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菌协同处理养殖尾水的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77448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254594.X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藻菌协同处理养殖尾水的设备,包括:水产养殖部,水产养殖部连通有排污部,排污部连通有尾水处理部,尾水处理部与水产养殖部连通;排污部包括与水产养殖部连通的排污管,排污管远离水产养殖部的一端与尾水处理部连通,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泵;尾水处理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底端与排污管连通,第二壳体的侧壁顶端与水产养殖部连通,第二壳体内设置有若干导流板,导流板的外侧壁上接种有微藻。本发明中微藻和养殖尾水中原有的微生物形成藻菌共生体,可同步减碳降氮除磷、对水产养殖生物影响小,无需后续沉淀装置便可使出水水质大幅度提高。

    一种利用富营养化水质养殖河蚌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313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91764.8

    申请日:2021-04-1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富营养化水质养殖河蚌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选择富营养化水质的池塘;投放养殖蚌;根据鱼类的食性投放当地适于养殖的鱼类;每间隔一段时间在所述池塘中投放一次小球藻、EM菌和发酵菌。本发明不需选择水质良好的池塘,利用富营养化水质养殖河蚌的同时养殖商品鱼类,养殖期间投入的小球藻、EM菌和发酵菌一方面用于调节水质,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养殖蚌和商品鱼类的饲料,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富营养化水质养殖河蚌方法完全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绿色环保,是一种全新的动植物共生的生态系统,可通过蚌和滤水性鱼两次治水改善水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养殖前期投入大、经济效益低、不环保的技术问题。

    一种淡水珍珠蚌插核综合手术台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4109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318979.7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插核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淡水珍珠蚌插核综合手术台,包括呈方形的底座、夹持器支架、夹子、夹子支架、托板和托板支架,所述夹持器支架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所述夹持器支架的上表面形成圆弧形的夹持器;所述夹子支架为固定于所述底座顶部左侧的伸缩杆,所述夹子固定于所述夹子支架的端部通过夹子支架移动至所述夹持器上方;所述托板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顶部右侧,其顶部设有托板。通过夹持器用来固定河蚌,以便于插核工作的进行;夹子可以调节开关大小,适应于绝大多数大小的珍珠蚌;LED灯方便内部照明,有利于插核工作的进行,且可以调节方向;插核针可以在插核时提供支撑点,更好的用力且增加稳定性。

    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4356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36118.X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稻田池和收集池设置,稻田池中的水可以通过过流口流入到收集池中,利用收集池可以对鳖的排泄物等垃圾杂质进行沉淀收集,净化水质的同时,可以降低鳖病害的几率;通过将养殖池的底板设置为凹型结构,稻田池内的水在流入收集池时,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对垃圾杂质的收集,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水流的声音,避免影响到鳖的交配,有助于鳖的生长繁殖;收集池内沉积的底泥经发酵后可以用做水稻的有机肥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处理成本;通过挡墙与挡板的设置,便于控制稻田池内的水位,有助于鳖过冬,防止鳖冬眠期被冻坏。

    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0029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65878.9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安装固定绳;在中华鳖的养殖池塘上设置若干固定绳;S102、安装吊框;在固定绳上吊设若干吊框,吊框浸没在养殖池塘内;S103、接种池蝶蚌;将池蝶蚌接种在吊框内;S104、养殖管理:定时投喂中华鳖饵料,并每间隔一定时间投入调节药剂,定期抽检池蝶蚌和中华鳖的生长状态;S105、清除死体;定期清除吊框内死去的池蝶蚌,分析死因并进行调整。本发明通过混合养殖的方式,在养殖数量和产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饵料的浪费,降低了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问题,进而减少了养殖的损耗,提高了养殖的效益。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1966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626725.6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摄影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包括相机固定组件,画布固定组件以及调节固定相机固定组件和画布固定组件之间距离的距离调节组件;所述画布固定组件为四根可以伸缩的第一套管组成的矩形框状结构,所述距离调节组件为分别与画布固定组件四个角铰接的四根第二伸缩套管,所述第二伸缩套管另一端分别可以转动的与呈环状的画布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套管上设置有补光灯固定装置以及锁扣环。有效的避免了在拍摄过程中手持拍摄设备时容易抖动、书籍太厚使页面成曲面型、闪光灯造成反射等缺点,保证了照片边缘的字迹清晰。

    一种基于特异性诱捕剂饵料的齐氏罗非鱼防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89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22991.8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异性诱捕剂饵料的齐氏罗非鱼防控方法,属于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技术领域。所述特异性诱捕剂饵料的配方为:豆粕70~75%、菜粕10~15%、大蒜素6~9%、粉状齐氏罗非鱼引诱剂0.1~3%和食品粘合剂2.8~3.2%。本发明通过对引诱剂饵料的配方进行合理的设计,能够特异性引诱齐氏罗非鱼。进一步通过对隔离防控水域的选择、隔离带的设置、齐氏罗非鱼的引诱集中和摄食行为驯化、隔离防控水域的封闭和对隔离防控水域齐氏罗非鱼的集中诱捕等手段的有效组合,实现了对齐氏罗非鱼入侵水域中齐氏罗非鱼的有效科学防控,防控效果良好。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珍珠蚌内壳色分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364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060266.9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珍珠蚌内壳色分选方法,所属技术领域为珍珠蚌颜色分析领域,包括:确定取色部位,通过CCD摄像机对所述取色部位进行图像采集,生成取色图像;将所述取色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得预处理图像;将所述预处理图像进行色彩空间转换后进行颜色特征提取处理,生成颜色提取图像;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所述颜色提取图像进行聚类分析,生成珍珠蚌内壳色分选结果。本发明采用机器视觉实现完成了对珍珠蚌内壳色的图像采集和处理,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珍珠蚌内壳色进行识别分选,保证了颜色分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一种基于微藻繁殖的循环式水产养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406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66351.8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微藻繁殖的循环式水产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缸缸体,养殖缸缸体的顶面转动连接有养殖缸盖板,养殖缸盖板内安装有微藻循环机构,微藻循环机构包括与养殖缸盖板固接的微藻循环管道,微藻循环管道分别通过进水机构与出水机构与养殖缸缸体内连通,进水机构包括与微藻循环管道连通的进水管道,出水机构包括与微藻循环管道连通的出水管道。本发明能够实现水体循环,在对养殖水质进行生物净化的同时,有效利用水中的代谢废物来供给微藻繁殖,而微藻又能一部分留在管道中持续繁殖,一部分作为饵料返回给养殖装置中的水生生物,从而实现自给自足的目的。

    一种稻鳖蚌综合种养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3569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60602.6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稻鳖蚌综合种养装置,围坝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稻田,稻田的田边设置有田坝;稻田与围坝之间形成用于养殖鳖和蚌的水产养殖区,水产养殖区的底部低于稻田的底部,水产养殖区内固定设置有若干根养殖缆绳,每根养殖缆绳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浮漂以及若干个养殖袋,养殖袋用于养殖蚌;田坝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沟通稻田和水产养殖区的连通口,连通口内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水门;养殖区的底部设置有底吸结构,围坝外侧设置有溢流池,溢流池与底吸结构相连通,溢流池的一侧设置并连通有沉淀发酵池;每个稻田中均设置有进水管。本发明首次提出了稻鳖蚌三者共生的综合种养方式,降低成产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种植产出,减小废水、污泥等的产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