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0936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09859.0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026 , H04B7/15535 , H04K3/825 , H04W72/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中继链路最优用户选择的协作加扰安全传输方法,在第一时隙,基于中继到目的用户链路选择一个基于接收信噪比最大的目的用户节点作为合法用户节点,其他用户节点作为窃听用户节点;所述信源节点发送信息到中继节点和目的用户节点,同时所述合法用户节点发送干扰信号到中继节点以及窃听用户节点;在第二时隙,中继节点采用可变增益放大转发协议将第一时隙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放大,并将该信息转发到目的用户节点;合法用户节点但继续发送干扰信号到中继节点和窃听用户节点。本发明通过中继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协作,使得窃听信道的接收信噪比降低,达到保障系统安全传输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515717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510859068.X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H04K3/00
Abstract: 本发明中的基于人工噪声加扰的协同中继安全传输方法,将整个传输过程分两个时隙完成,在第一时隙,信源将融合人工噪声的有用信息广播至中继和窃听者,广播前分别利用信源到中继信道的零空间正交基对人工噪声进行预编码,利用最大比发送策略对有用信息进行预编码;在第二时隙,中继对接收信息进行解码转发,同时,信源发送人工噪声干扰窃听者的接收,本发明中,由于对窃听者在两个传输时隙都进行加扰,可以有效地降低窃听者的接收信干噪比,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能,保障信息的安全传输,另外,为了提高系统功率利用率,通过计算出系统最优功率分配因子,可以通过对功率进行设定,从而以最低的功耗取得最优的系统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104422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23124.3
申请日:2014-07-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H04B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有限反馈的多天线非可信中继系统,以及一种基于有限反馈的多天线非可信中继系统的反馈比特数自适应选择的传输方法。模型是单中继的通信系统,包括发送信号源、非可信中继和合法接收节点。本策略中发送源仅需要知道信道量化于码本中的标号,而无需知道信道完全状态信息(CSI)。通过反馈比特数的合理选择,在达成接收信干噪比(SINR)阈值要求的情况下最小化安全中断概率,使系统兼顾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67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31224.6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Q4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频率时序残差网络的阿尔法因子挖掘方法及装置,包括:构建基于多频率时序残差网络的阿尔法因子挖掘模型并训练,得到经训练的阿尔法因子挖掘模型,阿尔法因子挖掘模型包括至少两个残差块、至少两个BN层和一个全连接层,每个残差块包括并行设置的GRU模型和LSTM模型;将不同频率的预处理后的特征数据输入到经训练的阿尔法因子挖掘模型,不同频率的预处理后的特征数据输入到不同的残差块中,分别经过GRU模型和LSTM模型,得到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并相加,得到残差块的输出特征,每个残差块的输出特征输入到对应的BN层,所有BN层的输出结果进行拼接,拼接后的特征输入全连接层,得到阿尔法因子的预测值,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50734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0930717.6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机中继抗干扰方法,包括:步骤1、搭建无人机协作通信网络,包括地面节点、源无人机、中继无人机、智能干扰机和固定干扰机;步骤2、将观察到的当前时隙的状态作为目标Q神经网络的输入,分析后得到所有动作的Q值,根据ε‑greedy策略来选择当前时隙的动作,计算当前时隙下的误比特率、信号干扰噪声比、中断率和效益,观察下一个时隙的状态,将经验e存放到经验池中,从经验池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经验更新Q神经网络参数θ;步骤3、依次对划分的时隙执行步骤2中的操作,并在每间隔固定时隙T更新一次目标Q网络的参数采用本发明上述方法可降低通信系统的误比特率和中断率,提高抗干扰性能,降低源无人机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242323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1312164.X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无人机辅助物联网抗敌意干扰方法,包括:建立抗敌意干扰攻防Stackelberg博弈模型,其中地面传感器节点、无人机和智能干扰机为博弈的三个参与者;推导所述抗敌意干扰攻防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中的博弈均衡点及其存在条件,所述博弈均衡点包括智能干扰机的最优干扰功率、无人机的最优发射功率、无人机的最优移动距离以及地面传感器节点的最优发射功率;在未知干扰模型的条件下,引入WoLF‑PHC算法动态优化地面传感器节点的发射功率、无人机的发射功率和无人机的移动轨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无人机辅助物联网抗敌意干扰方法和系统,通过及时调整无人机轨迹或者发射功率来抵抗干扰信号强度可变的智能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952598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811249636.4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H04W12/02 , H04W12/122 , H04L9/40 , H04B17/336 , H04B5/00
Abstract: 一种无线能量采集全双工主动窃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可疑通信网络的第一时隙,可疑信源S向可疑中继R发送可疑信息,同时主动窃听节点E对其可疑信息进行窃听,并发送人工噪声信号干扰可疑中继R接收可疑信息;2)在可疑通信网络的第二时隙,可疑中继R向可疑信宿D转发可疑信息,同时主动窃听节点E对其可疑信息进行窃听,并发送人工噪声信号干扰可疑信宿D接收可疑信息;3)主动窃听节点采用最大比合并的方式合并可疑通信网络两个时隙的可疑信息,且采用自干扰消除技术获得最终可疑信息。本发明将全双工技术和人工噪声加扰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在主动窃听节点上,通过无线能量采集技术进行供能,具有良好的窃听能力、有效干扰可疑通信网络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1181610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1911249589.8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nventor: 赵睿
IPC: H04B7/0456 , H04B7/06 , H04B7/08 , H04B7/155 , H04B17/336 , H04L5/14 , H04W12/03
Abstract: 结合信宿迫零加扰的非可信中继全双工传输方法和系统,信源A发送保密信号x至全双工中继R,信宿B同时发送人工噪声干扰信号v至全双工中继R;全双工中继R接收到yR,并采用放大转发协议转发信号xR=βyR至信宿B,β为放大转发因子;信宿B采用最大比接收策略设计接收向量r=gB,接收信号为yB=rH(gBxR+nB),nB为信宿B的NBr×1维加性白高斯噪声向量,NBr为接收天线数量。本发明提升了传输效率且有效地降低了窃听节点对保密信号的接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74297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1625785.6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nventor: 赵睿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包括模式切换模块,用于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来切换收发机上各天线的工作模式;接收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接收工作模式时,在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发送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发送工作模式时,将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各发送天线上进行发送;闲置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闲置工作模式时,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方法,本发明优点:可实现传输性能的明显提升,同时可以最大化系统和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31492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085834.2
申请日:2020-02-1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可信中继网络系统及其安全传输方法,其中非可信中继网络系统包括:信源,仅配置单根天线;信宿,被设置为全双工节点,且配置了两根天线,之一被选择用于接收直达的信源信息和转发的中继信息,另一被选择用于发送干扰信号;非可信中继节点,被设置为全双工节点,且配置了两根天线,之一被选择用于接收信源信息和所述干扰信号,另一被选择用于转发中继信息;其中,所述干扰信号用来干扰所述非可信中继节点的窃听。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非可信中继网络中的协作中继节点可能会利用成窃听端,从而使系统的安全传输性能达不到理想状态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