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铁生物炭在工业废水中的投加装置及投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1594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51532.2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铁生物炭在工业废水中的投加装置及投加方法,包括:储料罐,用于储存载铁生物炭颗粒;螺杆输送部,其进料口与储料罐的出料口连通;研磨部,包括研磨箱和位于研磨箱内部的研磨辊,研磨箱的进料口与螺杆输送部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研磨辊有两根,两根研磨辊水平相对设置且相向转动,两根研磨辊恰好位于螺杆输送部的出料口的正下方;水管,水管的一端为工业废水进水口,另一端为工业废水出水口,且水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催化剂进料口,所述催化剂进料口位于研磨箱出料口的正下方且与研磨箱出料口连通;优势在于,在螺杆输送部与水管之间增设了研磨部,对颗粒状的载铁生物炭进行研磨成粉,促进其在水中的溶解分散,保证催化效果和效率。

    一种研究多孔炭对抗生素类吸附行为的动力学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05496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306087.1

    申请日:2021-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多孔炭对抗生素类吸附行为的动力学模拟方法,涉及抗生素污染处理以及分子模拟领域。该方法采用GROMACS软件包,在软件中提供抗生素在多孔炭内吸附的模拟和分析,根据模拟中需要的各化学物质进行建模,选取适当的力场,设定合理的模拟参数和方法步骤,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吸附量、吸附作用能、多孔炭孔内抗生素的密度分布和扩散速率等,从而更好地分析水环境下抗生素在多孔炭内的扩散和吸附特性。本发明实现了对不同孔径的多孔炭吸附抗生素的性能的预测,可以很好的解释抗生素的扩散特性在吸附过程中的贡献,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抗生素在多孔炭内扩散和吸附的机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本发明方法便于实现多种抗生素和具有不同孔几何结构的多孔炭材料的模拟,应用灵活,适用范围广。此外,本发明所提出的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多孔炭吸附性能的方法可以快速、大致判断出吸附剂的吸附效果,缩短了实验研发周期,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也为多孔炭材料的设计研发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一种新型无硅有序多级孔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5805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790813.3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无硅有序多级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酚醛树脂为碳源,以碳酸钙纳米颗粒作大孔模板,以表面活性剂F127形成的胶束为介孔模板,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法,在氮气氛围下程序升温碳化,经去除模板干燥后得到多级孔炭材料,大孔直径约50-80nm,介孔约为2-10nm,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改变碳酸钙粒径和控制酚醛树脂和F127的比例来有效调控炭材料内部结构,可用作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领域。本发明原材料价格便宜,合成工艺流程简单,对工艺要求不高,同时操避免使用有害的氢氟酸来去除二氧化硅模板,合成程序是更环保。

    一种实验室中检测二氧化碳吸附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63520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90853.0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中检测二氧化碳吸附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瓶、减压阀、转子流量计、三通阀、不锈钢气路管、螺旋玻璃管、两通真空管变径接头、石英管、吸附剂、石英棉、铁架台、加热环、控温装置和气相色谱仪。所述实验室中检测二氧化碳吸附量的装置将气瓶和减压阀连接,减压阀通过不锈钢气路管与转子流量计连接,两路气体经过减压阀和转子流量计汇总于三通阀,然后经过螺旋玻璃管进行气体混合,混合后气体进入由铁架台固定的石英管,石英管中填充有实验所需的吸附剂,使用石英棉将吸附剂固定于石英管中制成吸附柱,气体经过吸附柱后通入气相色谱仪,分析尾气成分,其中在吸附柱的外围有一个加热环,可以在吸附的过程中通过控温装置进行加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室中检测二氧化碳吸附量的装置,能兼顾混合气体及吸附过程的加热。

    一种用磺化生物炭强化去除水体氨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088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306302.4

    申请日:2019-04-17

    Inventor: 张明 宋格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磺化生物炭强化去除水体氨氮的方法,涉及水处理领域。磺化生物炭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将芦苇秸秆烘干磨碎过筛,在氮气氛围下绝氧热解制得芦苇生物炭;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磺化处理,将经磺化处理后的生物炭用去离子沸水洗至中性,之后放入烘箱中烘干即制备得到磺化生物炭。本方法制得的磺化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吸附性能。本发明使收割后的芦苇秸秆重新回收利用,以废治废,可用于污染水体的修复。

    一种导盲车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3720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24888.5

    申请日:2017-0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盲车,属于导盲工具领域。导盲车包括车体、检测装置、感应装置和传动机构。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检测件,检测件与车体滑动连接,检测件能够相对车体竖向滑动。感应装置包括多个感应件,感应件与车体滑动连接,检测件能够相对车体竖向滑动,感应件与检测件一一对应。感应装置与检测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当检测件相对车体竖向滑动时,与检测件相对应的感应件能够相对车体竖向滑动。检测件具有检测端,感应件具有感应端,当所有检测件的检测端位于同一平面内时,所有感应件的感应端位于同一平面内。这种导盲车采用多点识别结构,可使用者可方便感知感应装置并判断是否处于盲道上,具有导盲准确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