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93048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553401.0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7C255/42 , C07C253/30 , C07D209/56 , H01L51/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具有优良加工性的芳香胺-富勒烯衍生物受体材料,以及该类芳香胺-富勒烯衍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的一类芳香胺-富勒烯受体材料具有以下结构:柔性链长度为1-20的整数;芳香胺支链结构是通过点击反应引入强吸电子的腈基基团。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2+2]点击化学无需铜等重金属离子做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环保性,是一种成本低廉、不加催化剂、产率高、产物分离简单的环保高效的绿色化学合成方法。另一方面,合成的芳香胺-富勒烯衍生物材料不仅具有易于加工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和能级可调等优点。未来有望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775325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301330.5
申请日:2012-08-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7C233/65 , C07C233/75 , C07C231/12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芘类对称盘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该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其中n为1-20的整数。该化合物制备方法包括:酰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Sonogashira偶联反应,脱三甲基硅反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芘类对称盘状化合物具备特殊的盘状共轭结构,使其具有很好的光致发光效应。除此之外,侧链中酰胺基团的引入使得制备的盘状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盘状分子的π-π堆积,增强其有机电致发光效应。再次,其较强的侧链可修饰性,使得此类化合物可以接不同的共轭基团及生色基团,为新型高效发光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该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3012246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10553102.7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7D209/56 , C07C253/30 , C07C255/40 , H01L51/30 , H01L51/4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双支链芳香胺及其衍生物和制备方法涉及一类场效应晶体管应用的具有优良加工性的富勒烯衍生物n型半导体材料以及该类富勒烯衍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的一类富勒烯衍生物材料具有以下结构特征,4支长度可控的柔性链(长度为1-20的整数);芳香胺支链结构结合了点击反应并引入了强吸电子的腈基。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利用腈基的相互作用克服了富勒烯材料成膜性差的缺点,获得了成膜性优良的富勒烯薄膜,并利用该薄膜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特性,从而制备出高效稳定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此外,制备的富勒烯衍生物材料不仅具有易于加工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能级可调等优点,未来有望作为n型半导体材料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044244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310001041.8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7C65/28 , C07C51/367 , C07C229/52 , C07C227/10 , C07C255/41 , C07C253/30 , C09B5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芘类D-π-A型不对称盘状染料化合物,以及该芘类衍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类不对称芘类衍生物材料的长度可控的柔性链作为给体(烷基或烷氧基苯乙炔类、双烷基苯胺类);带羧基的侧链作为受体(苯甲酸或类氰基丙烯酸类)。所述的芘类盘状化合物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突出优点为合成、分离简单,成本低廉且具有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等。此外,通过偶联反应加入吸电子和给电子集团,形成不对称D-π-A型盘状染料化合物;通过给、吸电子集团位置的控制,克服了染料分子聚集而引起的效率降低问题。该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和光电转换效率,该类化合物才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993749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419872.2
申请日:2012-10-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高浓度纳米金属氧化物的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它主要成分包括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和纳米级三氧化二铝,所属纳米级金属氧化物的粒径范围在30-50nm间。本发明突出优点在于合成出一种新型的偶联剂,并将其与钛酸酯偶联剂NDZ-130复配对所制备的α-Al2O3超细粉末进行了表面改性修饰,从而使改性后的纳米颗粒能够以较高的质量分数(可达30wt%)均匀稳定的分散在基体聚酰亚胺膜中。由于本发明采用以上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较好的克服当前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制作中很难均匀地掺入高浓度纳米金属氧化物,同时保证膜的机械性能不下降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775325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301330.5
申请日:2012-08-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7C233/65 , C07C233/75 , C07C231/12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芘类对称盘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该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其中n为1-20的整数。该化合物制备方法包括:酰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Sonogashira偶联反应,脱三甲基硅反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芘类对称盘状化合物具备特殊的盘状共轭结构,使其具有很好的光致发光效应。除此之外,侧链中酰胺基团的引入使得制备的盘状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盘状分子的π-π堆积,增强其有机电致发光效应。再次,其较强的侧链可修饰性,使得此类化合物可以接不同的共轭基团及生色基团,为新型高效发光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该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2516185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362251.0
申请日:2011-11-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7D249/06 , C07C255/42 , C07C253/30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并菲类不对称型盘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该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其中n为1-20的整数。该化合物制备方法包括:苯并菲的傅克酰基化反应,溴代反应,Sonogashira偶联反应,去三甲基硅反应或接溴代链反应、点击化学反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苯并菲类不对称盘状化合物具备特殊的盘状共轭结构,使其具有很好的光致发光效应。除此之外,其较强的侧链可修饰性,使得此类化合物可以接不同的共轭基团及生色基团,为新型高效发光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该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2061179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94629.5
申请日:2010-12-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K19/32 , C07C49/796 , C07C45/6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芘类不对称型双轴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具有典型的柱状六方相盘状液晶织构。该化合物制备方法包括:芘的傅克酰基化反应,中间产物溴代反应,Sonogashira偶联反应,去三甲基硅反应,接溴代链反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芘类不对称盘状液晶化合物具备双轴取向,即以盘为轴和以不对称棒状分子链为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不对称的盘状液晶化合物更容易形成双轴向列相盘状液晶。双轴向列相盘状液晶具有更快的刷新率及低能耗的优点。并且该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荧光性,因此该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68599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943536.1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8J5/18 , C08L101/12 , C08L35/02 , C08L33/14 , C09K19/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温度梯度法制备宽波段反射液晶薄膜的方法。首先将表面取向溶液涂在透明基板表面,然后烘干、摩擦取向、胶合组装成液晶器具。再调制一定比例的液晶、手性掺杂材料、可聚合单体、光引发剂等组成的温度响应性液晶预聚体,在混合均匀后灌注到液晶器具之中。然后引发液晶预聚体中单体聚合的同时,通过控制液晶薄膜上下表面的温度差,在液晶薄膜的内部形成温度梯度,从而诱导手性分子螺旋扭曲力的变化以及液晶的相转变等方式来产生螺距的梯度分布或者不均匀分布。通过原位聚合对液晶薄膜内螺距进行网络固定,从而实现宽波段反射的效果。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调控范围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65685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254748.9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D151/00 , C09D129/04 , C08J7/04 , C08L67/04
Abstract: 一种宽波反射的柔性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柔性光学薄膜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聚合物分散和稳定液晶(PD&SLC)共存体系,将小分子向列相液晶、非液晶性光可聚合单体(NLCM)、液晶性光可聚合单体(LCM)、手性化合物、两种紫外光吸收染料、阳离子光引发剂和自由基光引发剂混合材料混合均匀。先采用接近式通过光掩膜进行第一步的254nm UV辐照,形成网格状的PDLC的柔性区;再拿掉光掩膜,进行第二步365nm的UV辐照,再形成PSLC的宽波反射区,这样就形成了PD&SLC。由于调配适当质量比例的两种紫外光吸收染料,两步光聚合都会造成手性化合物的迁移,形成液晶分子的螺距梯度分布,进而形成宽波反射薄膜。本发明材料易得,来源丰富,且工艺简单,易于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