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线性阀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24709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180074545.1

    申请日:2011-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31/0696 B60T8/367 F16K31/0655 H01F2007/086

    Abstract: 提供能有效抑制插棒式铁心的自激振动的电磁式线性阀。弹性体(64)对插棒式铁心(22)朝铁心部对置部(70、78)从铁心部(28)离开的方向施力,插棒式铁心(22)构成为在对线圈(24)供给电流的情况下朝铁心部对置部(70、78)接近铁心部(28)的方向移动,在不对线圈(24)供给电流的情况下,铁心部对置部(70、78)的与凹部(74、76)内周面对置的部分的表面积即轴线方向对置面积(Sr)比铁心部对置部(70、78)的与凹部(74、76)底面对置的部分的表面积即径向对置面积(St)小,且在对线圈(24)供给电流而铁心部对置部(70、78)最大程度地接近铁心部(28)的情况下,轴线方向对置面积(Sr)变得比径向对置面积(St)大。

    电磁阀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20621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280073133.0

    申请日:2012-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磁阀。电磁阀(100)具备壳体(10)、阀芯(21)、活动铁心(22)、弹簧(23)、线圈(24)、固定铁心(11c)。壳体(10)具有将活动铁心(22)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的圆筒部(11b)。圆筒部(11b)的轴向中间部由包围活动铁心(22)的轴向中间部外周的非磁性部(11b1)构成,该非磁性部(11b1)的轴向两侧由包围活动铁心(22)的外周的一侧磁性部(11b2)和另一侧磁性部(11b3)构成。设定为:在非磁性部(11b1)的轴向一侧,在活动铁心(22)的外周与圆筒部(11b)的一侧磁性部(11b2)之间,并且在非磁性部(11b1)的轴向另一侧的活动铁(22)的外周与圆筒部(11b)的另一侧磁性部(11b3)之间,通过对线圈(24)的通电而产生垂直于轴的方向的电磁力,该电磁力相对于活动铁心(22)的轴向移动而产生摩擦阻力。

    电磁阀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20621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280073133.0

    申请日:2012-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磁阀。电磁阀(100)具备壳体(10)、阀芯(21)、活动铁心(22)、弹簧(23)、线圈(24)、固定铁心(11c)。壳体(10)具有将活动铁心(22)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的圆筒部(11b)。圆筒部(11b)的轴向中间部由包围活动铁心(22)的轴向中间部外周的非磁性部(11b1)构成,该非磁性部(11b1)的轴向两侧由包围活动铁心(22)的外周的一侧磁性部(11b2)和另一侧磁性部(11b3)构成。设定为:在非磁性部(11b1)的轴向一侧,在活动铁心(22)的外周与圆筒部(11b)的一侧磁性部(11b2)之间,并且在非磁性部(11b1)的轴向另一侧的活动铁(22)的外周与圆筒部(11b)的另一侧磁性部(11b3)之间,通过对线圈(24)的通电而产生垂直于轴的方向的电磁力,该电磁力相对于活动铁心(22)的轴向移动而产生摩擦阻力。

    具有轮内电机的车轮组件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59397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710161387.9

    申请日:2007-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轮内电机的车轮组件(1-4),其中,由电机(700)或者电机(700)与减速机构(200)的组合形成的车轮驱动设备被设置在车轮内,该具有轮内电机的车轮组件包括:油供应设备(130A-130D,130C’),其由电机(700)的正转和反转的输出驱动,和油供应流动通路(320),其将油供应设备吸出的油引导到车轮驱动设备。所述油供应设备被形成为使得当电机(700)正方向旋转时以及当电机(700)反方向旋转时,油箱中的油被供应到车轮驱动设备。

    型锻保持方法和结构、型锻辊、型锻机及型锻保持工件

    公开(公告)号:CN101683680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910174235.1

    申请日:2009-09-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1/005 B21J9/06 F16C35/0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型锻保持方法、型锻保持结构、型锻辊、型锻机及型锻保持工件。除了在执行型锻时施加的用于型锻的压力外,通过由型锻辊(24)施加的压力向轴承保持架(8)的压力接收边角部(8y)施加在与由被型锻部(8b)施加的保持力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压力。结果,促进了在未被弯曲的周壁部(8c)中的弹性变形,并且轴承保持架(8)在轴向方向上的弹性变形量减小,从而可增加轴承保持架(8)与外圈(14a)之间的弹性变形量差异。因此,与普通型锻的情况相比,在型锻完成之后,在轴承保持架(8)中的轴向残余应力增加。从而,可增强用于保持外圈(14a)的保持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