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场空间坐标系测量与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04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02288.X

    申请日:2023-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场空间坐标系测量与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S01、预设,坐标系建立前,对目标煤场区域的基本信息进行采集,采集信息包括煤场长度、宽度,继而辅助确定煤场的中心拍摄点,中心拍摄点确定后,在煤场的任意点位内摆放坐标建立基础参照正方体,坐标建立基础参照正方体的摆放数量≥3,每个坐标建立基础参照正方体的摆放高度和摆放位置相异,每个坐标建立基础参照正方体的参数相同,坐标建立基础参照正方体放置后,采集该正方体的长高宽参数。本发明的空间坐标系测量与建立方法,利用无人机测量和三维模型成像以实现空间坐标系的精准建立,且本种建立方法能够进行灵活测量,并有效降低测量时的测量成本。

    一种煤场用密封防尘散热控制柜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1536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03866.7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场用密封防尘散热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本体,其左侧和/或右侧设有进风窗,后侧设有出风窗;安装于进风窗的进风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单元和设置于过滤单元内侧的第二面板,在过滤单元内设置多个倾斜的滤芯插槽,每个滤芯插槽内插有一个防尘滤芯,在第二面板的下部设有第二开窗,第二开窗处设有风机,在第二面板的上部设有多个滤芯插口,多个防尘滤芯的顶部于滤芯插口露出;安装于出风窗的出风防反尘装置,出风防反尘装置包括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第三面板设有第三开窗,第四面板设有第四开窗,在第三、第四开窗处均安装有防尘滤芯。本发明提供的煤场用密封防尘散热控制柜兼具密封效果好、防尘效果好、散热效果佳的特点。

    一种门式斗轮机恒流量取煤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8964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579786.2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门式斗轮机恒流量取煤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门式斗轮机控制技术领域,利用斗轮小车取煤流量模型构建取煤流量与平移速度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并应用微分中值定理对非线性关系模型进行转换得到斗轮小车取煤流量的数据驱动模型,然后设计斗轮小车恒流量取煤的数据驱动控制器,通过数据驱动控制器计算斗轮小车平移速度,将斗轮小车平移速度输出至电机执行机构,电机执行机构根据斗轮小车平移速度驱动斗轮小车平移,使斗轮小车取煤流量跟踪指定的恒定煤流量,解决了门式斗轮机恒流量取煤问题,提高了斗轮小车的控制精度,保障了门式斗轮机的恒流量取煤。

    一种燃煤电厂脱硝喷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991885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456198.4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一种燃煤电厂脱硝喷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燃煤电厂生产中环保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常规脱硝自动系统跟踪慢,控制效果不能满足现场需求,增加脱硝系统NH3逃逸量,使喷入的NH3量与烟气中NOx不能匹配的问题,该系统包括脱硫出口NOx分析仪、炉膛O2传感器、锅炉总风量传感器、A侧入口NOx分析仪、中心控制模块、B侧入口NOx分析仪、第一控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A侧喷氨调节阀门、给煤机、B侧喷氨调节阀门、A侧出口NOx分析仪、A侧脱硝反应器、B侧脱硝反应器和B侧出口NOx分析仪;该系统在大大提高脱硝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液氨的消耗量,大幅降低了能效改造成本,提升了脱硝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一种门式斗轮机非接触式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578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802209.5

    申请日:2023-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式斗轮机非接触式驱动装置,涉及门式斗轮机技术领域,包括机舱,所述机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机舱的前侧活动连接有舱门,所述舱门的前侧设置有爬梯,所述机舱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磁力驱动机构,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二,从而使伺服电机二通过转杆三带动磁盘二进行旋转,同时对磁盘二进行通电,利用磁铁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实现力的传递,从而使磁盘二带动磁盘一进行旋转,磁盘一通过转杆二带动齿轮进行旋转,由此使齿轮通过内环条带动斗轮机本体进行旋转,有利于实现磁盘二对磁盘一的动力无线传输和降低传动阻力,从而避免驱动装置元件之间的相互接触磨损和延长了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