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93606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80068193.3

    申请日:2012-02-01

    Inventor: 藤原祐介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能够使侧面安全气囊在乘员未落座于标准的落座位置上的状态下膨胀展开之时的乘员的安全性提高至现有技术之上。在本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中,侧面安全气囊(20)具备主气囊(36)、和被设置于主气囊(36)之内的内部气囊(46)。当从充气装置(22)向内部气囊(46)之内供给有膨胀展开用气体时,内部气囊(46)在膨胀展开的同时将被供给的气体向主气囊(36)供给。由此,使主气囊(36)膨胀展开。虽然在此膨胀展开时,内部气囊(46)的内压与主气囊(36)的内压相比而增高,但内部气囊(46)是以从侧面观察时位于与座椅靠背(14)的车门侧侧部(14A)的前方边缘部(14A1)相比靠车辆后方侧的方式而构成的。

    侧面安全气囊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25587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180030197.8

    申请日:2011-07-27

    Inventor: 藤原祐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面安全气囊,所述侧面安全气囊通过设定侧面布片,从而能够在不伴随所需程度以上的大型化的条件下使气囊厚度增厚,并且能够通过平面缝制来实施系带与侧面布片的缝合。在侧面安全气囊(10)中,于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而配置的一对主布片(24、26)的外周边缘部上,缝合有形成为带状的侧面布片(28),由此形成了安全气囊袋体(32)。被设置在该安全气囊袋体(32)的内部的系带(30),以长度方向两侧在一对主布片(24、26)的对置方向上并列的方式而折叠,并且一个长边缘部(30A)被缝合在一对主布片(24、26)及侧面布片(28)的前表面部(28C)上,且另一个长边缘部(30B)中的长度方向两侧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被缝合在一起。

    车辆乘员膝部保护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40385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80047483.5

    申请日:2011-09-28

    Inventor: 藤原祐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45 B60R2021/005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辆乘员膝部保护装置,在该装置中,上托架的前端部固定至仪表板加强件;下托架和膝部板件经由上托架被仪表板加强件支撑。因而,例如,通过固定下托架和膝部板件至上托架来制造组件然后仅固定上托架的前端部至仪表板加强件,所述车辆乘员膝部保护装置可以连接至仪表板加强件。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70764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380038183.X

    申请日:2013-06-13

    Inventor: 藤原祐介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了上臂部介于落座乘员的胸部与侧面安全气囊之间的情况,并且提高了侧面安全气囊的约束性能。在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侧面安全气囊(20)中,前气囊部(36)与后气囊部(38)通过纵分隔部(32)而被划分。另外,被设置于后气囊部(38)的上部并对肩部(S)进行约束的前延部(38A)与前气囊部(36)通过从纵分隔部(32)的上端起向座椅靠背(14)的前方斜上方延伸的上分隔部(34)而被划分。而且,当充气装置(22)工作时,后气囊部(38)提前膨胀展开,且后气囊部(38)内部的气体经由被设置于纵分隔部(32)上的连通孔而被供给至前气囊部(36)内部。由此,能够通过前气囊部(36)来上推上臂部(A),并且能够通过提前膨胀展开了的后气囊部(38)来提前对胸部(C)及腹部(B)的后部以及肩部(S)进行约束。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1785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80048286.9

    申请日:2014-08-25

    Inventor: 藤原祐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有助于使对头部的约束稳定。在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中,在安全气囊(20)膨胀展开时,收纳有充气装置(26)的后气囊部(32)与前气囊部(30)相比而提前且高压地膨胀展开。由此,由于能够通过高压的后气囊部(32)而对延迟膨胀展开的低压的前气囊部(30)进行支承,因此能够使前气囊部(30)不会较大程度地摇摆。并且,能够通过形成于系绳(24)上的上下连通口(38、40)而对从高压的后气囊部(32)朝向低压的前气囊部(30)的气体的流动进行整流。根据以上结构,由于能够使前气囊部(30)的展开动作稳定,因此能够有助于使由前气囊部(30)对头部(H)的约束稳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