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18499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0106601.6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冰冻切片的杨树根尖3D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属于分子细胞遗传学领域。本方法包括:获取杨树根尖,用卡诺固定液固定后水洗,再用包埋剂将其包埋并冷冻后切片,将切片粘附到载玻片上,随后经过烤片、变性、杂交、抗体检测等FISH步骤,最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捕获3D图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得根尖完整的组织结构且FISH信号清晰,相比传统制片方法获得的2D FISH结果,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三维水平直观展示染色体在细胞中的真实空间占位,以及在三维水平准确定位靶序列在细胞中的空间分布,可应用于杨树的染色体空间占位、基因表达及Hi‑C测序结果的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410683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163329.5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07K16/16 , C07K16/06 , G01N33/68 , G01N33/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杨树功能着丝粒组蛋白CENH3的抗原多肽及其应用,属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领域。该发明主要包括:筛选毛果杨CENH3蛋白特异的一段氨基酸序列并人工合成多肽,用该多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亲和纯化后得到CENH3蛋白抗体;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检测、ChIP‑FISH进行特异性验证,证明了该抗体可以准确识别功能着丝粒。该抗体可以在杨属树种中通用,不仅可以准确标记杨树功能着丝粒的位置,也为开展杨树着丝粒的结构、功能及进化研究奠定基础。本发明在杨树分子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学及表观组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0421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79836.8
申请日:2020-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毛果杨着丝粒特异的LINE型反转录转座子序列及其应用,属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领域。该发明主要包括:通过对毛果杨着丝粒DNA高通量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种着丝粒特异的LINE型反转录转座子序列。依据该序列设计引物,以毛果杨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切胶回收获得目的片段。通过探针标记、染色体制片、荧光原位杂交验证了该序列位于着丝粒区。本发明提供的着丝粒特异的LINE型反转录转座子序列不仅可以准确标记杨树着丝粒的位置,以构建高质量核型图,也为开展杨树着丝粒的结构、功能及进化研究奠定基础,在杨树分子细胞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26997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59715.7
申请日:2020-03-09
IPC: C12Q1/6879 ,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段小叶杨雄株特异的基因组DNA序列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通过对小叶杨雌株和雄株基因组进行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段小叶杨雄株特异的基因组DNA序列。依据该小叶杨雄株特异的基因组DNA序列设计引物,以小叶杨和美洲黑杨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结果判断所检测杨树的性别,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出目标条带的为雄株,缺失该目标条带的为雌株。本发明提供的小叶杨雄株特异的基因组DNA序列及鉴定杨树植株性别的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鉴定小叶杨和美洲黑杨的性别,在杨树性别鉴定及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112178B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0710131251.3
申请日:2007-09-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杂交鹅掌楸无性系营养体悬浮细胞系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方法,采用母树不同部位的芽、茎尖、叶、花器官及新枝为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材料,经历愈伤组织诱导,悬浮细胞系建立和增殖,悬浮细胞胚胎发育诱导,胚胎发育成熟、体胚萌发和植株再生阶段获得幼苗。本方法突破了无法直接用杂交鹅掌楸成年树营养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技术的难关,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一种周期短、繁殖率高、成本低廉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235231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090059.X
申请日:2020-02-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石蜡切片的杨树根尖3D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属于分子细胞遗传学领域。本方法主要包括:获取杨树幼嫩根尖,用卡诺固定液固定;正丁醇梯度溶液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展片、烤片及脱蜡;制片用果胶酶、纤维素酶、胃蛋白酶及RNA酶处理;制片及探针变性、杂交过夜;二抗孵育后检测杂交信号。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得杨树根尖石蜡切片清晰的FISH信号,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捕获的3D图像可以准确反映靶序列在细胞中三维水平的空间分布。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杨树的染色体空间占位、基因表达及Hi‑C测序结果的分析等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825553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168504.7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寡核苷酸探针识别杨树全部染色体的方法,依据毛果杨的基因组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每条染色体特异的寡核苷酸序列,合成杨树1‑19号染色体对应的寡核苷酸库,然后用生物素或地高辛将其标记成寡核苷酸探针,再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识别杨树的染色体,每轮杂交最多同时使用3条染色体的寡核苷酸探针,在同一个中期分裂相上重复进行7次荧光原位杂交,可以准确辨别杨属树种的19对染色体。具有在杨属树种通用、实验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准确识别杨属树种每条染色体的新方法,为杨树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977565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810928031.1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4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植物染色体rDNA物理定位的探针组合和方法;涉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领域。该探针组合包括SEQ ID NO.1‑4的探针,分别是5S rDNA探针、5.8S rDNA探针、18S rDNA探针和25S rDNA探针;采用该探针组合及方法进行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可以捕获到较高分辨率的染色体及荧光原位杂交信号,适用于多种植物的染色体原位杂交;且该探针组合为寡核苷酸探针,具有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825553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168504.7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寡核苷酸探针识别杨树全部染色体的方法,依据毛果杨的基因组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每条染色体特异的寡核苷酸序列,合成杨树1-19号染色体对应的寡核苷酸库,然后用生物素或地高辛将其标记成寡核苷酸探针,再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识别杨树的染色体,每轮杂交最多同时使用3条染色体的寡核苷酸探针,在同一个中期分裂相上重复进行7次荧光原位杂交,可以准确辨别杨属树种的19对染色体。具有在杨属树种通用、实验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准确识别杨属树种每条染色体的新方法,为杨树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1849505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09751.9
申请日:2010-02-1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一种诱导马尾松未成熟种子ESM再生植株的方法,利用马尾松未成熟种子ESM所具有的持续裂生能力特征,通过固体和液体培养的交替培养,经过维持、增殖、体胚成熟前期、成熟培养四个阶段,使ESM形成发育完整、结构正常的体胚,经萌发培养获得马尾松植株。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得大量遗传基础一致的马尾松体胚的再生植株,为马尾松珍稀遗传资源的保存、优良基因型苗木的大量生产,提供了一种周期短、发生效率高的新技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