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部结构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16147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0880131763.2

    申请日:2008-12-08

    Inventor: 森健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36 B62D25/02 B62D25/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其中,纵梁(1)在纵梁(1)的下表面具有作为朝车身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的下壁部(1G),地板面板(20)接合于下壁部(1G)。这样,在地板面板(20)上施加了面内拉力(Fp)的场合,该面内拉力(Fp)不为使纵梁(1)与地板面板(20)的接合剥离的方向,而是为剪切方向,能够提高接合强度,另外,能够在倾斜面的地板面板(20)侧的端部形成角部,由该角部在地板面板(20)与纵梁(1)之间产生摩擦力,能够将作用于地板面板(20)的载荷分散到纵梁(1)。通过这些作用,不需要设置加强构件等即能够提高纵梁(1)与地板面板(20)的接合强度。

    车身下部结构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53591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80067376.3

    申请日:2012-01-18

    Inventor: 森健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7 B62D25/20 B62D25/2036

    Abstract: 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具备:地板(10),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一对门槛(20),分别沿着地板(10)的车身两侧部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以及横梁(30),从地板(10)的地板面(11)分离地架设在一对门槛(20)之间,具有比门槛(20)高的强度。由此,在侧面碰撞时,通过具有比门槛(20)高的强度的横梁(30)的轴力,将门槛(20)的上部比门槛(20)的下部牢固地支承,由此门槛(20)的下部向横梁(30)的下方容易压入。因此,抑制使门槛(20)的上部向车身宽度方向的内侧倒入的扭转变形,也抑制中柱(40)的旋转变形,因此能够提高车身下部结构的侧面碰撞性能。

    车身
    13.
    发明公开
    车身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03492256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080069795.1

    申请日:2010-11-24

    Inventor: 森健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具备中柱,该中柱具有:内板、外板、及配置于这些内板及外板之间的加强件。而且,中柱具有:第一接合部,将内板和加强件相互接合;及第二接合部,将外板和加强件相互接合,并且独立于第一接合部。

    车身结构体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78714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0980158487.3

    申请日:2009-05-13

    Inventor: 森健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偏置碰撞时实现少的变形量且在全接触碰撞时实现大的变形量的车身结构体。地板(10)具有从其平坦部(11)向前围板下部(1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槽(14),在该槽(14)内收容有截面大致コ字状的地板上构件(20),形成闭合截面。地板上构件(20)和地板(10)的平坦部(11)与支架(41、42)焊接而连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地板横构件(30)跨越槽(14)而固定于平坦部(11)。

    车辆的骨架结构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16148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980145594.2

    申请日:2009-03-02

    Inventor: 森健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45 B62D25/14 B62D25/2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骨架结构,该车辆的骨架结构即使在按邻接的状态配置两根构件并且其延伸方向变化的场合,也能够进行两根构件的焊接,而且能够提高强度。前纵梁(1)中的弯曲部(11)具有弯曲下构件(2)和长形的弯曲上构件(3);该弯曲下构件(2)的延伸方向按前方的一侧变高的方式变化;该弯曲上构件(3)沿弯曲下构件(2)配置。弯曲下构件(2)与弯曲上构件(3)在弯曲下构件凸缘中央部(22C)和弯曲上构件凸缘中央部(32C)被接合。该弯曲下构件凸缘中央部(22C)及弯曲上构件凸缘中央部(32C)形成为直线状。

    车辆的骨架结构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16146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980145595.7

    申请日:2009-03-02

    Inventor: 森健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36 B62D21/157 B62D25/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侧部结构,在由于侧面碰撞等从中柱向下边梁传递负荷、下边梁压曲时,可以利用中柱有效地抑制下边梁的变形,可以减小下边梁的变形量。在车辆的侧部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中柱(2),在中柱(2)的下端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下边梁(1)。在中柱(2)中的与下边梁(1)的接合部,分别形成位于车辆的前后的前方棱线(24)及后方棱线(25),越往下方,越趋向中柱(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前方棱线(24)及后方棱线(25)相互接近地构成。

    车体前部构造以及由车体前部构造吸收冲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783C

    公开(公告)日:2002-05-01

    申请号:CN96199933.0

    申请日:199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B62D21/152

    Abstract: 通过增强部件的预期变形来高效率地吸收施加在前梁的冲击力的车体前部构造以及其冲击吸收方法。由缓冲横梁(20)和支撑架(22)在各轴线方向的支撑力来承受对前梁(12)施加的冲击力的一部分。在缓冲横梁(20)与前梁(12)的连接部设有凹部(24),在支撑架(22)与前梁(12)的连接部设有凹部(26)。由于缓冲横梁(20)和支撑架(22)以这些凹部(24)、(26)作为起点向轴线方向的压缩变形,由此而吸收从车体前方对前梁(12)施加的冲击力。

    车体前部构造以及由车体前部构造吸收冲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9100A

    公开(公告)日:1999-02-24

    申请号:CN96199933.0

    申请日:199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B62D21/152

    Abstract: 通过增强部件的预期变形来高效率地吸收施加在前梁的冲击力的车体前部构造以及其冲击吸收方法。由缓冲横梁(20)和支撑架(22)在各轴线方向的支撑力来承受对前梁(12)施加的冲击力的一部分。在缓冲横梁(20)与前梁(12)的连接部设有凹部(24),在支撑架(22)与前梁(12)的连接部设有凹部(26)。由于缓冲横梁(20)和支撑架(22)以这些凹部(24)、(26)作为起点向轴线方向的压缩变形,由此而吸收从车体前方对前梁(12)施加的冲击力。

    车辆用保险杠增强构造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05057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0096508.5

    申请日:2016-02-22

    Inventor: 森健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19/04 B60R2019/182 B60R2019/18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增强构造,能够增大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前表面受到载荷时的能量的吸收量。该车辆用保险杠增强构造具备:基体构件(4),沿车宽方向架设且两端被支承;以及第一增强构件(6)以及第二增强构件(5),固定于基体构件(4),并且分别配置于基体构件(4)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且使中央部的弯曲强度增大,以在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载荷从车辆的前方向车宽方向上的基体构件的中央部输入的情况下,第一增强构件(6)的两端部和第二增强构件(5)的两端部朝向车辆的后方弯曲的方式,将各增强构件(5、6)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不同。

    车身的前部结构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90735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089710.0

    申请日:2015-02-27

    Inventor: 森健雄

    Abstract: 车身的前部结构包括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保险杠加强件。第二保险杠加强件在所述第一保险杠加强件的下方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延伸。两个第一冲撞盒被联接至所述第一保险杠加强件的两端。两个第二冲撞盒被联接至所述第二保险杠加强件的两端。两个竖直立柱被联接至第一和第二冲撞盒的后端。两个侧框架在所述第一冲撞盒相反侧联接至所述两个竖直立柱。两个下部构件在所述第二冲撞盒相反侧联接至所述两个竖直立柱。下部支撑构件将所述第二冲撞盒彼此联接,并且形成散热器支撑件的下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