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梯度结构的辐射制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90301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84757.8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辐射制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新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辐射制冷涂层,所述涂层包括共混的聚合物黏合剂和无机粉体,所述聚合物黏合剂在中红外波段发射率高于0.85,所述无机粉体在太阳光谱波段反射率高于0.85,在远离辐射面方向上,聚合物黏合剂含量逐渐降低,无机粉体的含量逐渐升高。这样可以保证涂层中大量的聚合物黏合剂在上,无机粉体在下,由于聚合物黏合剂用于中红外光谱的发射,而无机粉体主要用于反射太阳光谱,因此,能够保证良好的制冷效果。同时,聚合物黏合剂和无机粉体为一体的涂层,能够防止两层材料叠层导致的起皮、脱层等问题,实现了结构上的平衡过渡进而结构稳定的效果。

    一种碱性全铁液流电池容量恢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502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125849.5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流电池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碱性全铁液流电池容量恢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对以亚铁氰化物、铁/多羟基螯合物分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碱性全铁液流电池,当该碱性全铁液流电池表现为譬如20%以下的容量衰减时,向该流电池的负极电解液中通入足量的氧气,并且通过该氧气将电池负极积累的充电态氧化转变为放电态,由此可实现电池的容量恢复。通过本发明,能够使得全铁液电池因正负极间窜液导致的容量衰减得以接近100%的恢复,同时构成一种简单快捷、低成本且有效的全铁液流电池维护方案。

    一种具有白天被动制冷功能的结构色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153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184256.2

    申请日:2021-02-10

    Inventor: 刘沛 段将将 周军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新材料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具有白天被动制冷功能的结构色涂层,该涂层由以无机粉体为核、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壳而组成的大量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周期性排列而组成;其中无机粉体被设定为太阳光谱波段反射率高于0.85,高分子聚合物被设定为中红外波段发射率高于0.85,并且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呈周期性排列。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无机粉体核保证涂层仅吸收极少的太阳光能量,而高分子聚合物壳保证涂层能持续向外发射能量,这种无机粉体在内、高分子聚合物在外的核壳结构提供了优异的制冷效果;与此同时,复合微球呈周期性排列还具备光子带隙的特性,使涂层在不同方向反射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可见光,从而显示出所需的结构色。

    一种具有长余辉发光性能的辐射制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153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184247.3

    申请日:2021-02-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长余辉发光性能的辐射制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涂层包括辐射制冷层,还包括设置于该辐射制冷层表面的长余辉发光层;辐射制冷层通过在中红外波段范围内的热辐射,以及同时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的光反射而实现制冷;长余辉发光层中含有长余辉发光材料,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吸收峰位于太阳光波段之间,发射峰位于可见光波段之间;使用时,长余辉发光层吸收太阳光能量,并将其转换为容易被所述辐射制冷层反射的可见光,从而减少了辐射制冷层吸收的能量,提高了辐射制冷层的辐射制冷功率;另一方面,经辐射制冷层反射的能量进一步被所述长余辉发光层吸收并发光,从而提高了所述长余辉发光层的发光效率。

    一种具有白天被动制冷功能的结构色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153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84256.2

    申请日:2021-02-10

    Inventor: 刘沛 段将将 周军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新材料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具有白天被动制冷功能的结构色涂层,该涂层由以无机粉体为核、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壳而组成的大量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周期性排列而组成;其中无机粉体被设定为太阳光谱波段反射率高于0.85,高分子聚合物被设定为中红外波段发射率高于0.85,并且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呈周期性排列。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无机粉体核保证涂层仅吸收极少的太阳光能量,而高分子聚合物壳保证涂层能持续向外发射能量,这种无机粉体在内、高分子聚合物在外的核壳结构提供了优异的制冷效果;与此同时,复合微球呈周期性排列还具备光子带隙的特性,使涂层在不同方向反射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可见光,从而显示出所需的结构色。

    纳米纤维膜及制备方法、纳米纤维过滤膜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55800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405638.5

    申请日:2020-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纳米纤维膜及制备方法、纳米纤维过滤膜及制备方法,纳米纤维膜包括聚合物A、B、C,聚合物A、B、C的百分数分别为55~70%、25~45%、0.5~3%;聚合物A的带电性强于聚合物B,聚合物B的抗油性强于聚合物A,聚合物C为水溶性聚合物。由于聚合物A占比较大,因此可以保证带电性,再加上抗油性较强的聚合物B,可以得到合适的带电性和抗油性,减小带电性和抗油性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添加的水溶性聚合物C具有疏油性,从而可以提升整体的抗油性,并且控制聚合物C的质量占比在0.5~3%内,避免了亲水性过强导致的静电荷被空气中水分中和而失效,因此,该配比下获得的纳米纤维膜可以同时具有优良的带电性与抗油性。

    辐射制冷膜及制备方法、辐射制冷玻璃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39328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11090292.4

    申请日:2020-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辐射制冷膜及制备方法、辐射制冷玻璃及制备方法,膜依次包括透明发射体和透明反射体,透明发射体在中红外光波长范围中具有高发射率,在可见光波长范围中具有低吸收率和高透过率,透明反射体在近红外太阳光波长范围中具有高反射率;在可见光波长范围下,空气、透明发射体和透明反射体三者的有效折射率逐渐增加。透明反射体来反射近红外太阳光,可以避免其透过膜体,加剧制冷能耗,利用透明发射体来实现高效的辐射制冷,在此基础上,控制透明发射体与透明反射体之间的折射关系,可以使二者结合起来既保证可见光高度透明,不影响采光,且同时实现高效的制冷效果。

    用于热法海水淡化的电荷梯度水凝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4427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86992.8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热法海水淡化的电荷梯度水凝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在所述电荷梯度水凝胶膜的截面上,电荷浓度呈连续梯度分布。与传统的多孔疏水膜和传统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蒸发器相比,由于水凝胶中的聚合物网络对液态水的束缚作用和排盐效应,水凝胶膜具有抵抗有机污染和无机盐垢污染的性能,并且,在截面方向上可形成渗透压泵效应,因此,提供了更快的输水速率和更强的排盐效应,可实现更高的产水量和更强的抗污染性。对超高盐浓度的污水也可进行长时间的稳定处理,甚至实现零液体排放。

    一种热化学电池及器件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20406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111399585.5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化学电池及器件,包括:具有溶解度温敏性的热敏性晶体和热敏性晶体的饱和溶液;热敏性晶体分散于热敏性晶体的饱和溶液中,热敏性晶体为含有氧化态组分的晶体或含有还原态组分的晶体,热敏性晶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热敏性晶体的饱和溶液含有氧化还原对组分或含有氧化还原对组分中氧化态组分,且含有能够诱导热敏性晶体的饱和溶液生成热敏性晶体的离子添加剂。基于本发明的热化学电池的电解质,实现了塞贝克系数和电导率的提高以及热导率的降低,从而大幅提高了该电解质的热电转化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热化学电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碱性的锡负极电解液及碱性锡铁液流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25407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46042.0

    申请日:2023-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锡负极电解液及碱性锡铁液流电池。所述锡负极电解液,包括摩尔比大于1:1的多羟基有机物以及锡元素;在所述锡负极电解液处于放电状态时,所述锡元素被氧化,并与所述锡负极电解液中的OH-结合为锡酸根离-子或亚锡酸根离子,且在放电完成时游离OH 离子的最低浓度为0.1 mol/L;所述多羟基有机物包含的羟基的数量为3或者以上,用于防止形成锡酸根离子或亚锡酸根离子的过程中锡的团聚沉淀。本发明一方面利用多羟基有机物对含锡离子的分散作用,避免碱性高浓度下含锡离子的快速团簇而产生不可逆的含锡沉淀物;另一方面,通过多羟基有机物的引入改变微观下含锡离子周围的溶剂化结构,从而提升含锡离子与锡金属之间的氧化还原沉积反应动力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