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11337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210229055.0
申请日:2012-07-0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G18/67 , C08G18/42 , C08G18/30 , C08G18/10 , C07C271/24 , C07C271/12 , C07C271/28 , C07C26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该低聚物由多元醇、二异氰酸酯、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酯和链状饱和脂肪醇反应制得,其固化膜性能优良,具有体积收缩率低,附着力高、硬度大、柔韧性好、耐溶剂等特点,而且研究发现,随着引入链状饱和脂肪醇链长度的增加,光聚合体系的体积收缩率越来越低,附着力越来越大。本发明合成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工业化生产,其在作为UV涂料、UV油墨主体树脂使用时,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936958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092740.2
申请日:2014-03-14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18/672 , C08G18/548 , C08G18/54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介绍了一种可以光聚合或热聚合的反应型醛酮树脂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能够显著提高树脂的综合性能。在光固化油墨、涂料、电子材料等都有广泛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1863787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010124727.2
申请日:2010-03-1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IPC: C07C229/16 , C07C227/18 , C08F279/02 , C08F283/00 , C08F283/10 , C08K9/04 , C08K3/34 , C09C1/42 , C09C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有机/无机杂化光固化防潮材料及其制备。其防潮材料包括如下结构式的可光聚合季铵盐化合物,将此可光聚合季铵盐化合物制备可光聚合的有机土,该可光聚合的有机土在光固化复合材料领域中应用,有机/无机杂化光固化防潮材料:至少含有一个不饱和双键的光反应性树脂45-65;至少含有一个不饱和双键的单体35-55;光引发剂3-5;可光聚合的有机土1-9。此可光聚合有机土在光聚合组合物中的添加量少,分散性好,并且快速固化,形成纳米级的剥离结构,有效起到防潮作用;光聚合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102439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310014725.1
申请日:2013-01-1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F116/18 , C08F120/18 , C08F118/10 , C08F2/50 , G03F7/004
Abstract: 晶态单体的光聚合属于光聚合方法领域,这是一种新型的光聚合方法。这种新方法,打破了光聚合只能是由液态到固态的传统观念,证明了固态单体也能进行光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由于晶态单体结构的紧凑规整性,以及形成的聚合物与单体结构相似,晶态光聚合的体积收缩率会降低。本发明的长链(甲基)丙烯酸酯类,乙烯酯类和乙烯基醚类单体在聚合温度下是晶体,聚合后形成梳状聚合物,也是晶态的。聚合过程的体积收缩比其液态聚合的体积收缩小。本发明介绍的新方法可尝试用在其他单体的光聚合上,为光聚合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聚合过程体积收缩较小,可被广泛应用与低温光刻及图案化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432497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85607.5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7C245/08 , C07C309/46 , C07C303/22 , C08F290/06 , C08F220/36 , C08F22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分子内氢键的双邻位取代丙烯酸酯偶氮苯的合成及应用,结构如下:其中R1为NO2、SO3H或H,R2为OH或H。智能型聚合物材料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响应,由于光源安全、清洁、易于使用和控制。侧链含偶氮基团的光活性材料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能发生可逆顺反异构反应,使得吸收光谱、偶极距、折射率和介电常数等性质变化。能应用在信息存贮、表面起伏光栅和光控药物缓释等方面。通过重氮化-偶合反应制得含羟基的偶氮苯,这些偶氮苯的邻位被硝基、磺酸基和羟基所修饰,而对位的羟基并且用丙烯酰氯将酯化,将偶氮基团引入丙烯酸双键中,使合成的丙烯酸单体具有光响应性质且可以与其他单体进行共聚,从而在聚合物中引入偶氮基团。
-
公开(公告)号:CN102408357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07828.0
申请日:2011-07-2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7C275/52 , C07C273/18 , C09D4/02
Abstract: 高附着力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属于光固化低聚物领域。该低聚物由二异氰酸酯、含羧基基团与稠环结构的化合物和羟基丙烯酸酯通过“三步法”合成制得,其固化膜性能优良,具有附着力高、硬度大、柔韧性好、光泽度高、耐溶剂等特点。本发明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中含有体积大的稠环结构,属于刚性链,在自由基固化时能够减小体积收缩,另外其含有的酰亚胺-脲结构中氮上的氢为活化氢,易基材上的羟基、羧基形成具有较大键能的化学键或氢键,因而可以提高附着力。本发明合成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工业化生产,其在作为UV涂料、UV油墨主体树脂使用时,不需要对一些基材进行化学或物理处理,便能直接获得较高附着力,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010672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279246.9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LCD偏光片用UV固化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胶黏剂技术领域。一种用作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的共混物,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三种物质按照以下质量份数组成:a.重均分子量为100000~1000000,分散度Mw/Mn为3~10的丙烯酸酯共聚物30~60份;b.可UV固化的组分40~70份,并且a与b之和100份;c.光引发体系,与a与b之和100份相比为0.5~6.5份。本发明避免了使用热交联剂,采用UV交联,交联过程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交联工艺更加容易调控。固化时间仅需要0.5~3min,避免了传统工艺漫长的热交联过程。制备的压敏胶在性能上(初粘力,剥离强度)可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初粘力可大于14号小球,剥离强度可大于9.81N/25mm。
-
公开(公告)号:CN101863787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24727.2
申请日:2010-03-1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IPC: C07C229/16 , C07C227/18 , C08F279/02 , C08F283/00 , C08F283/10 , C08K9/04 , C08K3/34 , C09C1/42 , C09C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有机/无机杂化光固化防潮材料及其制备。其防潮材料包括如下结构式的可光聚合季铵盐化合物,将此可光聚合季铵盐化合物制备可光聚合的有机土,该可光聚合的有机土在光固化复合材料领域中应用,有机/无机杂化光固化防潮材料:至少含有一个不饱和双键的光反应性树脂45-65;至少含有一个不饱和双键的单体35-55;光引发剂3-5;可光聚合的有机土1-9。此可光聚合有机土在光聚合组合物中的添加量少,分散性好,并且快速固化,形成纳米级的剥离结构,有效起到防潮作用;光聚合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709103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236275.4
申请日:2009-10-23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F220/28 , C08F220/38 , C08F220/34 , C08F2/50 , C08F2/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波长光源制备含偶氮单体的光响应水凝胶的方法属于水凝胶领域。本发明通过紫外光或可见光,将丙烯酸酯和活性偶氮单体用交联剂交联,制备出性能和释放机理都不同的光响应水凝胶。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包括丙烯酸羟乙酯(HEA)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活性偶氮单体结构如式(I)和(II):其中R1和R2为H、COOH、SO3H;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水溶性双官能的丙烯酸酯类,包括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200、400、600、800、1000)。其中R1和R2为H、COOH、SO3H。本发明条件温和,步骤简单,可用于药物控释材料、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69359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74859.4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G16C10/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计算单分子截面积预测长链化合物转子相的方法,属于理论计算技术领域,主要用来判断某种长链化合物是否具有转子相。本发明以分子动力学模拟为基础,通过构建长链化合物的凝聚相模型,进行液‑固相变过程的模拟,得到不同温度下体系中各分子的原子坐标信息。通过对原子坐标的计算得到分子链长,从而得到被模拟长链化合物垂直于长轴的单分子面积,以此为指标来判断该体系是否具有转子相。本发明基于计算单分子截面积预测长链化合物转子相的方法,为判断新长链化合物是否具有转子相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便捷的方法,对其后续对转子相机理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