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5495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42894.2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牧场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刺参种群结构特征的人工鱼礁单体间距调控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人工养殖池塘中按照矩阵方式布置M*N个中空方型人工鱼礁单体,人工鱼礁单体的边长为L,人工鱼礁单体的横向间距为第一设定值,纵向间距为第二设定值;中空方型人工鱼礁单体按照第一设定值和第二设定值布置好,在人工鱼礁单体中放养等重量的刺参,并在人工鱼礁单体上方投喂饲料,喂养设定时间后,获取刺参重量变化量和较大个体生物量占比数据;根据多次重复所获取数据,比较分析刺参重量变化量和较大个体生物量占数据,获取最佳人工鱼礁单体布设间距。该调控系统能有效提升人工鱼礁增值和诱集海洋生物的应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506954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964603.7
申请日:2017-10-17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强度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布;(2)判断两两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3)绘制两两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效率曲线;(4)通过两生态系统服务均值的对应点到权衡效率曲线的最短距离来确定权衡强度。本发明利用两两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最佳组合确定权衡效率曲线,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最优化管理的科学性;定量化的权衡强度确定方法有助于不同生态系统管理方案的对比,增强了方案优选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820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245419.5
申请日:2010-08-05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E02B1/00
Abstract: 一种面向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的流域地表水可利用量确定方法,首先确定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并选取AAPFD指数衡量河流水文情势的扰动程度,建立了水库调度曲线和生态流量调度规则相结合的水库调度规则,然后在保证河流最小生态需水和河流水文情势扰动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对水库调度曲线参数、水库各个月的适宜生态下泄流量和流域月规划供水量等三类优化变量进行优化,得到最大可供水量,即流域地表水可利用量。该发明能更充分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同时克服了传统计算方法中对汛期不可利用洪水量计算不够精确的不足,能更加准确的确定流域地表水可利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892647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245433.5
申请日:2010-08-05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E02B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水库调度的河流生态流量调控方法,首先,建立生态流量管理的基本方案、折衷方案和理想方案,以分别适合高、中和低供水保证率需求,并维持基本、良好和理想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同时将水库库容空间进行分区,从下而上依次对应上述生态流量管理方案;然后,采用水库调度曲线指导向人类供水,并与生态流量管理方案结合构成完整的水库生态调度方案;进而运用遗传算法,以满足规划的供水保证率为基本约束,以减小河流水文情势的扰动为优化目标,对水库库容分区、调度曲线等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基于水库调度的河流生态流量管理方案。该方法能适合不同的供水保证率要求,同时能提供尽可能优化的生态流量过程,有效的保护河流生态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1833609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127116.3
申请日:2010-03-18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河流生态流量维持的水库优化调度方法,根据流量大小将水库的入流流量分为四个区间,运用上调度曲线、下调度曲线和死库容曲线将水库的库容分为四个区间,并制定出入流在不同流量区间、水位位于不同库容区间的不同的供水和下泄规则。当流量位于包含了平滩流量的区间时,对该入流量在满足供水需求后全部用于满足河流生态流量;当入流位于最小流量区间时,水库减小下泄,维持河流枯水生态脉冲;当水位位于上调度曲线以上的区间时,水库加大下泄,以保证防洪功能;其次,采用变化范围法量化调度的目标值,以满足规划的供水保证率为约束,运用遗传算法,对调度规则中的参数进行同时优化,得出满足规划保证率下的最优的调度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1858065A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1010176654.1
申请日:2010-05-19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污染胁迫作用的浅水湖泊生态需水量估算方法。首先选择关键生态指标,采用生态水位法确定理想的生态需水量;然后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重要水质指标,构建水质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即通过设定一定的组合情景(包括管理目标、污水处理水平、入流量条件、出流量条件等)模拟不同情况下水环境信息;最后,结合不同的管理要求和生态水位,综合确定污染胁迫作用下的湖泊生态需水量。本发明充分考虑现状中的污染胁迫作用,把水质模型耦合到浅水湖泊生态需水量的评估中来,从水质和水量需求两个角度入手估算浅水湖泊生态需水量,使结果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实际的水资源配置中,增强了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89055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30028.9
申请日:2010-03-23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系一种生态需水阈值的计算方法,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为干扰河流生态需水阈值计算方法。本发明以栖息地法为基础,首先选择目标物种,得到目标物种栖息地适宜性曲线。构造水力学模型,模拟不同径流量条件下河流水深、流速、基质等因素的分布情况。然后依据目标物种适宜性曲线,计算在不同径流量条件下目标物种加权可用面积,从而建立径流量与加权可用面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历史水文资料,得到目标物种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的时间序列。进而应用Mann-Kendall方法找出加权可用面积的突变点,确定自然条件下目标物种栖息地变化阈值,从而求得目标物种适宜径流阈值,亦即河流生态需水阈值。本发明构造的基于栖息地突变分析的河流生态需水阈值计算方法,可以为受人为扰动较大的河流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以及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提供适宜的生态需水阈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77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21050.1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F18/23213 , G06F18/243 , G06F18/213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段式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关键生物类群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环境生态学技术领域,全面调查湖泊的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特征;通过分析生物类群间的捕食关系,构建了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综合聚类分析和功能阈值法评估湖泊的多功能性;基于食物网的营养结构关系构建分段式结构方程模型,模型中每条路径通过混合效应模型拟合,解析营养级丰富度与多功能性之间的路径系数,并计算其直接与间接效应;最终,识别出对湖泊生态功能影响最大的关键生物类群。本发明可以准确识别出对湖泊生态功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生物类群,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明确目标,在实际的修复管理措施制定是具备实际参考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31445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18066.6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26 , G06V10/4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沟壁扩张侵蚀动态监测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涉及土壤侵蚀过程监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将正射影像时序序列输入到崩塌体边界识别模型,得到崩塌体分割图像时序序列以确定崩塌体的时空形态特征;将正射影像时序序列输入到侵蚀沟沟壁边界识别模型,得到侵蚀沟沟壁分割图像时序序列以确定侵蚀沟沟壁的时空形态特征。本发明具有易操作、低成本、高精度和高自动化水平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4880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19612.7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F30/20 , G01N33/18 , G06Q10/047 , G06Q50/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泊生态补水线路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湖泊治理技术领域,包括:统计各生态补水线路对各水质监测点的监测影响值;计算各生态补水线路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与各水质监测点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相关系数;确定各水质监测点的权重值;根据监测影响值、相关系数以及权重值,得到各生态补水线路对湖泊水动力和水质的综合影响值;制定最佳生态补水线路。本发明能够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科学确定合理的生态补水线路,最大程度发挥出生态补水的生态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