原材料在高温CO2环境下服役t2时长时的碳分布情况Ds2;S4对试验件进行渗碳热处理,获得碳分布情况与步骤S3中碳分布情况Ds2一致的模拟试验件M2;S5测定模拟试验件M2的性能,获得最终预测性能。本发明通过模拟实验来构建材料长期服役性能的预测方法,为高温CO2环境结构材料评价提供了新思路,为结构材料在高温CO2环境下服役的可靠性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80719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1647302.9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54 , C22C38/50 , C22C38/46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2 , C22C38/44 , C22C38/42 , C22C33/06 , G21F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硼含量铁素体基硼不锈钢,属于中子吸收材料领域,以质量分数计,包括B:0.8~2.3%,Cr:13.0~16.0%,C:0.02~0.06%,Ti:1.50~5.60%,V:0.15~0.30%,Mn:0.20~0.50%,Al:0.10~0.50%,Ni:0.10~0.50%,Si:0.20~0.50%,W:0.01~0.10%,Cu:0.05~0.15%,Mo:0.02~0.06%,Ce≤0.2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通过在硼不锈钢基体合金中引入Ti和稀土元素Ce,建立Ti、B和Cr元素的相互关联,能够有效减少粗大共晶硼化物的形成和成网分布,细化基体晶粒和硼化物的颗粒尺寸;在此基础上,通过适量引入W、Cu、Mo等合金元素,使得材料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37199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02223.X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沈阳新远精工异型管厂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六边形硼不锈钢管成型的机组,它涉及异形管成形装置领域,它包含机座、变型机组、加热炉、咬入机架、导入机组、矫直机、上料机架和出料机架,机座的中部设置有五组变型机组,变型机组的左侧依次设置有加热炉、咬入机架和导入机组,变型机组的右侧设置有矫直机,机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料机架和出料机架。它不仅拥有现有拉拔式机组全部的生产能力,还在加工过程中保证了硼不锈钢六边形管的精度,且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连续辊弯滚压,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632111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910909823.9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23/223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目标元素体系X射线荧光基体效应测量方法,步骤A:构建双探测器布置的X射线测量系统,利用均匀设计法布置试验点,采用X射线测量系统对试验点相应标准值的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量形成实验结果;步骤B:以试验点相应的标准值作为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输出向量、以实验结果作为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输入向量、从而构建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步骤C:对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步骤D:若训练完成后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验证误差小于验证误差阈值,则进而采用训练完成后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对未知含量的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130783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00997.0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持于流道的放射物含量测量装置,步骤A:构建双探测器布置的X射线测量系统,利用均匀设计法布置试验点,采用X射线测量系统对试验点相应标准值的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量形成实验结果;步骤B:以试验点相应的标准值作为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输出向量、以实验结果作为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输入向量、从而构建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步骤C:对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步骤D:若训练完成后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验证误差小于验证误差阈值,则进而采用训练完成后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对未知含量的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6733233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611030784.8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分离液相基体中的微量、痕量固相的连续离心装置,包括离心转盘,离心转盘上设置有进液槽和离心分离管,进液槽和离心分离管之间通过进液管连通,所述离心转盘上还设置有废液收集槽,废液收集槽与离心分离管之间通过岀液管连通,所述离心分离管的管口设置有管塞。本发明将待离心的液体放置在密封的离心分离管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固相沉积在离心分离管底部,同时通过进液管向离心分离管内泵入淋洗稀释液,随着淋洗稀释液在离心分离管内的增加直到由出液管溢出至废液收集槽内,实现微量、痕量固相与液相基体的分离,不仅安全而且分离效果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