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50882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284338.2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酵母产海藻糖制备生物燃料电池的方法。将酵母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糖氧化酶同时固定在一个碳毡电极作为阳极,空白碳毡电极为阴极,以酵母菌发酵培养液为阳极液,过氧化氢溶液为阴极液,并在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设置质子交换膜而组成生物燃料电池。本发明设计形成了多酶偶联反应,具有高效而精准的反应特点,同时反应中未使用强酸,强碱及有机溶剂,避免了环境污染,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7653269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1080395.0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海藻糖提高丙酸产量的方法,选取产酸丙酸杆菌出发菌株,确定产酸丙酸杆菌出发菌株的海藻糖合成途径,构建海藻糖合成途径过表达的产酸丙酸杆菌基因工程菌株。本发明的方法利用海藻糖的生物保护机制,可以维持生命过程的稳定,提高菌株自身耐受性,通过过表达海藻糖合成途径,增加细胞内海藻糖含量,提高菌株耐受性,克服大规模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酸过程中的压力,最终提高丙酸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454268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310139246.2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点击反应的还原糖定量检测方法。本发明利用巯基丙酸修饰纳米金,进而通过酰胺反应分别固定炔基、叠氮基;以葡萄糖为目标检测物,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将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后者充当点击反应的催化剂,促使炔基与叠氮基之间发生环加成反应,从而改变纳米金间距,使纳米金聚集变色。根据纳米金的聚集程度,判断催化剂一价铜的含量,进而实现对生物样品中还原糖的定量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重现性,灵敏度相较于以往还原糖检测手段有明显提高,是一种在食品科学、分析化学、医学等领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48339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412037.0
申请日:2013-09-1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从包含海藻糖和杂糖的混合物中纯化海藻糖的方法和系统,其中,该包括:在微反应器中,使所述混合物与氢气接触,以便发生加氢反应,使所述杂糖被还原为糖醇,从而获得含有海藻糖和糖醇的加氢产物;以及从所述加氢产物中分离海藻糖。利用该方法,能有效地从包含海藻糖和杂糖的混合物中纯化海藻糖。
-
公开(公告)号:CN105063134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80723.8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海藻糖浆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淀粉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液化、糖化转苷、过滤、离子交换色谱、浓缩,获得液体海藻糖浆。本发明首次提出糖化转苷工艺同步获得含有海藻糖的混合糖浆,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海藻糖含量可调控、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818266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34528.X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96 , C12N9/20 , C12Y301/01003
Abstract: 在含有有机溶剂的脂肪酶催化反应体系中外源添加海藻糖,脂肪酶活力相比没有添加海藻糖可以提高20%-40%,本发明所用的海藻糖天然无毒,化学性质稳定。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有效,不危害环境,仅通过较低的附加投入,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脂肪酶在工业应用中有机溶剂耐受性差的问题。
-
-
公开(公告)号:CN103966186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37657.2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96 , C12N9/20 , C12Y301/010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A热稳定性的方法。本发明以枯草芽孢杆菌脂肪A为研究对象,首先从RCSB数据库中获取其晶体结构,再利用分子动力学分析其不同Loop区域的柔性;经由上述理性分析,并结合“脯氨酸效应”理论,将筛选得到柔性较高Loop区域的甘氨酸残基突变为脯氨酸;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筛选得到的突变结果;最终,通过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A突变株的热稳定性实验,验证热稳定性改造的热点残基。
-
公开(公告)号:CN10386585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1740.2
申请日:2014-03-2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其分类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G-34(Bacillus?subtilis?G-34),于2014年1月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登记号为CCTCC?NO:M2014003。该菌株由分离于胜利油田污染土壤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诱变选育得到,能够快速利用仅以甘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高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surfactin。以粗甘油为底物,经该菌发酵转化、离心除菌、酸沉淀、冷冻干燥、甲醇萃取可得surfactin纯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454268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139246.2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点击反应的还原糖定量检测方法。本发明利用巯基丙酸修饰纳米金,进而通过酰胺反应分别固定炔基、叠氮基;以葡萄糖为目标检测物,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将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后者充当点击反应的催化剂,促使炔基与叠氮基之间发生环加成反应,从而改变纳米金间距,使纳米金聚集变色。根据纳米金的聚集程度,判断催化剂一价铜的含量,进而实现对生物样品中还原糖的定量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重现性,灵敏度相较于以往还原糖检测手段有明显提高,是一种在食品科学、分析化学、医学等领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检测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