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1710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573119.2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分布式复合储能协同控制方法,控制器包含虚拟阻抗下垂控制的一次控制和二次电压恢复控制;虚拟阻抗下垂控制包括虚拟电阻和虚拟电容下垂控制,能够实现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自动地进行高低频功率分配;二次电压恢复控制分为分布式的母线电压恢复控制,其通过相邻蓄电池间的通讯实现平均电压水平达到额定值,和分散式的超级电容器端电压恢复控制,其实现超级电容器自身电压的恢复以保持充足的电量去应对下一暂态过程。本发明能够在不需要通讯情况下,实现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之间的高低频功率分配,在稀疏通讯网络下,实现母线电压恢复和超级电容器端电压恢复,有效降低通讯需求,提升系统的灵活性、鲁棒性和可拓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89388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210664005.9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IPC: H02J3/36 , G06F30/20 , G06F17/14 , G06F17/15 , G06F111/1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LCC‑HVDC系统的线性周期时变模型建立方法和装置,属于电力系统电磁动态建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整流站、逆变站、直流网络原始数学模型中的开关函数进行傅里叶级数展开,在展开式的稳态周期轨迹上线性化得到整流站、逆变站和直流网络的线性周期时变模型;在控制系统、交流网络原始数学模型的稳态周期轨迹上线性化得到控制系统和交流网络的线性周期时变模型;整合整流站、逆变站、直流网络、控制系统和交流网络的线性周期时变模型,得到系统整体的线性周期时变模型。本发明能够准确反映系统开关过程、锁相环等环节的动态特性,同时具有复杂程度低、适用于实际大规模电力系统电磁稳定性分析的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518715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1117058.5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区域电网振荡源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首先绘制近似“电气节点虚拟平面地图”,然后生成卷积神经网络自适应电网平面化扰动图像,最后基于ConvLSTM网络设计构建基于ConvLSTM网络的振荡源风险分析时空分布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能够将立体电网结构近似刻画成为可接受的平面图形,简化了数据编码形式。2、能够结合具体电网结构特点以及季节性的差异,对图形数据进行有效压缩,提高了训练效率。3、能够大幅提高振荡源识别、预测的速度。4、模型预测结果区域电网振荡源风险数量影响,在区域电网振荡源风险数量较大的时段,预测效果会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78396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32083.1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发电单元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根据分布式发电单元的频率偏差、分布式发电单元与相邻节点之间交换的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差值以及频率控制的中间变量的差值,建立频率控制函数调节频率控制信号;且根据分布式发电单元的电压偏差、分布式发电单元与相邻节点之间交换的无功功率与无功功率下垂系数乘积之间的差值以及电压控制的中间变量之间的差值,建立电压控制函数调节电压控制信号;采用电压控制信号补偿分布式发电单元端口母线电压,且采用频率控制信号补偿分布式发电单元的频率参考值;本发明避免了电压观测器计算误差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516887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710659849.3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直流微电网复合储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对超级电容器的控制和对蓄电池的控制。对超级电容器的控制包括平均电压控制和端电压一致控制:平均电压控制可以使得直流复合储能出口处的平均母线电压达到额定值,从而提升系统整体的电压水平;端电压一致控制可以保持超级电容器端电压相同,实现均衡出力。对蓄电池的控制包括超级电容器端电压控制和荷电状态(SoC)控制:超级电容器端电压控制可以维持超级电容器端电压水平;SoC控制使得蓄电池的输出功率按SoC分配,避免单个蓄电池过充过放。本发明解决了复合储能的分布式控制问题,适用于多复合储能系统(HESS)并联的直流微电网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0212516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12959.9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时延的直流微电网储能分布式控制方法,它包括基于下垂控制的一次控制,和基于PI一致性算法以及散射变换的二次控制。能够实现分布式储能的功率分配和平均母线电压的恢复控制。传统的储能分布式控制依赖于基于平均一致性算法的电压观测器来估计系统的平均母线电压,从而实现对平均母线电压的控制;本发明所提的储能分布式控制方法能够克服传统电压观测器在有时延情况无法准确估计系统平均母线电压的缺陷,将平均母线电压控制转换为一个优化问题,通过引入散射变换,使控制器在有时延的情况下依然能能够保持稳定,同时使系统平均母线电压收敛到额定值,且保证储能之间的输出功率按预设的比例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0750827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659935.4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J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直流微电网控制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次控制单元和二次控制单元;该方法包括一次控制和二次控制;一次控制采用传统的下垂控制;二次控制包括稳态电压偏差控制和多源负荷均流控制,均采用自适应动态规划实现,使得分布式电源出口的稳态电压误差在要求精度以内,提升系统的电压水平;同时使得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平均分配,减少环流在电力电子器件内部的能量损耗。本发明弥补了传统的固定下垂系数控制无法适应系统中线路阻抗以及系统运行状态变化的缺陷,同时自适应动态规划控制器,不需要对非线性系统建立精确地模型,仅需要通过外界的评价信号进行就可以实现在线自适应学习。
-
公开(公告)号:CN107017615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366027.6
申请日:2017-05-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10 , H02J7/34 , H02J200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一致性的直流电弹簧分布式控制方法及系统,其系统包括一次控制单元和二次控制单元;其方法包括一次控制和二次控制;一次控制采用传统的下垂控制;二次控制包括SoC控制和平均电压控制,均采用一致性算法,使得DC‑ESs出口处的平均母线电压达到额定值,从而整体提升系统的电压水平;并使得DC‑ESs的输出功率按SoC分配,避免单个储能电池的过充或过放;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解决了分散式控制存在控制误差的问题,且不需要集中式控制所必需的中央控制器,实现了“即插即用”,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鲁棒性和可拓展性,适于多DC‑ESs并联的直流微网系统;并可扩展到其他多电源并联的微网系统的应用中,用于提升并联型DC‑ESs稳定直流母线电压的效果以及优化电弹簧的工作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5983507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310269990.8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F18/241 , G06N3/044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送端源电网断面宽频振荡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通过循环采样制对单一的PMU量测采样进行宽频分析,并制定相应日宽频振荡四档时间序列数据结构,以极大压缩宽频振荡源分析的数据量,提高分析效率;通过动态典型PMU监测点选点算法,以进一步压缩源端电网的宽频振荡分析数据量,尤其是在保证一定宽频振荡分析质量的基础上,将分散在各个PMU上的同时标海量宽频数据传输至区域电网中央控制分析器;通过模糊处理,较为客观的表达区域源端电网在评估方面的量化难度,提高了风险评估的表达能力;通过LSTM网络能够实现对模糊时间序列的有效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9835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269990.8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F18/241 , G06N3/044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送端源电网断面宽频振荡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通过循环采样制对单一的PMU量测采样进行宽频分析,并制定相应日宽频振荡四档时间序列数据结构,以极大压缩宽频振荡源分析的数据量,提高分析效率;通过动态典型PMU监测点选点算法,以进一步压缩源端电网的宽频振荡分析数据量,尤其是在保证一定宽频振荡分析质量的基础上,将分散在各个PMU上的同时标海量宽频数据传输至区域电网中央控制分析器;通过模糊处理,较为客观的表达区域源端电网在评估方面的量化难度,提高了风险评估的表达能力;通过LSTM网络能够实现对模糊时间序列的有效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