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32343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358859.3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模拟森林坡面枯落物层水文动态的测量装置,包括枯落物承接框架、第一测量装置与第二测量装置,枯落物承接框架第一端设有可伸缩的第一支撑件,第二端设有可伸缩的第二支撑件,第一端为开口结构,并与第一测量装置连接;枯落物承接框架上铺设承接筛网,承接筛网上方设有降水装置,承接筛网下方设有集水袋,集水袋底部设有与第二测量装置连接的出流口。本发明通过可伸缩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调节枯落物承接框架的倾斜度,模拟不同坡度;通过第一测量装置与第二测量装置测定垂直下渗量和沿坡面产生的侧向迁移量,从而间接测定在不同降雨条件与不同坡度条件下枯落物层的截留量,对坡面枯落物层对降雨的分配进行动态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96734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75378.3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 , C02F2203/006 , C02F2203/008 , C02F230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绿池装置,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框架侧边和框架底板,所述框架底板上设置有底板开孔;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内部,且所述隔板将所述框架主体分隔为框架上部分和框架下部分;浮球,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框架下部分中;生物基质,所述生物基质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且所述生物基质位于所述框架上部分中;以及植物,所述植物设置在所述生物基质中。本发明的生物绿池装置设置了隔板将框架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用来放置生物基质以及植物,下部分放置了浮球;浮球本身的质量较小,但是体积较大,因此浮球可以对生物绿池装置提供较大的浮力,这样可以适当减小框架主体本身的厚度,从而降低框架主体的占地面积,提供更好的景观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387309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210141629.9
申请日:2012-05-0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河流生态系统控制水体污染的方法,采用生物膜法和物理吸附法相结合的组合方法的方法对水体污染进行控制,所述组合方法通过同一个装置实现。所述用于该方法的装置由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装置和物理吸附处理装置组合而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挂膜成功的陶粒装入网袋制成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装置,其能够在气候较为温暖的季节起到良好的净化水体的作用;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使用其中的物理吸附处理装置来吸附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及磷将能有效的控制水体污染,可适用于全年自然条件下使用,而且原料易得,不产生二次污染,成本更为经济,更便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14451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710428934.9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孔隙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探测土壤生物孔隙结构和种类的方法,以及该方法使用的探测装置。方法包括:挖掘带竖直剖面的坑;在竖直剖面上确定待探测区域;筛选出区域内待探测的生物孔隙;通过窥视单元获取各生物孔隙的探测数据;记录所述探测数据;依据探测数据对生物孔隙进行分类;在垂直竖直剖面的方向且与竖直剖面相隔设定距离的位置处重新制取竖直剖面;重复上述探测步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操作过程简单、成本低,且不会对土壤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适用于多种土地状况的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14451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28934.9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孔隙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探测土壤生物孔隙结构和种类的方法,以及该方法使用的探测装置。方法包括:挖掘带竖直剖面的坑;在竖直剖面上确定待探测区域;筛选出区域内待探测的生物孔隙;通过窥视单元获取各生物孔隙的探测数据;记录所述探测数据;依据探测数据对生物孔隙进行分类;在垂直竖直剖面的方向且与竖直剖面相隔设定距离的位置处重新制取竖直剖面;重复上述探测步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操作过程简单、成本低,且不会对土壤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适用于多种土地状况的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163054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051344.0
申请日:2013-02-1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包括步骤:1)用采样装置在土壤采样地点采样,将土壤样品密封;2)采样装置和土壤样品一同浸入水中12小时,然后置于粗砂中12小时;3)土壤样品上方保持固定高度的液面注水,记录土壤样品下方水流出的时间、速度和水量,直至水流出的速度为恒定值;4)计算土壤样品的大孔隙结构参数,并与水分下渗率进行关系拟合。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装置简单,保持定水头,且可人为控制水头高度,分层取土样,环刀保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计算得到分层土壤大孔隙半径及密度,并进行关系式拟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018795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210585885.7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W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枯落物截持降雨的测定装置,具体包括:枯落物承接网、漏斗、导流管、集流筒、第一称量装置和第二称量装置,所述枯落物承接网完整搭于所述漏斗的上口上,且所述枯落物承接网的直径等于所述漏斗的上口直径,所述漏斗的下口与所述导流管的一端接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集流筒中,所述漏斗通过支撑装置放置在所述第一称量装置上,所述集流筒放置在所述第二称量装置上,保证枯落物层原状结构不被破坏,同时保证雨滴落在枯落物上的终速与现实情形相符,使得测得的截留量更加精确,还能进行连续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267703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153299.X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地表覆盖物水土流失量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布设径流小区;S2、在所述径流小区均匀覆盖地表覆盖物;S3、记录所述径流小区的产流时间,收集径流泥沙样本;S4、将径流泥沙样本过滤,称量并记录过滤后的径流泥沙样本的重量,风干后称量并记录降雨过程中的产沙量,计算降雨过程的径流量。本发明通过搭建坡面径流小区,在径流小区均匀铺设质量(或厚度)相同但类型不同的地表覆盖物或者质量(或厚度)不同但类型相同的地表覆盖物,对地表覆盖物的类型以及地表覆盖物的厚度在减少水土流失量方面进行量化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3076250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210583893.8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株小乔木冠层截留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小乔木冠层的厚度,并按照该厚度将所述冠层分为多层;S2、测量小乔木冠层的相关结构参数,将栽有小乔木的花盆置于开启的台秤上,并在所述台秤和花盆的周围设置防雨罩;S3、开始降雨,按预设时间间隔记录台秤读数;S4、停止降雨,并测量所述冠层的枝叶湿润度;当降雨后的所述冠层枝叶湿润度和降雨前的冠层枝叶湿润度相同时,剪掉所述冠层的最底层,并返回步骤S2继续执行;S5、根据记录的台秤读数,计算所述小乔木冠层每层的截留量;本发明能准确、直接、动态地研究不同冠型结构和冠层分层的水分截持量和传输规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单株小乔木冠层截留测量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363730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18222.8
申请日:2008-08-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C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灾害危险区调查与分类方法,包括对山地灾害流域泥沙平衡、山地灾害流域滑坡危险性、对山地灾害分类进行调查,并将山地灾害分为冲击力强的泥石流山地灾害、泥石流山地灾害、高含沙山洪山地灾害、一般山洪山地灾害4个类别。还包括对山地灾害危险区沟道及沟口的冲积圆锥进行危险区划分。调查方法简单、分类科学,能简单、准确地反应山地灾害危险区的分布,查明各类型山地灾害的数量与分布情况,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水土等自然资源提供依据,为居民点、桥、涵及道路、工矿、旅游风景区建设提供背景资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