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本囊对虾家系高位池同池标粗培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63549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111412.7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Y02A40/824

    Abstract: 一种日本囊对虾家系高位池同池标粗培育的方法,涉及虾苗的养殖。高位池铺沙消毒,安装充气打氧的管道器材,纳入沙滤海水,全池消毒,泼洒营养制剂和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制作固定悬浮网箱;挑选移入仔虾;仔虾入池后,升高水位;泼洒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和有机肥,泼洒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消毒;虾苗入池后,前10天内,每日早晚投喂人工孵化的丰年虫幼体;养殖后期添加投喂维生素、氨基酸及乳酸菌活菌制剂的虾苗颗粒饲料;养殖后期每隔5天取水样观察弧菌数量,当弧菌大量滋生时,用消毒剂对高位池进行消毒,同时饵料中添加抗生素;当仔虾生长至约4cm时,注射荧光标记进行家系标识,所有标记的家系放入同一个高位池混养开展同池性状测试实验。

    与日本囊对虾耐热性相关的SNP标记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67865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167889.1

    申请日:2016-03-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与日本囊对虾耐热性相关的SNP标记及其检测方法,涉及水产养殖中的虾类耐热群体的检测。首先利用直接测序法提供一种与日本囊对虾热耐受性相关的SNP标记,所述与日本囊对虾耐热性相关的SNP标记是核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HSP60基因的第3289位点,其碱基为A或G。检测方法:日本囊对虾耐热性实验步骤;热耐受值的计算步骤;利用PCR-RFL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步骤;不同基因型日本囊对虾个体热耐受性分析步骤。利用直接测序法、PCR-RFLP法给出MjHSP60基因多态性,并对SNP多态性与日本囊对虾热耐受性进行关联分析,为筛选耐高温的SNP分子标记,开展日本囊对虾耐热品系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日本囊对虾养殖池自动清污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69899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386816.7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日本囊对虾养殖池自动清污装置及方法,涉及日本囊对虾养殖技术。自动清污装置设有水流反冲装置、气流旋转收集装置;水流反冲装置设有主进水管、副进水管和喷水管阵列,主进水管设于养殖池的边角,副进水管设于养殖池底面周边,喷水管阵列设于细沙层内部,主进水管进口外接水源,主进水管经副进水管与喷水管阵列连通;气流旋转收集装置设于养殖池内壁四周边角,每个边角均设有副进气管和微孔纳米管,微孔纳米管与副进气管连接,各副进气管与养殖池原有增氧系统的主进气管连接。自动清污方法:安装自动清污装置;自动清污装置的日常运行。有效改善日本囊对虾养殖环境,减少日本囊对虾养殖病害,提高其成活率和产量,投资少,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一种适用于中华乌塘鳢活体运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15779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65641.7

    申请日:2014-07-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中华乌塘鳢活体运输的方法,涉及水产动物的活体运输方法。从养殖池捕捞起中华乌塘鳢,暂养于水泥池,暂养期间池水充氧,不喂食,使中华乌塘鳢排空消化道食物;夏秋季节运输时,逐渐降低水温,冬春季运输时,不需降低水温;运输装置采用箱体,箱体设有冰块放置孔,根据需要放置冰块;通过交通工具运输,运输途中将湿巾覆盖在中华乌塘鳢体表上,保持鱼体皮肤湿润,并保持箱体的适宜温度;到达目的地后,卸下并打开箱体,将中华乌塘鳢移入低盐度海水中复苏,复苏海水的水温调节至与箱体内的温度相近。具有单位体积的运输数量多,运输成本低,操作简单和运输效率高等优点。可保持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的高存活率。

    一种大黄鱼的人工授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83677A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810071175.6

    申请日:2008-06-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一种大黄鱼的人工授精方法,涉及一种鱼类的人工授精。提供一种大黄鱼的人工授精方法。亲鱼的同池强化培育:将用于人工授精的育种亲鱼进行标记,与生产性的亲鱼同池培养和营养强化;配置自然产卵催产池,在远离自然产卵催产池2~200m的地方,配置人工授精催产池,使人工授精的亲鱼能感应到自然产卵池中亲鱼的叫声与震动;挑选成熟的人工授精的育种亲鱼和生产性的亲鱼同时进行催产素注射,随后将催产后成熟的人工授精的育种亲鱼和生产性的亲鱼分别放入自然产卵催产池和人工授精催产池中;在自然产卵开始前2h与自然产卵后5h之间的时间内,根据腹围的大小,选取人工授精催产池中临产状态最好的雌鱼作为采卵雌鱼,进行授精。

    一种水生动物心率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796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02106.9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生动物心率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获取由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多尾水生动物包含心脏区域的视频帧,并框选视频帧中所有水生动物的心脏RO I区域;对每一心脏RO I区域进行预处理后进行空间滤波操作以生成心脏RO I区域的图像序列;按时间序列顺序将心脏RO I区域的图像序列中的每一图像进行降维后并将多个信号值进行组合生成心率信号;在固定频段内对心率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后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生成各个固有模态函数,以及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生成变换频谱;对比固有模态函数的频谱和所述变换频谱,以选取含有心率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解决了现有的水生动物心率测量方法存在效率低、有侵害、低通量和准确度低等问题。

    基于图像识别与级联分类器的对虾形态参数自动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88874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10180586.2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采集及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图像识别与级联分类器的对虾形态参数自动测量方法,包括S1、采集多个对虾彩色图像作为样本;S2、并将各个样本进行训练后再进行分类,获得基于LBP特征的级联强分类器;S3、采集待测对虾彩色图像A经过归一化校正,得到归一化图像B;S4、将归一化图形进行图像分割,得到分割图像B;S5、将步骤S4得到的分割图像C进行标尺测量,得到测量图像D;S6、将步骤S5得到的测量图像D进行图像校正,得到校正图像E;S7、使用级联强分类器识别校正图像E,计算出待测对虾的形态参数。本发明通过上述算法,从而能够精准实现对虾形态参数的精准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精准度和测量效率。

    一种滤床式养殖系统与埋栖性海洋生物的工厂化养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4417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126743.6

    申请日:2019-02-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毛勇

    Abstract: 一种滤床式养殖系统与埋栖性海洋生物的工厂化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有一架空层,架空层上铺设有沙层滤床,沙层滤床上方为养殖水层;养殖池内设有气提管,所述气提管的一端连通养殖池的底部,气提管的另一端连通养殖水层;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有第一增氧管;养殖水层的底部设有第二增氧管。既能满足日本囊对虾、东风螺等埋栖性海洋生物的潜沙生活习性,又有助于减少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底质变黑的问题,提高益生菌附着与净化效果,提高养殖稳定性,适用于埋栖性海洋生物的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对虾形态测量方法、介质、终端设备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9210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30720.4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对虾形态测量方法,包括:对对虾样本和参照物进行拍摄,以获取样本图片;根据样本图片对目标区域进行标定,并生成目标区域对应的描述文件,将描述文件与样本图片关联;根据样本图片以及描述文件建立数据集,根据数据集生成对虾形态测量模型;对测试集中的样本图片进行预处理,以生成测试图片;将测试图片输入对虾形态测量模型,以生成泛化性能评分;根据泛化性能评分确定最终对虾形态测量模型,并根据最终测量模型进行对虾形态测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设备以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对虾形态测量装置;从而实现对对虾形态参数高效、精准地测量,节约对虾育种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