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70290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510736563.1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的纠偏加固方法。该方法包括:A、对待纠偏加固的盾构隧道进行安全评估,获取当前的管片应力状态;B、当当前的管片应力状态满足规范和结构计算要求时,执行步骤C;当当前的管片应力状态已处于临界状态或已超限时,对待纠偏加固的盾构隧道进行应力释放之后,再执行步骤C;C、根据隧道主要偏移方向确定主要变形回调方向和次要变形回调方向;D、先对主要变形回调方向进行注浆纠偏,再对次要变形回调方向进行注浆纠偏。通过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盾构隧道的纠偏加固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填海区已发生大范围沉降偏移的已运营地铁盾构隧道进行纠偏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0479097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206277.4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8 , C04B28/04 , C04B14/06 , C04B14/48 , C04B18/141 , C04B24/1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隧道衬砌用复合柱芯结构及制备方法。该复合柱芯结构为柱状结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长度为2-5米,柱径为10-80毫米,所述复合柱芯结构的连接端设置向内内缩的台阶,供钢管套筒套接。复合柱芯结构串接形成内柱。多个内柱矩阵排列形成内柱结构。内柱结构的内柱周围浇筑混凝土,整体形成隧道衬砌。通过配料、拌和、入模振荡成型、初养、终养得到复合柱芯结构。该方法洞外预先制备复合柱芯结构,复合柱芯结构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质轻,强度大,且好安装,活性粉末混凝土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复合结构,能够承担围岩荷载及结构自身的荷载。
-
公开(公告)号:CN106640153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710005728.7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基岩工作面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将铁路隧道围岩基面出水点进行封堵;S2、将所述铁路隧道围岩基面的积水以及虚碴清理干净;S3、在所述铁路隧道围岩基面上摊铺吸水材料来吸附残留积水并保持干燥;S4、在所述吸水材料上摊铺干集料,形成干燥且硬化的工作面。本发明在铁路隧道围岩基面上摊铺吸水材料,如生石灰等来吸附残留积水并保持干燥;进一步在所述吸水材料上摊铺干集料,形成干燥且硬化的工作面,由此解决隧道底部基岩面在施工人员操作过程中由于泥泞不堪所产生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75694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23187.9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建友 , 吕刚 , 岳岭 , 陈学峰 , 马福东 , 李汶京 , 曹永刚 , 于晨昀 , 刘方 , 王杨 , 彭斌 , 于鹤然 , 张宇宁 , 张斌 , 凌云鹏 , 杨修 , 屈哲
IPC: E21D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养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湿层,其贴覆在混凝土表面;充气气囊组件,其用于阻碍所述混凝土与周围空气之间发生热交换。本发明利用保湿膜来防止混凝土因水分流失而发生干缩,以及通过充气气囊组件来隔离混凝土与空气,阻碍两者之间热交换的发生,由此减少混凝土的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温度变化较大而产生的干缩或收缩裂缝,其养护设备以及养护方法成本低,保温性能好,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875694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21954.2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保温保湿的混凝土养护设备,其包括:保湿层,其贴覆在混凝土表面;充气气囊组件,其为可充入气体的密闭结构,用于在充入气体后阻碍所述混凝土与周围空气之间发生热交换;以及温度调节设备,其连接所述充气气囊组件,用于调节充入所述充气气囊组件内的气体温度。本发明利用保湿膜来防止混凝土因水分流失而发生干缩,以及通过充气气囊组件来隔离混凝土与空气,阻碍两者之间热交换的发生,由此减少混凝土的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温度变化较大而产生的干缩或收缩裂缝,其养护设备以及养护方法成本低,保温性能好,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664015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05728.7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基岩工作面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将铁路隧道围岩基面出水点进行封堵;S2、将所述铁路隧道围岩基面的积水以及虚碴清理干净;S3、在所述铁路隧道围岩基面上摊铺吸水材料来吸附残留积水并保持干燥;S4、在所述吸水材料上摊铺干集料,形成干燥且硬化的工作面。本发明在铁路隧道围岩基面上摊铺吸水材料,如生石灰等来吸附残留积水并保持干燥;进一步在所述吸水材料上摊铺干集料,形成干燥且硬化的工作面,由此解决隧道底部基岩面在施工人员操作过程中由于泥泞不堪所产生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908765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425630.2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9/14 , E02D31/00 , E02D3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具体而言,涉及用于保护地下水环境的明挖隧道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明挖隧道止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明挖基坑两侧的竖向冻土止水层,及设置于所述隧道明挖基坑底部的水平向冻土止水层,所述竖向冻土止水层和所述水平向冻土止水层相交,所述竖向冻土止水层的底部低于所述水平向冻土止水层的底部。本发明采用竖向冻土止水层、水平向冻土止水层构建U形槽的冻土止水层,保护地下水环境,避免隧道施工过程中污染地下水水质。通过采用冻结止水结构,避免了大范围排水施工,节约了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同时避免了排水施工引起的周边邻近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4805900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12359.X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排水盲管的清理装置及方法。其中的方法包括:在安装隧道的排水盲管时,预先牵引件放置在排水盲管中,使得牵引件的两端分别从排水盲管的两端伸出,并通过牵引件的挂接部件挂接在排水盲管两端的外部固定物上;当需要对排水盲管进行清理时,将牵引件的一端从外部固定物上摘下并与清扫刷的扣环连接;通过牵引件的另一端的扣环拉动牵引件,将清扫刷拉入排水盲管中,并通过交替拉动牵引件的另一端的扣环以及清扫刷的握持部,使得清扫刷在排水盲管中往复运动。通过使用上述装置及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隧道排水盲管的堵塞问题,确保排水盲管的畅通。
-
公开(公告)号:CN10871640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1810427262.4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隧道全预制轨道墙结构,包括分段预制的一体化预制轨道墙,所述一体化预制轨道墙包括轨道墙、轨道墙基础和轨道墙基础底部均匀设置的高度相同的凸台,所述轨道墙基础底面为弧形,弧度与隧道内轮廓一致。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上述跨座式单轨隧道全预制轨道墙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采用全预制轨道墙的方案,在满足轨道制造精度的前提下,分散列车荷载和结构自重荷载,避免所有荷载集中作用于支墩基础,从而缩小隧道断面。
-
公开(公告)号:CN115573736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09862.6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建友 , 邢慧贤 , 梁睿中 , 占辉 , 肖宁 , 吕刚 , 高超 , 彭斌 , 刘宝权 , 许领 , 于晨昀 , 岳岭 , 陈志广 , 刘方 , 霍楠 , 郭磊 , 徐治中 , 胡晶 , 陈慧 , 王杨 , 王婷 , 魏盼 , 黄杰 , 赵振华 , 刘淑芬 , 答子虔 , 张延 , 李力 , 张矿三 , 于鹤然 , 谭富圣 , 马福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特别是一种叠层沉管隧道结构,其能够降低对沉管隧道基础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并提高总体稳定性,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主体,其内部通过沿纵向延伸且垂直交叉的水平中板和竖直中墙形成沿纵向延伸的相互独立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车道仓室;上、下逃生救援通道仓,其设置在中墙内并沿纵向延伸,处于左、右车道仓室之间,并分别通过防火门连通/隔离于左、右车道仓室;上、下风道仓,其设置在中墙内并沿纵向延伸,处于左、右车道仓室之间,并位于上、下逃生救援通道仓的上方;防锚层,其设置在主体的顶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