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呼吸式微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阴极流场板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33221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610030473.1

    申请日:2006-08-25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自呼吸式微型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阴极流场板结构,特别涉及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加工的新结构。该流场由双层复合镂空结构,两层镂空尺寸依次减小;即流场板靠近空气一侧,加工成垂直于硅片方向的镂空流道,在靠近膜电极的另一侧,对应于靠近空气侧的镂空流道处加工垂直于硅片的流道,使硅片贯穿,且靠近膜电极侧的每个流道尺寸小于靠近空气侧的流道尺寸。既保证了氧气能有效扩散,又有利于氧气在电极内部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有效利用率;此外,这种双层复合结构使流场与膜电极接触更紧密,接触电阻较小,因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双层复合镂空结构的电池性能显著提高。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稳定性的金属膜和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2493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197273.9

    申请日:2009-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稳定性的金属膜和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膜的金属为在锂离子电池正极工作电位下稳定的纳米尺度的金属,金属膜的金属为Al、Ag、Au、Pt和Pd中的一种或两种,金属膜厚度为10~500nm。同时所述的金属膜采用真空涂膜的方法在锂离子电池正极片表面镀一层纳米尺度的金属膜。采用本发明得到的镀膜层致密、均匀、厚度可控,与正极片的结合力强。金属镀膜层对正极片具有保护作用,不仅可以抑制电池充放电和储存过程中正极与电解液的反应,还可以提高正极片的导热性和正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从而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改善功率特性和安全性。

    一种微小型燃料电池用氢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01615684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910054617.0

    申请日:2009-0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小型燃料电池用的氢发生器,特征在于所述的氢发生器是由储存室基体和上盖两部分组成。其中储存室基体中有氢气反应储存腔,储存腔位于储存室基体中央,储存腔用于存放固体氢化物燃料,上盖中有液体进样口和氢气出口,液体进样口通过液体微流道与反应储存腔一端相连,反应储存腔的另一端通过氢气微流道与上盖的氢气出口相连,反应储存腔呈锥形或梯台型,储存室基体和上盖气密。固体氢化物燃料通过储存室基体上方的燃料进料口可直接进入氢气反应储存腔。本发明通过现场制氢、用氢,省却了储氢容器,且可精确控制氢气产量和流速。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7852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10045092.5

    申请日:2007-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极片的上侧和负极片的下侧沿卷绕方向预留一定宽度的集流体空白。将正、负极片沿宽度方向错开一定距离后卷绕成电芯。将电芯两端露出的空白集流体抿倒成一个平面,再分别在其端面焊接集流盘或极耳。或者将正、负极片预留的空白集流体折边后沿宽度方向错开露出折边空白卷绕成电芯,直接在电芯两端面焊接集流盘或极耳。本发明的端面集流结构不仅增加了集流盘与极片的接触面积,而且保证了焊接强度,有效降低了电池的内阻,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密度分布均匀,产热量少且散热性能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适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领域。

    自呼吸式微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阴极流场板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97687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610030473.1

    申请日:2006-08-25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自呼吸式微型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阴极流场板结构,特别涉及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加工的新结构。该流场由双层复合镂空结构,两层镂空尺寸依次减小;即流场板靠近空气一侧,加工成垂直于硅片方向的镂空流道,在靠近膜电极的另一侧,对应于靠近空气侧的镂空流道处加工垂直于硅片的流道,使硅片贯穿,且靠近膜电极侧的每个流道尺寸小于靠近空气侧的流道尺寸。既保证了氧气能有效扩散,又有利于氧气在电极内部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有效利用率;此外,这种双层复合结构使流场与膜电极接触更紧密,接触电阻较小,因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双层复合镂空结构的电池性能显著提高。

    一种燃料电池用的流场板结构及组装成的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295804C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03116706.3

    申请日:2003-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的一种新型流场板的结构以及用该型流场板组装成的燃料电池系统。这种新型流场板突破了传统流场板的双极概念,它由上、下两个梳齿部分组成,中间镂空空隙部分形成反应物及产物流通的蛇形流道。当用该型流场板组装成燃料电池组系统时,两个相邻电池单体的同性电极共用同一个流场板及气体流道。该流场板可采用有机高分子绝缘材料制作,以降低整个燃料电池组的成本和价格。或将流场板两个侧面镀上金属涂层或粘贴金属薄片,以增加流场板的集流功能。该流场特殊的设计结构可以使燃料电池组的体积减小,而且组装灵活,可以按照需要串联或并联电池组中的电池单体,以输出高电压或大电流。

    一种基于锂离子传导的储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14693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810203938.8

    申请日:2008-1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锂离子传导的储能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体系不同的是,其特征在于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Li4Ti5O12)替代层状结构的石墨(C6)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或橄榄石结构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替代层状结构的钴酸锂(LiCoO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主体负极活性物质或正极主体活性物质,与碳黑、粘结剂混匀后涂敷于铝箔上制成正负极片后制成储能电池。Li4Ti5O12/LiMn2O4(或LiFePO4)体系锂离子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体系相比,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高效的倍率性能,非常适合大型储能电池的要求。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06205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710045092.5

    申请日:2007-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极片的上侧和负极片的下侧沿卷绕方向预留一定宽度的集流体空白。将正、负极片沿宽度方向错开一定距离后卷绕成电芯。将电芯两端露出的空白集流体抿倒成一个平面,再分别在其端面焊接集流盘或极耳。或者将正、负极片预留的空白集流体折边后沿宽度方向错开露出折边空白卷绕成电芯,直接在电芯两端面焊接集流盘或极耳。本发明的端面集流结构不仅增加了集流盘与极片的接触面积,而且保证了焊接强度,有效降低了电池的内阻,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密度分布均匀,产热量少且散热性能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适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领域。

    含助催化元素的铂/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04178A

    公开(公告)日:2003-03-19

    申请号:CN02137244.6

    申请日:2002-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两种及两种以上助催化元素的Pt/C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酚醛树脂裂解活性碳为原料,通过载体表面处理、液相共沉积以及热处理等步骤制备出电催化剂。本方法制备的电催化剂Pt的含量为10~30wt%;助催化元素的含量在0.1wt%~5wt%之间;助催化元素为Fe、Co、Ni、Cr、Mn、Ti中任意二种或二种以上。Pt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3.5-4.5nm。经电化学测试,该电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与E-TEK电催化剂相比,在工作电流密度为200mA/cm2时,氧电极电位最高可提高40mV以上。特别适合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正极电催化剂。

Patent Agency Ranking