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重力热管模块以及以此设计的高效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846919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1810514885.5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重力热管模块以及以此设计的高效换热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主热管,设置在两根主热管之间连通两根主热管的支热管,所述主热管呈阶梯状弯折状,所述主热管包括下端水平设置的蒸发段,上端水平设置的冷凝段,以及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弯折的绝热段,两根所述主热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水平设置有支热管,所述支热管与主热管冷凝段和绝热段垂直且连通;所述主热管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采用了气液分离管的设计,能够使热管内的循环过程更加独立,气液间的影响变得更小,保证换热循环过程更加高效,采用了折角式的设计,使重力热管能够更加简便地应用在一般设备上。

    一种具有多流道相联通的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044451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561198.3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流道相联通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本体1,所述微通道本体1为两端贯穿的矩形腔体结构,所述微通道本体内的腔体包括分配段(A)、多流道换热段(B)、集流段(C),所述多流道换热段(B)、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腔体底部均设置有多条间隔壁2,多条所述间隔壁2将多流道换热段(B)的腔体水平分隔出多条直流道(3);设置在所述多流道换热段(B)内的间隔壁2与之腔体长度相同,且多流道换热段(B)内的间隔壁2两端分别与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间隔壁2贴合,所述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间隔壁2的长度均小于其所在腔体的长度。

    一种带有热虹吸回路的双锥度微通道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9978680U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20407779.7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热虹吸回路的双锥度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冷凝端、蒸发端以及连通冷凝端、蒸发端的制冷剂输送管,所述冷凝端为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腔体内设置有微通道冷凝器;所述蒸发端为吸热箱,所述吸热箱为内部设置有空腔的腔体结构,所述吸热箱的空腔内设置有微通道散热器,所述微通道散热器顶端设置有贯穿吸热箱顶端的制冷剂出孔以及制冷剂入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散热器是由制冷剂气体冷凝后造成的负压和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的受到重力作为循环动力,因此在得到强大的换热性能的同时也可以做到节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优化普通手机充电器缺陷的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738565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1218351.X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化普通手机充电器缺陷的辅助装置。包括插头、电源转换装置以及连接插头和电源转换装置的连接电线,所述电源转换装置的连接插头一侧均设置有接线孔\接线头,所述连接电线两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接线孔\接线头相匹配的插接头\接线孔;所述电源转换装置一侧设置有充电器插口,所述充电器插口所在的面上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与散热装置连通,所述电器插口对应的位置上的吸热板设置有两个与充电器插口形状相同且长宽均均大于充电器插口的插电槽。本设计转换装置上的散热装置是的在手机长时间充电时,电源转换器不会因为发热而导致的充电过慢、寿命减少以及产生烧坏等一系列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
    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736225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0722739.7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吸热器,散热器,所述吸热器,散热器结构相同,所述吸热器和散热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吸热器包括吸热器外壳、吸热管芯插槽、吸热管芯、吸热风扇,所述吸热管芯插槽设置在吸热器外壳内,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散热管芯插槽、散热管芯、散热风扇;所述吸热管芯和所述散热管芯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倾斜连接管,所述吸热管芯倾斜连接管与所述散热管芯倾斜连接管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散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结构简单,散热能力强,可以实现低能耗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536047U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20619370.7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具体为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包括燃气灶主体,脉动热管,加热水箱,所述脉动热管呈环状结构,所述脉动热管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呈圆弧状,所述燃气灶主体设置在所述脉动热管圆弧状蒸发段内,所述燃气灶主体外圈设置有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所述脉动热管冷凝段设置在所述加热水箱内,所述加热水箱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利用热管较强的换热特性,充分利用燃气灶余热,有效地将燃气灶余热用于加热热水。(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单向回路型脉动热管及节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887429U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20620212.3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脉动热管,具体为一种单向回路型脉动热管及节能装置。一种单向回路型脉动热管及节能装置,包括脉动热管,所述脉动热管为闭合循环管道装置;所述脉动热管管路上端管路呈波浪状,所述脉动热管管路下端管路呈直线状;所述脉动热管包括冷凝段、绝热段和蒸发段;所述脉动热管管路上端为冷凝段,所述脉动热管管路中间为绝热段,所述脉动热管管路下端为蒸发段。在蒸发段设计U型弯头,冷凝液在U型弯头处形成有效的液封,避免回流的出现,从而使脉动热管内部形成稳定的单向流动,有效提高了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LED照明装置的链条扳手

    公开(公告)号:CN208304892U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20580659.2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LED照明装置的链条扳手,包括防滑垫、开关、工字钢曲臂、LED灯、固定钩和链条,其中:所述工字钢曲臂竖直段底部外侧套设有一层防滑垫,防滑垫上部设有开关,开关内部设有纽扣电池,工字钢曲臂竖直段上部内侧设有LED灯,LED灯和纽扣电池分别与开关电性连接,工字钢曲臂弯曲段与链条铰接,工字钢曲臂弯曲段内侧固定焊接有固定钩。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字钢曲臂前端设有固定钩,能够勾住链条形成闭合区域,使用方便,采用不等距设计的链条,能够更好地贴合不同型号的螺母,增加适用范围;通过增加一对LED灯,可以提高工作环境的亮度,实用性强。

    一种分离式热管蓄能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886974U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21203146.6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能空调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分离式热管蓄能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气液分离器、翅片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以及蓄能模块和释能模块,所述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通过工质管路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通过工质管路连接,所述套管式换热器一侧并联有蓄能模块,所述释能模块分别和套管式换热器以及蓄能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南方有削峰填谷政策地区,主要适用于写字楼、办公楼等在白天工作时间有空气调节需求,而夜间较少或没有空气调节需求的环境,能够有效利用夜间电能而降低白天电能消耗,从而优化电网电源结构,减少高峰用电需求,有效节约能源,缓解城市电网的负担。(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多流道相联通的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10778560U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20972394.5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流道相联通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本体1,所述微通道本体1为两端贯穿的矩形腔体结构,所述微通道本体内的腔体包括分配段(A)、多流道换热段(B)、集流段(C),所述多流道换热段(B)、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腔体底部均设置有多条间隔壁2,多条所述间隔壁2将多流道换热段(B)的腔体水平分隔出多条直流道(3);设置在所述多流道换热段(B)内的间隔壁2与之腔体长度相同,且多流道换热段(B)内的间隔壁2两端分别与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间隔壁2贴合,所述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间隔壁2的长度均小于其所在腔体的长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