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5161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10498765.1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越流单井循环系统热储参数反演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越流单井循环系统热储参数反演方法包括:对预设的越流单井流动模型与所述越流单井传热模型进行解耦操作,得到越流单井温度分布完全解析模型以及越流单井水头分布完全解析模型;获取所述待进行储层设计的越流单井预设位置处的出水温度实测值与水位差实测值;基于越流单井温度分布完全解析模型,越流单井水头分布完全解析模型以及所述预设位置处的出水温度实测值与水位差实测值,根据预设优化算法反演得到热储参数用于对所待进行储层设计的越流单井的储层进行设计。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高效全面准确获取越流单井循环的热储参数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62393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310294433.1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41 , G06F30/20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热储模式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压差信号的样本集,所述压差信号样本集包括多种热储模式测试井的深井泵在抽水过程中泵底对应的压差信号样本,对样本集中的压差信号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多尺度熵,并基于多尺度熵计算熵增率,利用压差信号样本集中的训练样本集以及训练样本集中每一个压差信号样本对应的多尺度熵和熵增率以及对应测试井的热储模式对预设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热储模式预测模型,通过基于多尺度熵对热储模式进行预测,并构建热储模式预测模型,可以提高热储模式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399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41653.3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跨季节大温差的热伏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跨季节大温差的热伏发电系统包括热伏发电单元、加热单元和冷却单元。加热单元和热伏发电单元的吸热侧换热相接;冷却单元包括总冷却管路、空气冷却单元、地下冷却单元和换向阀组,总冷却管路和热伏发电单元的放热侧换热相接;地下冷却单元包括地下蓄冷结构和换热组件,在室外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地下蓄冷结构适于通过换热组件与外界环境换热,储存冷量。本发明将冬季跨季节的天然冷量,通过换热组件导入地下,作为天然冷源,通过地下蓄冷结构将冷量进行储存,作为夏季的冷源,增加了热伏发电单元的冷热源温差,提升了热伏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0687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0974173.2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F22B1/06 , F28D20/00 , F25B15/00 , F25B27/02 , F22B33/18 , F24D3/02 , F01K11/02 , F01K17/02 , F01D1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热节能技术领域,公开了高温固体蓄热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高温固体蓄热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高温固体蓄热单元、发电单元、供热单元和供冷单元。其中,高温固体蓄热单元包括换热相接的高温固体蓄热装置和取热回路;发电单元包括发电循环回路,发电循环回路和取热回路之间换热相接;供热单元包括供热循环回路,供热循环回路和取热回路换热相接;供热循环回路连接有用户端;供冷单元包括供冷循环回路,供冷循环回路和取热回路之间换热相接;供冷循环回路中设有冷热转换装置,冷热转换装置的下游连接用户端。本发明能够实现冷、热和电的三联供,结构简单,换热环节少,减少热能的损失,提高热转换效率,提升经济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208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93272.3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集地热能的二氧化碳蓄能装置,应用在地热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设置泄漏监测系统,使用时通过气体监测模块进行实时监测的工作,当气体监测模块监测到泄漏情况时,气体监测模块会将异常的二氧化碳含量数据传输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会控制警报模块进行声光警报的工作,便于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接着控制终端会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用户终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定位的工作,便于进行维修工作,通过设置过滤结构和搅拌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将滤板取出清洁,清洁过程较为便捷,接着通过输出机构与盖板组件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混合机构进行混合的工作,避免罐体内部的水温出现分层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3065261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110449138.X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构建了基于水热耦合模拟的地热资源回收率的评价技术,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克服了实践和地热规范中,依据岩性及空隙粗略赋值,导致对可采地热资源量评估不准确,缺乏可靠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依据热储层性质,以多种参数进行赋值,并基于生产情景,提高回收率计算的可靠性,对地热资源可开采热量的评估及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75514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41350.2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V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动观测的观测台位置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由M个观测台形成的第一正三角形观测阵列以及每个观测台在第一正三角形观测阵列中的位置信息,M≥3且M为正整数;按照第一预设观测阵列布设需求,在M个观测台中确定N个观测台;根据第一正三角形观测阵列的正三角形边长信息以及每个观测台在第一正三角形观测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N个观测台中每个观测台要移动的距离信息;按照距离信息将N个观测台中每一个观测台移动至对应的第一目标位置,与M个观测台中未做位置移动的观测台形成第二正三角形观测阵列并确定第二正三角形观测阵列中N个观测台的位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观测阵列的移台效率和观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7891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98693.6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热能的热力耦合发电系统,包括:传热模块,形成有温差区域,传热模块内适于通入工质以与传热模块进行热交换;第一发电子系统,设于温差区域以利用温差发电;第二发电子系统,与传热模块连接以接收传热模块的地热能并发电;第三发电子系统,包括余热回收模块和余热发电模块,余热回收模块与第二发电子系统连接以接收第二发电子系统产生的余热,余热发电模块通过余热回收管路与余热回收模块连接以发电,且第三发电子系统与传热模块连接以向传热模块输送降低温度后的工质。通过在温差区域设置第一发电子系统,提高了地热原位发电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984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282829.1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多分支单井循环换热及水热型地热复合取热系统,它包括主井、开采分支井、回灌分支井和循环系统,通过在主井内设置套管,开采分支井与主井内的保温管连通,回灌分支井与套管连通,循环系统与保温管和套管连通,构建成复合取热系统,将闭式单井换热系统与水热型地热取热系统复合在单口地热井中,避免干孔改造投资与风险,降低地热开发成本,同时水热型和单井换热型两种方式可以间歇在供暖季供暖,有利于大地热流对地层加热,使目的层热恢复,达到可持续利用的效果,对于水热型地热开发设计,该系统将开采和回灌井设置在单井中,基于斜井设置保证同层回灌距离,防止热突破。
-
公开(公告)号:CN11518271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859794.1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热岩地热与页岩气合采系统,包括:地热井注入站,连接有直接延伸至所述干热岩层的低温水管路;页岩气井,设置有包含抽取泵和气水分离设备的集成抽取设备,其连接有延伸至所述页岩层的水气混合管路;热流运移管道,设置在所述页岩层和所述干热岩层之间;页岩气运输管线,与所述气水分离设备出气口连接,并适于向外输送页岩气;热水管线,与所述气水分离设备出水口连接,并适于向外输送高温水。此外还提供了其建造方法。该系统可实现页岩气和地热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且可将流经干热岩层的高温循环水导入页岩层之中进行加温,加速气体解吸,提升页岩气的产气量和采收率,分离后的高温热水再用于发电,实现了双采的协同效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