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4739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344011.X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山区风场模拟技术领域,并公开了喀斯特地貌下孤立山峰上空风场模拟范围选取方法,在孤立山峰Ⅰ和孤立山峰Ⅱ相同的来流风速入口条件下,无其他山峰扰动下,孤立山峰Ⅱ的尾流风速vo1减去被孤立山峰Ⅰ扰动后的孤立山峰Ⅱ的尾流风速vo2的值,沿孤立山峰高度方向的积分小于或等于5%时,则孤立山峰Ⅰ对孤立山峰Ⅱ的影响忽略不计,以此方式,逐一得到各孤立山峰Ⅰ对孤立山峰Ⅱ的影响半径,从而实现孤立山峰Ⅱ上空风场模拟范围选取。本发明适用对象为地表主要为众多孤峰组成的地貌形态,方法简便,计算结果真实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484234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410670758.6
申请日:2014-11-21
IPC: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PU的多波前潮流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1)波前矩阵链异步并发执行;2)CPU‑GPU间任务的分配;3)GPU上矩阵乘法、减法算法的优化。波前矩阵链采用异步并发执行的模式处理,GPU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根据矩阵的大小决定采用CPU还是GPU处理,使得单个矩阵的处理时间最少,结合波前矩阵链的异步并发执行,能尽可能的减少CPU、GPU的空闲等待时间;在GPU上对矩阵乘法、减法进行优化,并适时的利用shared memory,使程序的性能达到最优。上述3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显著地提升分解矩阵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87107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40595.4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刀具相关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智能铣削刀具的无线传输系统,其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及谐振耦合线圈。所述发射端用于将PC端的指令数据基于近场耦合原理无线传输给所述接收端或者将来自所述谐振耦合线圈的状态数据处理后传输到所述PC端,所述PC端根据所述刀具状态信息发出指令数据到所述发射端;同时,所述发射端用于将接收到的电能基于磁场感应原理无线发送到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设置在所述铣削刀具的刀柄上,其与设置在所述刀柄上的状态监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状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铣削刀具的状态数据并将所述状态数据传输给所述接收端。本发明的无线传输系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集成度及监测效率,减小了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2158557B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110090659.7
申请日:2011-04-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云存储环境下的安全策略分解与验证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库、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策略评估模块、资源与访问控制策略调整模块、敏感信息过滤词库管理模块和审计模块;其中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包括资源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协作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其中协作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包括协作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以及协作策略分解优化模块,资源与访问控制策略调整模块包括资源调整模块和访问控制策略调整模块。本发明对云存储环境的安全策略进行了分解与验证,使得策略以及策略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同时存储到云终端上,同时保证了参与协作的服务方访问控制策略中的敏感信息不被泄漏。本发明系统具有安全性强、执行效率高、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56833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090645.5
申请日:2011-04-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构建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库、权重模块、角色模块、约束模块、结果显示模块、用户权限分配管理模块和审计管理模块;其中权重模块包括相似度模块和权重计算模块,角色模块包括角色生成模块和角色层次生成模块,约束模块包括角色约束模块、权限约束模块、用户约束模块和互斥约束模块,结果显示模块包括角色显示模块、约束显示模块和结果调整模块。本发明对用户权限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度量、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的约束进行了生成,从而提高了角色的准确性和系统的安全性。本发明系统可以实现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的构建,保证了构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构建。本发明系统具有安全性强、可解释性强、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58557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90659.7
申请日:2011-04-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云存储环境下的安全策略分解与验证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库、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策略评估模块、资源与访问控制策略调整模块、敏感信息过滤词库管理模块和审计模块;其中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包括资源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协作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其中协作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包括协作策略分解与验证模块以及协作策略分解优化模块,资源与访问控制策略调整模块包括资源调整模块和访问控制策略调整模块。本发明对云存储环境的安全策略进行了分解与验证,使得策略以及策略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同时存储到云终端上,同时保证了参与协作的服务方访问控制策略中的敏感信息不被泄漏。本发明系统具有安全性强、执行效率高、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2001078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01745.5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计算机存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队列的纠删码条带更新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原始条带中数据块的基本元数据信息;基于所述基本元数据信息,将所述数据块放入不同的预设编码队列,所述不同的预设编码队列包括高频更新编码队列、低频更新编码队列和无更新编码队列;基于不同的预设编码队列中的数据块,分别使用不同的预设生成策略生成条带。该方法可以降低纠删码条带更新对全闪集群中SSD盘的寿命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154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587962.7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7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N3/126
Abstract: 一种考虑集中充电模式下的配电网换电站选址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CCS负荷模型求解得到中央充电站(CCS)一天的总功耗;构建二元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得出电池换电站(BSS)的最佳布局以及规模;根据中央充电站(CCS)一天的总功耗,利用MATPOWER求得中央充电站(CCS)每日功率曲线,将中央充电站(CCS)每日功率曲线作为输入,代入搭建好的遗传算法模型中求出最佳的网络加固模型;综合上述三个模型结果,根据整体最优目标函数,选取最优的方案组合。将配电网换电站选址规划问题划分成CCS负荷预测、BSS选址规划、配电网加固三个部分求解,鲁棒性更好,也极大地降低了换电站规划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57224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429033.3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R31/367 , G06F17/11 , G06F17/10 , G06F17/16 , G01R31/389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SOC与模型参数联合估计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全钒液流电池简化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用于表征等效内阻、极化内阻、极化电容与电池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采用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算法,通过实时测量的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池端电流和电压,以及估计的全钒液流电池的SOC,估算全钒液流电池简化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得到全钒液流电池的等效内阻、极化内阻、极化电容的估算结果;同时实时测量的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池端电流和电压,采用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全钒液流电池的SOC。本发明可以避免全钒液流电池模型参数辨识与SOC估计过程的数据饱和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8299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19830.3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B5/369 , A61B5/372 , A61B5/383 , A61B5/38 , A61B5/386 , A61B5/389 , A61B5/395 , A61B5/397 , A61B5/00 , A61N1/36
Abstract: 针对于针对脑卒中术后用户(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估需求,本申请脑卒中的术后康复评估系统通过采集的头部的脑电信号和前臂的表面肌电信号,以此达到识别、还原脑卒中术后用户的人体手部运动意图,接着再通过功能性电刺激系统刺激对应肌肉的收缩来实现人体手部运动意图,此时则可以继续结合前臂处采集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信号来实时评估脑卒中术后用户的肌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对大脑运动指令的响应程度,实现更为深层的康复效果评估目标,由此提供了一套可以显著提高评估精度的评估系统,有助于为脑卒中术后用户的康复训练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指导,进而有助于重建大脑到肢体的神经环路,有助于脑卒中术后用户更快、更为稳定地恢复健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