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61594C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410018080.X
申请日:2004-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安徽医科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泌尿生殖道炎症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及其耐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大观霉素和耐四环素的集成诊断基因芯片制备方法。该基因芯片包括检测系统和监控系统。检测系统根据三种病原体的特异片段序列和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设计相应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芯片上的探针与标记的特异性的样本扩增产物杂交,根据杂交信号可检测尿道炎病原体的种类及其耐药类型。监测系统与检测系统的所有探针位于同一区域。本芯片应用特征在于可同时检测出上述三种性病病原体及其对三种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76889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0089765.7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芯片及检测方法,该检测芯片包括气道层、弹性膜层、流体层及底层。本发明的检测芯片集成了样品前处理和PCR核酸扩增功能,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等的检测,其中,芯片借助外部气压控制芯片中的微阀开合,活塞驱动微流道中的液体流动,外设加热设备可实现与芯片相连的PCR管的加热。该芯片能够实现病原微生物检测所需的所有功能,包括:细胞裂解、裂解溶液和PCRmix混合、混合液平均分配到与芯片相连的多个PCR管中、PCR扩增、荧光检测器实时记录PCR过程。一体化、自动化的操作流程使用方便、避免操作人员感染、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可望加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在医院得到广泛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52333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0886102.8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M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化流体分布的微柱式多相位移通道。该通道设置多级减速/分流模块,所述模块包括三角形结构柱和通道两侧多相位段的微柱阵列,所述三角形结构柱处于进样通道中间,所述通道两侧的多相位段的微柱阵列包括不同数量的基于流体流动方向倾斜的水平微柱列和/或基于流体流动方向逆向倾斜的水平微柱列。该通道使细胞悬液在通道两侧积排,防止细胞在通道末段堆积,有利于后续抗体或细胞裂解液与细胞的充分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9913352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237756.0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介电电泳力操控捕获微颗粒和细胞的微流控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样泵,微量注射器,微流控芯片,以及废液收集器;所述微流控芯片由玻璃基底层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层贴合而成,其中,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层包括:样品进样口,样品进样通道;鞘流进样口,鞘流进样通道;分别独立成封闭环状的、布置于样品分离通道两侧的第一、第二液体电极沟道,以向其施加一个高频高压非均匀电场;目标产物收集通道和废液收集通道;以及出样口。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介电电泳力操控捕获微颗粒和细胞的方法。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和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成本低,通量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85253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249655.5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M1/00 , C12M1/36 , C12M1/34 , C12M1/04 , C12Q1/68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裂解与核酸检测于一体的微流控芯片及其装置以及方法。微流控芯片由玻璃基底层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层贴合而成,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层包括:循环肿瘤细胞捕获区;核酸检测区,包括:具有弹性侧壁的进样通道,微腔阵列区以及出样口;以及阀门控制区,包括:分别布置于进样通道两侧的T形管道结构,该结构包括相对进样通道平行延伸的第一管道,以及相对进样通道垂直延伸的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与一供气机构连接,通过控制供气机构的启闭,实现进样通道的闭合和开启。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通量,低成本,高灵敏度,操作简便,耗时短的集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裂解与核酸检测于一体的微流控芯片及其装置以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165161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710044320.7
申请日:2007-07-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M3/00 , C12M1/34 , B29D31/502 , B29K8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体浓度梯度细胞培养芯片,包括二个进样口、三层蜿蜒管道及形成五条线性浓度梯度分布的树状结构、五个细胞培养通道和一个出样口;所述的形成浓度梯度的树状结构直接与细胞培养通道相连接,细胞培养通道中存在“坝状凹槽”结构,二个进样口对称位于水平连接管道的上方。本发明的微流体浓度梯度细胞培养芯片的制备采用软刻蚀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以SU-8 2000光刻胶制备模具,聚二甲基硅氧烷注塑成型;(2)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与玻璃基片键合制作完成微流体浓度梯度细胞培养芯片。本发明的细胞培养芯片可用于细胞药物筛选和细胞毒理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651579A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200410089082.8
申请日:2004-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芯片的阳性内参照、制作方法及其应用,具体地说,是选取一段基因序列,该序列与HCV-DNA无任何同源性,设计一对引物,合成时在引物两端加上与外套引物和内套引物同样的序列。由于具有与扩增HCV样品有同样的引物序列,可以采用与HCV模板同样的PCR体系扩增;又由于该序列与HCV样品PCR产物的长度、Tm值和G+C含量相近,可尽量减弱二者之间的引物及模板竞争。我们将该序列作为HCV抽提、扩增、杂交中的内参照,不仅可用来检测整次芯片实验的过程的有效性,并可对目的基因进行定性和定量。
-
公开(公告)号:CN1635150A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申请号:CN200410067356.3
申请日:2004-10-2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生物检验领域,涉及一种常见耐药菌检测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本发明利用DNA芯片的方法,将已经合成的用于检测临床常见耐药菌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于载玻片表面形成点阵,通过将待测样本的DNA片断与芯片杂交,可获取大量与细菌鉴定以及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序列信息,将临床标本中存在的常见致病细菌鉴定到菌种,从而同期实现临床常见致病菌的鉴定以及主要耐药谱的检测,本发明检测过程简便、快速,检测灵敏、特异,能明显缩短疾病的诊断时间,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951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53779.9
申请日:2025-0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B01L3/00 , G01N33/569 , G01N33/577 , G01N33/58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体化多功能集成液滴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所述一体化多功能集成液滴微流控芯片包括液滴生成区(1)、生化反应孵育区(9)和液滴分选区(10)。本发明实现了单B细胞的液滴生成、孵育及分选一体化功能集成,满足高通量需求,有效降低了液滴融合,操控简便且成本可控。本发明在干细胞筛选、免疫治疗CAR‑T细胞筛选、微生物菌株筛选、类器官构建等生物合成、疾病诊断及微生物研究多个领域也具有重要的科学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350733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820318.9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B01L3/00 , C12Q1/68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层倾斜结构液滴存储腔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芯片包括:结构片、基底片,其中基底片表面设有固化塑性胶,结构片覆盖在固化塑性胶上方并形成倾斜结构液滴存储腔。本发明针对不同尺寸的液滴,简单更换不同厚度的垫片即可适配,兼容性高;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批量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