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03591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510111791.6

    申请日:2005-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将三价铁盐、锂盐、磷盐和还原剂混合于溶剂中进行反应,反应0.5-30小时后得到无定形的磷酸铁锂;将无定形的磷酸铁锂在氮气或氩气或混合气气氛中,以5-30℃/min加热速率升温至450-800℃,恒温焙烧20-600min,然后以1-20℃/min降温速率冷却至室温,制得晶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粉末。本发明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方法,采用三价铁源,还原剂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的同时生成磷酸铁锂,该工艺获得的磷酸铁锂,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优良,具有稳定的充放电电压平台且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100%。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03590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510111790.1

    申请日:2005-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将铁盐、锂盐、搀杂元素硝酸盐以及导电剂或导电剂前驱体溶于含磷螯合剂的水溶液中,在50-100℃下搅拌除去水分,然后放入高温炉,在氮气、氩气或氢氩混合气气氛中,以5-30℃/min加热速率升温,于450-750℃恒温焙烧20-600min,然后以1-20℃/min降温速率冷却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本发明合成磷酸铁锂的方法,工艺简单易行,锂、铁、磷酸根源共存于一个分子中,真正实现了分子级混合,得到的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优良。

    含不对称锍阳离子熔融盐和制备方法以及在电化学器件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793121A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510112208.3

    申请日:2005-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式所示的含不对称锍阳离子熔融盐和制备方法及其在电化学器件中的应用。采用1-溴烷烃或1-碘烷烃以及二烷基硫醚为原料,以乙腈或丙酮为反应溶剂,得到溴化或碘化熔融盐;然后在水溶液中和各种无机盐或无机酸发生阴离子交换反应后,生成含不对称锍阳离子的熔融盐。含不对称锍阳离子熔融盐不易燃,不易挥发,稳定性优良,应用在锂离子二次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时,可以解决常规电解液带来的性能与安全方面隐患;应用在超级电容器电解液时,容量保持率优于目前常用的含咪唑阳离子熔融盐,含咪唑阳离子熔融盐应用在超级电容器电解液时,60℃即为它可以进行充放电的上限;而含不对称锍阳离子熔融盐应用在超级电容器电解液时,在80℃下仍可进行正常充放电。

    液晶/原位开环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59831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19167.9

    申请日:2023-02-15

    Inventor: 杨立 赵恩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原位开环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液晶单体、环醚和锂盐混匀,形成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液晶/原位开环聚合物电解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液晶/原位开环聚合物电解质以原位开环聚合物为主要基质,液晶作为有机固态填充材料,使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达到1*10‑4S cm‑1以上,最终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08463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92687.9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本发明的一种负极活性材料的化学组成为PbwSnxMyOz;其中M为钒、铬、碳、锰、硫、铁、磷、铌、锑、钴中的一种或两种,w的摩尔数为1‑3;x的摩尔数为0或1;y的摩尔数为1‑5;z的摩尔数为1‑8;Pb或Sn以离子形式存在于PbwSnxMyOz中;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以合金‑转换的反应机理进行储锂反应,可以明显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的比容量,提高锂离子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同时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安全电解液及含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7181003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487721.3

    申请日:2017-06-23

    Inventor: 杨立 石培 房少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安全电解液及含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采用内酯和不可燃氟化醚作为溶剂,以双乙二酸硼酸锂作为锂盐,混合制备而成,溶剂中,内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0%,其余为不可燃氟化醚,所述的内酯为γ‑丁内酯,所述的不可燃氟化醚为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解液的闪点高,安全性好,表面张力低,对隔膜以及电极材料的浸润性好,且电解液电导率高,氧化稳定性好,适用于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体系。将电解液用于实验用全电池,电池展现了卓越的循环性能,电解液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5208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810204016.9

    申请日:2008-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制备方法。将锂源加入乙二醇中,恒温加热至反应完全,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四异丙醇钛进行反应,然后进行离心分离和洗涤,随后在80-100℃下烘干得到前驱体;将获得的前驱体溶于去离子水中,随后转移至水热釜中,在130-150℃水热反应18-30h,反应结束后,经过洗涤和热处理,得到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在本发明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方法中,锂、钛共存于一个分子之中,实现了分子级混合,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放电比容量稳定在150mAh·g-1以上,显示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胍盐类离子液体电解液

    公开(公告)号:CN101420053A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810203458.1

    申请日:2008-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胍盐类离子液体电解液,由胍盐类离子液体、锂盐和有机电解液溶剂组成。此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胍盐类离子液体电解液具有黏度小,电化学稳定性好,电池充放电性能卓越(特别是大倍率条件下),库仑效率高等优点。并且熔点较低,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下;其蒸汽压极低,受热不会挥发,可以避免电化学器件发生膨胀爆炸;不易燃烧,安全稳定性高。由N,N,N’,N’-四甲基N”,N”-二乙基胍盐离子液体、摩尔浓度为0.4mol/L的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盐和碳酸亚乙烯酯(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20)组成的胍盐离子液体电解液,在以钴酸锂电极为正极的纽扣电池中,在充放电倍率为0.5C条件下,电池的初始容量为128mAh/g,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容量为118mAh/g,容量保持率为92.2%。

    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9341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203033.0

    申请日:2008-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二氧化钛胶体作为初始原料,在搅拌条件下,将二氧化钛胶体和氢氧化锂加入到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随后将溶液转入水热反应釜中,在150-200℃下水热离子交换反应10-18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过滤得到白色的沉淀,将滤出后的沉淀置于350-600℃马弗炉中热处理1-3h,得到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钛酸锂负极材料。本发明合成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在20C(3.5A·g-1)的倍率下具有125mAh·g-1的稳定的放电比容量,显示了良好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

    一种含不对称双中心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36424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10030895.9

    申请日:2006-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如下式所示的含不对称双中心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一种含不对称双中心阳离子的离子液体两个阳离子不相同,具有不对称结构,这样可以降低离子液体的晶格能,使得离子液体的熔点降低。与目前已有的对称双中心阳离子的离子液体相比,含不对称双中心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在粘度较低的情况下熔点也较小,这正好满足电解液的要求,可以作为电解液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