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冷启动能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0914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77070.9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冷启动能力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定燃料电池电堆允许的最大单体电压偏差δmax和阴极计量比SRc,在单体电压偏差δ≤δmax的条件下,得到电堆的发热功率PSRc和产水速率RWSRc;2)利用QSRc=PSRc/RWSRc,得到电堆的水伴热值QSRc;3)利用得到所述电堆的冷启动能力指数Percs值,所述Percs值越大,所述电堆冷启动能力越强。所述方法通过发热功率、产水速率以及水伴热值的关系,较全面地评估电堆冷启动能力,不受限于电堆序列和生产厂家,同时提供理论支持,可作为通用的方法。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5268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380728.0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比较预热水箱内冷却液温度Ttank和FCCU中设置的快速启动温度阈值T1;若预热水箱内冷却液温度Ttank不小于快速启动温度阈值T1,则预热水箱与电池堆的冷却回路相连通,预热水箱不进行补充加热;若预热水箱内冷却液温度Ttank小于快速启动温度阈值T1,则HCU进行动力电池SOC状态的检查。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比较预热水箱内冷却液温度与快速启动温度阈值,先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预热水箱的补充加热,若需要,则进一步根据SOC状态进行补充加热,进而合理安排热管理系统中预热水箱的使用,简化了启动工序、加快了燃料电池的启动速度。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气密性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8732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73361.2

    申请日:2019-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气密性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气体供应装置和与气体供应装置连通的气体传递装置,气体传递装置包括连通气体供应装置的总管,设置于总管上的总压力测试装置、总压力调节装置以及总泄压装置,位于总压力测试装置和总泄压装置之间且与总管连通的至少3个支路管;每个支路管均设有支路通断装置以及流量测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1)测试待测燃料电池电堆的向外泄露情况,判断向外泄露情况是否符合要求;2)向外泄露情况符合要求时,进行腔体之间窜气检测,判断是否有窜气;3)判断气密性是否合格。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气密性测试方法多无法对单腔外漏进行测试的问题。

    以硅溶胶为硅源的有机物碳化复合硅碳负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59317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368463.7

    申请日:2017-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H01M4/386 H01M4/628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硅溶胶为硅源的有机物碳化复合硅碳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具体的制备步骤如下:硅溶胶前处理,SiO2插层膨胀石墨制备,富硅石墨制备:使用镁热还原的方法将SiO2插层膨胀石墨中的SiO2还原成单质硅,之后经过酸洗、水洗、烘干后,便得到富硅石墨材料;有机碳源可以选择聚丙烯腈、蔗糖或者葡萄糖,将其溶解于溶剂中,配置成20%~50%的溶液,其中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之后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富硅石墨加入其中,将悬浊液在25~80℃下搅拌烘干,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500~800℃温度下高温煅烧4~8小时,得到生成物经过粉碎后便得到有机物碳化复合硅碳负极材料。不使用硅粉作为原料,降低材料成本,同时采用有机碳源作为主要碳源,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并且在膨胀石墨层间中原位插入氧化硅之后还原的方法得到硅源,可以更好的为硅提供缓冲层,提高材料性能。

    一种用于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的超级电容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28438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382969.3

    申请日:2017-05-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6/03 B60L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的超级电容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储能模块最高工作电压与第二储能模块最高工作电压相同,第二储能模块最低工作电压与第一储能模块单独启动车辆的最低工作电压相同;第一储能模块的最高工作电压为模块中所有单体最高工作电压之和的95~100%;第一储能模块的最低工作电压为模块中所有单体最低工作电压之和的95~100%;第二储能模块的最高工作电压为模块中单体最高工作电压之和的83~92%;第三储能模块的最高工作电压为模块中单体最高工作电压之和的83~92%;第三储能模块的最低工作电压为模块中所有单体最低工作电压之和的83~92%;超级电容控制单元对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和第三储能模块控制和管理。解决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过程中电池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一种用于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431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110271179.0

    申请日:2011-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42 H01G11/48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电极,由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组分比为70~80:10~20:8~18;活性物质外层包覆离子-电子传导聚合物膜,其质量为活性物质质量的3~26%。其采用离子-电子传导聚合物膜包覆活性物质,制备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电极,是新能源汽车用的一个理想储能器件,柔性轻薄利于储能单元与汽车的装配设计,降低储能单元重量,安全环保,针对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电极,在活性物质外层包覆兼具离子和电子传导性能的聚合物膜,改善电极与聚合物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性能,降低接触电阻,提高离子传导率,提升超级电容器的储能能力。

    一种孔道丰富的储氨活性混合物样块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37257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10238827.7

    申请日:2012-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道丰富的储氨活性混合物样块,由无水氯化锶、无定形碳和分子筛组成,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工业无水氯化锶盐粉末、蔗糖、分子筛和工业酒精组成混合物;混合物通过搅拌机搅拌均匀,形成半干性的混合粉体;该半干性的混合粉体添加到一可敞开式的密闭容器内进行机械振荡,形成湿体样块;样块在350~450℃下烧结3~5h即可得含有无定形碳的储氨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其制备的含有金属盐和无定形碳的储氨混合物固体样块,既保证了金属盐的储氨特性又提高了混合物样块的吸附效率和吸附能力,在制备储氨活性混合物的过程中,还添加了适量的分子筛,使得混合物固体样块微观纳米孔道丰富,宏观上具备若干大孔,具备较快的充氨和较好的储氨性能,能快速释放氨气,可以循环使用不破碎,具备高效吸附和解吸特性,适合氨气的吸附储存。

    一种用柔软型集流体制作的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2290578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110222210.1

    申请日:2011-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软型集流体及用柔软型集流体制作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制造方法如下,首先制备正极:将正极浆料涂于铝层厚度为0.1~10.0μm、塑料厚度为5.0~30.0μm的镀铝塑料上,涂敷厚度为0.08~0.20mm,在80~120℃真空烘箱中进行干燥后得到正极极片;制备负极将负极浆料涂于铜层厚度为0.2~8.0μm、塑料厚度为5.0~30.0μm的镀铜塑料上,涂敷厚度为0.06~0.15mm,在80~120℃真空烘箱中进行干燥后得到负极极片;依次将正极极片、PP或者PE隔膜、负极极片进行层叠,通过铝塑膜进行包装后,在手套箱中注入适量电解液1MLiPF6+EC:DMC(1:1);对铝塑膜进行热压封装,得柔软型锂离子电池。其有效地提高了电池单体的质量能量密度。降低了电池单体的成本;具有价格便宜的优点,由于其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形状可以任意化、超薄化,且质量能量密度高。

    含有膨胀石墨的储氨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16717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210238812.0

    申请日:2012-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膨胀石墨的储氨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由无水氯化锶、膨胀石墨和工业用球粘土混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重量百分比将工业无水氯化锶盐粉末50~82wt%、膨胀石墨2~10wt%、工业用球粘土3~16wt%、去离子水4~18wt%和工业酒精4~14wt%组成混合物,通过搅拌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10h,形成半干性的混合粉体;该粉体添加到一可敞开式的密闭容器内进行机械振荡30~60min,再在80~120℃,真空度为1~10-1Kpa的条件下干燥1~2h,或在60~100℃的温度下干燥2~4h。其制备的混合物样块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而且结构稳定,不容易粉化,混合物中添加了适量的工业用球粘土,有很好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学活性,可以进一步改善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干燥后的粘度及吸附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