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36547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96762.3
申请日:2013-09-04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8275 , C07K14/415 , C12N9/1092 , C12N2800/22 , C12Q1/6895 , C12Q2600/13 , C12Q2600/1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草甘膦耐性的基因及其应用。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SEQIDNO:3或SEQIDNO:5及其保持抗草甘膦活性的突变基因,以及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QIDNO:2、SEQIDNO:4或SEQIDNO:6及其在第280到294位的保守区1、第416到433位的保守区2中氨基酸突变,利用该来自于植物的具有草甘膦耐性的基因及其突变制备抗/耐草甘膦植株,可以明显的显示出抗/耐草甘膦效果,这为培育抗/耐草甘膦除草剂作物提供了新的选择,增加抗/耐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技术的多样性,从而降低了抗/耐除草剂转基因技术的生态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340453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67156.9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为生物除草剂和有机酸复配应用技术;所述生物除草剂包括了利用孢子、菌丝和代谢物类型;所述有机酸选自草酸、乙酸或甲酸;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02~1:4。本发明复配生物除草剂使用时可将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一起配置水剂进行喷洒,也可分别进行喷洒。采用本发明复配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复配比例,相容性好,有机酸对生物除草剂均具有增效作用,且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51604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0222527.8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草稻Os12g0622850基因甲基化鉴定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引物包括正向引物OsG1‑F1、OsG1‑F2、OsG1‑F3、OsG1‑F4、OsG1‑F5,和反向引物OsG1‑R1、OsG1‑R2、OsG1‑R3、OsG1‑R4、OsG1‑R5,分别具有如SEQ ID No.2‑1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通过比较我国不同地区来源的杂草稻及水稻种群的特异性甲基化位点,开发基于DNA甲基化的海南地区杂草稻特异性筛选的分子标记引物,用于海南地区杂草稻和水稻种群特异性鉴定,同时联合利用杂草稻与栽培稻红色果皮基因RED4序列差异引物,用于杂草稻与水稻的快速分子鉴定,为内防海南地区杂草稻输出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5160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222527.8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草稻Os12g0622850基因甲基化鉴定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引物包括正向引物OsG1‑F1、OsG1‑F2、OsG1‑F3、OsG1‑F4、OsG1‑F5,和反向引物OsG1‑R1、OsG1‑R2、OsG1‑R3、OsG1‑R4、OsG1‑R5,分别具有如SEQ ID No.2‑1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通过比较我国不同地区来源的杂草稻及水稻种群的特异性甲基化位点,开发基于DNA甲基化的海南地区杂草稻特异性筛选的分子标记引物,用于海南地区杂草稻和水稻种群特异性鉴定,同时联合利用杂草稻与栽培稻红色果皮基因RED4序列差异引物,用于杂草稻与水稻的快速分子鉴定,为内防海南地区杂草稻输出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21444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816458.4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为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栽培稻种中杂草稻检测的精度和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大批量栽培稻种中杂草稻混杂的PCR组合引物,所述PCR引物组包括第一次PCR引物和第二次PCR引物,所述第一次PCR引物为XRED68,所述第二次PCR引物为XRED69。本发明还提供PCR引物组在检测栽培稻种中混杂杂草稻中的应用。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和应用,实现了从现有的对栽培稻中混杂杂草稻的10:1精度检测,提升到对栽培稻中混杂杂草稻的1,000,000:1精度检测,从而可用于实际生产中大批量抽检栽培稻种中杂草稻的混杂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31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050883.2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A01H1/02 , A01G2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基因水稻杂草化基因漂移风险的评估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隔行种植或包围种植的方式混种,分别收获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的后代种子,正向漂移检测和筛选幼苗抗性,存活植株再检测抗性基因;反向漂移检测子实中红皮Rc基因。根据抗性基因和Rc基因的检出率,合并计算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率,评价基因漂移风险。该方法克服了以往仅考虑正向漂移风险忽视反向漂移风险而低估实际漂移风险的弊端,从而可以更准确评估转基因水稻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风险大小,为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过程中的环境安全评价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199800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85269.6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有机除草方法,涉及到水稻栽培过程中杂草的防除技术,适用于稻田杂草的有机防除。本方法是将过滤灌溉水流漂浮杂草种子和网捞漂浮田间杂草种子,阻断外源杂草种子随水流传播入田块的截流、捞除种子的断源,加速耗竭田块内杂草种子库规模的竭库技术,应用到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结合稻田施用醋渣和或生物除草剂以及稻田养鸭、虾、鱼和蟹,实现稻田杂草有机控制的技术。它们的结合使用可持续大幅降低田间杂草发生量,减轻控草压力,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是可行的有机可持续稻田杂草治理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343654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396762.3
申请日:2013-09-04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8275 , C07K14/415 , C12N9/1092 , C12N2800/22 , C12Q1/6895 , C12Q2600/13 , C12Q2600/1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草甘膦耐性的基因及其应用。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SEQ ID NO:3或SEQ ID NO:5及其保持抗草甘膦活性的突变基因,以及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2、SEQ ID NO:4或SEQ ID NO:6及其在第280到294位的保守区1、第416到433位的保守区2中氨基酸突变,利用该来自于植物的具有草甘膦耐性的基因及其突变制备抗/耐草甘膦植株,可以明显的显示出抗/耐草甘膦效果,这为培育抗/耐草甘膦除草剂作物提供了新的选择,增加抗/耐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技术的多样性,从而降低了抗/耐除草剂转基因技术的生态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3404536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10367156.9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为生物除草剂和有机酸复配应用技术;所述生物除草剂包括了利用孢子、菌丝和代谢物类型;所述有机酸选自草酸、乙酸或甲酸;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02~1:4。本发明复配生物除草剂使用时可将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一起配置水剂进行喷洒,也可分别进行喷洒。采用本发明复配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复配比例,相容性好,有机酸对生物除草剂均具有增效作用,且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278089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492719.1
申请日:2014-09-24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2600/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败型不育基因PCR检测引物WA7及一种组合引物WA7/RED4。该组合引物WA7/RED4包括WA7正向引物5’-TTTGCCTTATTTTGACCTGTTTGA-3’、WA7反向引物5’-TACTTTCAGGAGGGGAGGCA-3’、RED4正向引物5’-TTACAGGGGAGCAGAAACA-3’和RED4反向引物5’-TCTTCTCCTCTCTTTCAGCAC-3’。采用本发明组合引物WA7/RED4,一次PCR即可有效完成对杂交稻、杂草稻和常规稻的鉴定,简便,快速,准确,易于实现批量化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