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92595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097706.9

    申请日:2015-03-05

    Inventor: 周爱姣 张玉 陶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反应柱、曝气器、给水器和出水器;所述反应柱竖直设置,其下方设有给水器,底部设有曝气器,其上方设有出水器,所述反应柱内按照水流方向从下到上方向,依次包括活性污泥净水区,生物膜净水区和清水区;所述活性污泥净水区和生物膜净水区之间设有透水隔泥的承托层。所述系统包括多个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串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启动阶段:将活性污泥注入所述污水处理系统中各污水处理装置的反应柱活性污泥区,进行闷曝;(2)连续运行阶段:按照如下原则调整:运行时间越长,进水量越大,曝气量越大。本发明负荷能力强,反冲洗周期长,能耗及污泥排放低。

    一种多源典型有机固废协同热解资源化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0365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99550.7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源典型有机固废协同热解资源化模拟方法,包括系统模拟流程图建立、组分设定及物性方法选择、参数输入及模拟运行、分析工具应用、模型验证五个步骤,用于分析农林源、工业源、城市源多种复杂来源典型有机固废的协同比例、热解温度、干燥后原料含水率对生物质炭产率、二氧化碳产量、污染气体产量的影响,优化了多源有机固废协同热解工艺,减少了资源投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了固废资源化效率,增加了系统经济效益。

    一种Z型磁性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359633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34842.9

    申请日:2020-03-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Z型磁性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其中制备方法是先将纳米TiO2与氯化铁水溶液和氯化亚铁水溶液进行加热回流反应生成TiO2/Fe3O4;然后将TiO2/Fe3O4与硝酸镉和硫脲一同进行水热反应,生成Z型磁性的CdS/Fe3O4/TiO2复合光催化剂。本发明通过对复合物的组成、制备方法的整个工艺流程设计等进行改进,以磁性Fe3O4作为磁性中心,能够通过外部磁场回收光催化剂,同时拓宽了TiO2的光响应范围;此外,Fe3O4作为电子空穴陷阱,促进了Z型电子传输机制的形成,优化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保持光生载流子的氧化还原能力,同时减少了CdS的光腐蚀过程。

    一种用于回收水中磷的凝胶、其制造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93923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51981.5

    申请日:2016-12-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水中磷的凝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乙烯醇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Ⅰ;将海藻酸钠完全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Ⅱ,将氢氧化镧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Ⅲ,然后将溶液Ⅰ、溶液Ⅱ和溶液Ⅲ混合形成混合液Ⅰ;2)将得到的混合液Ⅰ加入混合液Ⅱ中,以让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交联反应形成聚合物互穿网络结构并使氢氧化镧包埋在聚合物互穿网络结构中,从而获得凝胶;3)将得到的凝胶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本发明利用海藻酸钠的易成球性、聚乙烯醇的稳定性和氢氧化镧对磷的亲和性,通过将氢氧化镧包埋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共聚物中,制得一种环境友好型回收磷的材料。

    一种用于吸附重金属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330787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73443.6

    申请日:2015-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重金属的水凝胶,所述水凝胶为2-乙烯基-4,6-二氨基-1,3,5-均三嗪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以1:3~2:3的摩尔比组成的共聚物,所述水凝胶为多孔结构,且所述多孔结构的孔径为12μm~28μm,所述2-乙烯基-4,6-二氨基-1,3,5-均三嗪的部分胺基与三嗪基通过氢键形成六元环结构,从而增强了水凝胶的机械强度,所述水凝胶中的磺酸基用于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同时所述水凝胶中的胺基,用于螯合重金属离子。所制备的水凝胶具有多孔的网络结构,有利于水分子的扩散和重金属的吸收,同时具有较好的循环吸附特性,多次使用,更加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