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11421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16789.3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4 , C12N9/0061 , C12Y110/03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于白黄小薄孔菌获取漆酶的培养基以及该菌生产漆酶溶液的方法。本发明培养基由葡萄糖、酵母浸粉或蛋白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2、磷酸二氢钾组成。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a.将白黄小薄孔菌于固体培养基上活化;b.将步骤a的培养物制成种子发酵悬液;c.采用本发明的培养基培养种子发酵悬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所述漆酶溶液。本发明培养基以及培养方法能够使白黄小薄孔菌高产漆酶,为漆酶的获取和利用提供了以白黄小薄孔菌为线索的新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1502218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910079432.5
申请日:2009-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菌核及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将桦褐孔菌母种在加富PDA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原种培养基培养获得原种;将原种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培养直至长满菌丝;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转移至出菇室进行出菇培养;其中所述出菇培养包括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80%,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001x。本发明人工栽培方法可显著提高桦褐孔菌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高可达0.67mm/d,菌丝生长整齐致密。菌丝满袋后,菌袋现蕾时间早,出现菌核及子实体数量多,产量高、质量好;其中,菌核的生物学效率高达67%。
-
公开(公告)号:CN101473758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910077053.2
申请日:2009-01-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耳菌种的组织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干木耳消毒并润湿;(2)剪取耳片组织块;(3)将耳片组织块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消毒;(4)将耳片组织块插入到分离培养基中进行恒温分离培养;(5)挑取新生长出的菌丝作为接种块接种至纯化培养基中进行纯化培养,即得;本发明木耳菌种的组织分离方法具有操作简捷,生产成本低,菌丝分离成功率高,菌丝萌发快、长势强等优点。本发明方法应用广泛,可适用于各种胶质耳的组织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7126745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0618689.3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14 , A61K36/074 , A61P37/04 , A23L33/1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方灵芝(Ganoderma australe)菌株GA79,于2023年05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594。还公开了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同时公开了该菌株在食品、保健品、药品中的用途。该菌株及其培养基可高效提高液体发酵过程中的多酚含量得率,从而为灵芝多酚等食品、保健品及药品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7696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76872.9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断斜面法纯化食用菌菌种的方法;包括:步骤1,组织分离;步骤2,菌丝培养;步骤3,转管纯化。本发明方法将待分离的食用菌组织块先在PDA平板培养基上培养至菌丝萌发后,再挑取尖端菌丝,接种于断开培养面的PDA斜面培养基中间断开处,经该步骤处理后,可以降低再萌发菌丝的杂菌污染度,减少后续纯化次数。本发明方法将试管斜面前端培养基与后端培养基断开,间隔为0.8‑1.2cm,将取自平板的待接种的母种接于间隔处并于菌丝萌发至接触后端培养基后去除接种块,用酒精灯火焰轻烤间隔处3秒,有效阻断了细菌污染,减少了后续纯化次数。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通过断斜面二次接种的方式,最终达到降低杂菌污染度,减少纯化次数、加快菌丝萌发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370909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0492142.2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及其高产纤维素酶的方法,选用哀牢山绚孔菌Laetiporus ailaoshanensis作为产酶真菌,所得纤维素酶的酶活性范围至少为53.28(U/mL)到77.68(U/mL)之间(包括首尾)。该哀牢山绚孔菌具有GenBank序列号为MG672515的基因片段,属于我国特有真菌资源,具有丰厚的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08337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016797.8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白黄小薄孔菌获取羧甲基纤维素酶的培养基以及该菌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溶液的方法。本发明培养基由葡萄糖、酵母浸粉、维生素B1、磷酸二氢钾组成。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a.将白黄小薄孔菌于固体培养基上活化;b.将步骤a的培养物制成种子发酵悬液;c.采用本发明的培养基培养种子发酵悬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酶溶液。本发明培养基以及培养方法能够使白黄小薄孔菌高产羧甲基纤维素酶,为羧甲基纤维素酶的获取和利用提供了以白黄小薄孔菌为线索的新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262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077398.8
申请日:2009-02-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桑黄(Phellinus baumii Pilát)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1)桑黄子实体上分离的菌株纯化后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中获得母种;(2)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获得桑黄原种;(3)将桑黄原种接种到栽培袋内的栽培种培养基中培养;(4)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转移至出菇室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温度为22~25℃。本发明方法摸索出了最适合于桑黄子实体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通过人工精确控制出菇室内的相对湿度、温度等因子,在保证桑黄子实体质量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桑黄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具有产量高、子实体质量好、节省材料、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26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77398.8
申请日:2009-02-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桑黄(Phellinus baumii Pilát)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1)桑黄子实体上分离的菌株纯化后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中获得母种;(2)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获得桑黄原种;(3)将桑黄原种接种到栽培袋内的栽培种培养基中培养;(4)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转移至出菇室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温度为22~25℃。本发明方法摸索出了最适合于桑黄子实体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通过人工精确控制出菇室内的相对湿度、温度等因子,在保证桑黄子实体质量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桑黄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具有产量高、子实体质量好、节省材料、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4883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653968.3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肉灵芝菌株GA82,于2023年05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597。还公开了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同时公开了该菌株在食品、保健品、药品中的用途。该菌株及其培养基可高效提高液体发酵过程中的黄酮,为相关药理研究及保健品开发奠定重要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